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孩子学习方法(共10篇)(精简版)

二年级孩子学习方法(共10篇)(精简版)

二年级孩子学习方法(共10篇)二年级孩子学习方法(共10篇)篇一:二年级学生学习方法二年级语文课标与学生学习方法模式解读好方法教出好习惯,好习惯培养好孩子,好孩子拥有好成绩,好成绩源于好方法。

1、自主学习:读课文3-5遍,在家里家长负责完成。

签字 2、运用一定的符号预习:○是两会字、□是四会字、△是多音字、<>四字词语、≤ ≥搭配词语。

□四会字在原文组词1-2个;△多音字标记后注音组词;()加括号标注量词。

<>四字词语、≤ ≥搭配词语在原文中会找会画;△是多音字不但会注音组词,还要会在音里选词、词里选音。

3、-下划线标注近义词,并在原文写上近义词。

~浪线标注反义词,比在原词上写上反义词。

4、教师讲课时学生开始标注词语的意思。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考题中某个词语的意思?)认识课文中常用的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标点符号的用法(,。

?!)例如:丁冬丁冬是谁在山上弹琴夜晚的北京多么明亮多么辉煌 5、写话训练,(日记本后面往前写)每课一句或一小段:写特殊句式有的、、、、、、有的、、、、有的、、、有的、、、;一边、、、、一边、、、;不是、、、是、、、、仿写句子:谁要怎么样?我是谁?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我要给________________。

6、要求背诵的课文写得比较好的段落和古诗词要会填写其中的某些词语,就是课文填空。

北斗七星_________绕着北极星慢慢地________。

儿童______追蝴蝶,飞入________无处寻。

还要了解课文中重要人物的事迹。

如李时珍、华罗庚、爱迪生、安徒生童话、古诗词的作者等。

7、教学中注意两会字、四会字的方言、平翘舌、ō和ē、的正音,并加以练习。

夸奖:一词多义填空;词语归类选择;词语整理成句子。

8、学生要有日记本,积累自己喜欢的四字词语、量词、园地谚语、成语、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 5 万字。

例如:一双()()会填:博采众()、风光秀丽的()、高高低低_____、哗哗的_____。

(每个都要写上3-5个) 9、字词其实是基础,就要多写多看,适当的就是每一个词,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查出来标注多少页,之后写一遍,老师上课的时候就会很有感觉,因为查过了,记住了,记住拼音字母大小写,熟练掌握部首、拼音两种查字法的考试方法。

10、每天听写,学过的,没学过的,都要记住,养成了认真记忆的好习惯。

每单元进行一次看拼音写词语的练习是不错的巩固字词的好方法。

指导写字不少于10分钟。

11、会组词会造句,这样就会晓得这些字词的用法。

把近义词放在句子当中去填空练习,更有必要在句子当中选择近义词的练习很爱考的例如:小熊的家四周有树林(环绕环顾),这美丽的风景让他来不及(环绕环顾)。

12、学习课文时要求学生标注自然段1、.2、3、自然段有几句话,∥双斜线标注。

画出相关的动作、颜色、数量、表情的句子或词语。

教会学生会回答一些文章中的一些简要问题。

如:某个词语的意思?这篇短文有几个自然段?某个自然段有句话?这段话是围绕那一句话写的?以及其他问题。

13、借助课文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练习培养写话能力。

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都有谁?干什么?篇二:如何培养二年级孩子学习习惯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来源:教育社区 2016-10-16 14:47:33 奥数精华资讯订阅我们可从课前、上课、作业、阅读等几个方面对二年级学生提出应重点培养的学习习惯方面的内容。

1、课前:学生须将数学课本、课堂练习册、演草本、学习用具等准备好并摆放在课桌上;在老师指导下,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并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旧知识。

2、上课: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分清重点、非重点;以一定速度默读,边读边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要完整,学会完整地口述解题思路;能独立思考问题,思考时有条理、有根据,敢于质疑问难;能用较准确的数学语言回答问题。

小组内学会发挥集体智慧,理顺总结探究过程,小组之间互提建议,在交流中互相学习。

3、作业:先复习再作业,看清楚题目要求,弄懂题意;作业整洁,书写工整、规范、美观;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无抄袭现象;做作业要专心,不边做边玩;能按要求进行检验,掌握验算的一般方法,中高年级做到自觉验算,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合理地进行验算。

4、阅读:阅读有详有略,有重点、非重点之分;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地阅读自己喜欢的数学课外读物。

养成自觉阅读教科书和课外读物的习惯;阅读后同学之间能互相交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喜欢钻研数学问题。

在实施中,每位数学老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上、中、下三类,按照三个层次对他们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尤其对于后进生,教师要针对其不良的习惯,如,计算不仔细,读题不认真,上课不听讲等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多接触、多辅导、多鼓励他们,从改变不良的习惯入手,以养成良好的习惯为突破口,促进其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现从下面几方面对二年级学生数学阅读提出具体的要求:二年级: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①会看懂课文中的注解、法则、结语,并能用准确的数学术语正确表达计算方法、解题思路。

②在阅读过程中初步体验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③初步养成在阅读课本后试做课后习题的习惯。

④在课堂上初步学会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学着针对自学提纲展开对例题的讨论。

⑤初步学会默读课文。

⑥初步培养克服学习中困难的意志。

来源:教育社区 2016-10-16 14:40:05 奥数精华资讯订阅孩子不专心,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况:其一是注意力飘浮不定,专注的目标会经常转移;其二是心不在焉,常沉浸于白曰梦而忘记眼前的事情,后者其实不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只是将注意放错。

只要家长老师用心帮孩子纠正,使他们将心事转移到主要事情上去,往往会有不错的表现和成就。

家长对孩子的这类问题也不能操之过急,要耐心培养孩子做事的良好习惯和学习兴趣,这对孩子注意力的发展非常重要。

家长应该认识到,专心其实是一种可以训练、学习和培养的行为习惯,我们可以在家里和孩子做一些专门的注意训练活动来促进注意品质的改善。

以下几种家长可以参考选用:听觉注意训练 1、听数报数法:让孩子听一组数字,如375985,然后立即报出来。

每天训练的数组可逐渐加长。

2、听数倒背:读给孩子一组数字,让孩子倒背出来,如426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孩子背出“624”。

数组随训练的进程逐渐加长。

3、复述词语:家长从书中随意读出5个词,要求孩子复述;家长从书中读出6个词,要求孩子复述;数数法:从3开始,隔3就数,如3、6、9、12、15??数到300;从300开始,隔三就数,数到3。

也可选择从其它数字开始。

不管怎样数,先记下时间,看多长时间数完。

然后看后一次数是否能快于前一次?? 读书训练:家长和孩子各拿一本相同的书,选一篇文章让孩子大声朗读,家长记下孩子读错的地方;再让孩子从头读起,看读书的时间能否加快,错误能否减少。

智力游戏训练:买一些智力训练的书,找那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图文,如走迷宫,在一大堆图中找某样东西,找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比大小、长短,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一页图中的物品记住,然后合上书让孩子报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让孩子在接受这些训练时不感到枯燥,可以有一定的奖惩措施,也可和家长以比赛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可以增加训练活动的乐趣。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表现出专心、坚持和耐心的榜样。

一旦发现孩子有专心的表现,更应加以鼓励和称。

来源:教育社区2016-10-16 14:35:03 奥数精华资讯订阅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幅画的呈现,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观察找数学信息,更为了让学生能通过图裔提出问题。

一个学生提问能力的强与弱,也可以看出他对题目的理解程度。

所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也很重要。

学生要提出问题,首先要能懂题目的意思,要尊重学生思维的结果。

低年级的学生,提问题是很活跃的,虽然有些根本是毫无里头,他也会高高举手,那么老师要处理好学生提的问题,择最优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的取之。

低年级的教材很多图文结合的应用题,它末尾都会设一个开放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老师要善于去引导学生,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思考,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来源:教育社区 2016-10-16 14:35:03 奥数精华资讯订阅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幅画的呈现,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观察找数学信息,更为了让学生能通过图裔提出问题。

一个学生提问能力的强与弱,也可以看出他对题目的理解程度。

所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也很重要。

学生要提出问题,首先要能懂题目的意思,要尊重学生思维的结果。

低年级的学生,提问题是很活跃的,虽然有些根本是毫无里头,他也会高高举手,那么老师要处理好学生提的问题,择最优的取之。

低年级的教材很多图文结合的应用题,它末尾都会设一个开放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老师要善于去引导学生,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思考,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来源:教育社区2016-10-16 14:34:11 奥数精华资讯订阅如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白数量间的相互关系,因而,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对于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习惯。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已知条件,什么是问题,要丰富学生的生活数学知识,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已知和未知的关系,明确题目中含有的数量关系,能认清条件和问题各代表什么?要让学生有初步的数量关系意识,小学低年级接触到的数量关系主要有单价、数量和总价,单量、数量和总量,部分量、部分量和总量等简单的也是比较基础的关系,它是解决复合应用题的基础,作为老师,要让学生从小就会找数量关系,最重要的是理解题中已知数学信息是表示什么?问题是求什么?如何利用已知条件求问题。

培养小学生读题的习惯,一遍不懂读两遍,多读几遍,在读的过程中理会题目的意思。

同时,加强与生活经验的联系,要从身边接触到的生活问题出发。

与其让学生解决从未接触的生活数学不如整合题目,改学生经常接触的事情,同时要让学生参与进学习活动中,让他们亲身体验数学只是形成过程,在活动中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兴趣和技巧。

通过“试一试”,“比一比”,“做一做”,将抽象上升到再现。

如:用简笔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画示一幅图,图上有三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的每边坐两人,这些同学去坐船,每两人一条船,要几条船?我让学生组织上讲台表演做跷跷板的分组,很多学生能一下就明白,利用跷跷板数和每个跷跷板上的人数求出总人数,在此时,我没有打段断学生思维,而是询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举手了,原来,除了可以4*3之外,还可以2*6,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阔宽,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轻易的理解到坐船的人就是做跷跷板的人,又加强了题意的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