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孙刘联盟》

《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孙刘联盟》

课程名称:《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孙刘联盟》
班级:食质
学号:
姓名:XXX
论文要求:
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
①:《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孙刘联盟》之《青梅煮酒》
②:《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孙刘联盟》之《天生奇才》
③:《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孙刘联盟》之《三顾茅庐》
④:《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孙刘联盟》之《隆中对策》
⑤:《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孙刘联盟》之《兵临城下》
2、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不少于1500字)
(专题内容占20分,心得体会占30分)
答:《天生奇才》
易中天开篇就说刘备有英雄之志、有英雄之气、有英雄之魂、有英雄之义,可就是没有英雄之地。

或许正是因为刘备是个“空头英雄”,曹操一念之差就把他放了。

有人说,运气是实力的一部分,刘备的运气无疑是出奇的好:建安十二年,曹操重要谋士郭嘉因病去世;而同一年,诸葛亮走出隆重,来到刘备身侧。

斗争需要力量,在刘曹之间,战争的力量从谋略开始。

曹操曾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意思是说郭嘉对于曹操的分量和诸葛孔明旗鼓相当。

而郭嘉的病逝对曹操的不利、诸葛亮出庐对刘备的大利彼此结合,就好比天命的天平向刘备倾斜了过来。

历史上对郭嘉的记载并不详尽,但是《三国演义》之中通过对曹操的语言描写刻画的非常立体,曹操爱才惜才,但是大多是话说的漂亮,如同无的放矢。

自然,这段批判由毛宗岗父子阐述,用易中天的话来说就是“这里毛批批的是《三国演义》里面的曹操,是小说中的曹操,不是历史上的曹操。

”历史上的曹操并不可笑,且赤壁之战曹操失利也有多种原因,曹操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是在仰天长叹,他是叹息,叹什么?
叹郭嘉。

三国谋士众多,但是郭嘉这个谋士很特别——他是一个军事天才:神机妙算、当机立断、出奇制胜、随机应变、料事如神、敢出险招。

郭嘉参与的最后一次战争就是征乌丸,这次战争给人的震撼是:郭嘉他看透了人。

他看透了袁绍,所以投奔曹操;他看透了吕布,曹操征吕布的时候,郭嘉要他打下去,把吕布灭掉了;他看透了孙策,看透了刘表……他几乎把曹操所有的敌人都看透了,而且他也看清了自己的主人,他知道曹操是一个能够接受、采纳正确意见的人。

那么,郭嘉在刘备的事上给曹操的意见是什么呢?
“以一人之患,绝四海之望,请明公慎之。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


郭嘉没有说要杀刘备,但建议曹操要早做安排,实际是在建议曹操软禁刘备。

但曹操也不知道一个什么原因他就没明白。

再后来,诸葛亮出山拉开的新的历史篇章。

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的事业越做越大,最终三分天下,建立了蜀国的基业。

而郭嘉辅佐曹操,也使曹操的事业一帆风顺,成功地平定和统一了中国北方。

他们都是三国史上非常难得的两个天才,他们都是少年成才,都审于量主,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得不说,他们都是天生奇才,却因命运不同,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同的印迹。

心得体会:
才,表现的方面很多,或许某一方面的长项可以称之为“才”,但是在乱世之中,才更是一种识人的智慧。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就是这个道理。

郭嘉的才能在曹操掌权时展露,他的提前去世对于曹操来说是重大损失,同样也是历史的损失——我们没能看到郭嘉与诸葛亮两大天才斗智的场景。

作为主公,曹操识人且善于用人,因而郭嘉在仅有的时光中几乎发出了最耀眼的光。

同样的,作为任何一个用人之人,都要学会用材。

作为领导,不应该按照完全的成果来评判一个人的能力,首先应该思考,这个人是否用对了地方——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处事态度和风格也不同,因而适合他们的工作也有所差异。

只有给予他们最适合的平台,才能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潜力,所谓用人之道即使如此。

同样的,作为下属,要学会在正确的平台上实现自己的价值,不要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只有你确定了自己的位置,才能让别人了解到自己的强项。

天生我材必有用,所以无需害怕自己的才能被埋没,但是命运在自己手里,一味的等待可能最后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必定还有“天妒英才”这种说法。

郭嘉就是因为早逝才被很多人忽略,所以,把握时间珍惜自己能展现能力的青春才是第一步。

把握机遇,如果自己面对的事情可以解决,那么就要用自己最好的状态来面对问题,处理问题;如果自己将要面对的事情无法用原有的技能处理,要学会在学习中增加自己的综合实力,用于面对挑战并为其努力。

并且,要确定好个人和集体直接的关系,郭嘉舍身夺荆州是一种魄力更是一种英雄气概,他忽略了个人得失,不惜生命为国家奉献,从大局的角度思考利益关系。

同样,我们在践行自己的信念、展现自己的才能时,也要从大局出发,不应受困于个人的小利,成为金钱权利下的傀儡。

易中天的三国轮饱含着哲学性的思辨思维,他说三国中的人物都是清晰的刻在木上的图画,可能会因时光的风雨被污浊变为腐朽。

我们评判历史人物,要用他当时的角度和背景来综合考虑,不能因为个人主观因素的喜好判断人的好坏——易中天在“洗白”曹操,说实在
是他在用最理性的思维来解析曹操其人,他也同时向我们展现了睿智的郭嘉,仁德的刘备,贤能的诸葛……孙刘联盟的胜利与否并不重要,期间势力的变化和反映的现象才是灵魂与核心,而其留给我们的处事、用人、为人的道理是他物难以比及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