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参考资料第一语言(First Language,L1)是我们从小学会的语言,简称“一语”,也叫“母语”(mother tongue )。
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L2) 是人们在掌握第一语言后,继续学习并在不同程度上掌握“第二语言”(简称“二语”),甚至第三、第四语言。
目的语(Target Language )指人们正在学习的语言。
外语(foreign language )指的是外国语。
语言环境课堂环境。
正式环境。
外语环境。
二语环境。
语言习得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 )本质上是一种生物和遗传属性的展现,环境起到的只是触发作用而已。
有人认为不同的社会环境,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历史,直接制约着语言习得的过程和结果。
“语言习得”这个术语既可以指语言学习,也指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也叫语言习得研究。
第一语言习得(FLA )研究的是儿童学习母语的问题,也称“母语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SLA )研究的是母语之外的所有语言的习得问题,其对象一般是成人。
逻辑问题(Logical Problem ):研究的课题是语言习得是如何成为可能的?有人推测儿童之所以能够学会母语,是因为生活在母语环境中,每天接触母语所致。
发展问题(developmental problem )研究的是为什么语言习得遵循一定的发展顺序和步骤?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非母语者进行的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一种。
competence 能力performance 表现 表现是对能力的实际运用,可以直接进行观察。
内化语言(I-language )。
I :internal (内部)individual (个人)intensional (内含)内化语言指个人大脑中“语言机能”(language faculty )的某种状态,能力是关于这种内化语言的知识。
乔氏所说的能力1.能力是一种心理现象和个人属性。
2.能力是知识或者知识的状态,是关于语言的规则系统的知识水平、能力和表现的关系语言教学 第一语言教学(母语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母语环境中的第二语言教学 (二语教学) 外语环境中的第二语言教学(外语教学)能力指抽象的知识或知识的状态;水平是运用知识的本领;表现是水平付诸实施的结果。
能力等于抽象的语法知识。
能力和水平在某种意义上都与表现相对立。
尽管存在着能力和表现不匹配的情况。
能力决定表现,表现反映能力。
固定语的习得特点Myles,20041)形式完整,在长度和复杂程度上超过学习者自己能够生成的话语。
2)使用中经常出错。
原因:①固定于含义不好掌握,只能整体从记忆中提取;②固定语一般都是整体使用的,不用自己去多想;③要在语言使用上有创新,须得以固定语为基础。
交际能力概念的发展卡纳尔、斯韦恩——交际能力模型:语法能力:形态、句法、语义、语音规则、词汇知识社会语言能力:语言运用的社会文化规则、语篇规则(话题的选择、语言形式的选择、语篇衔接、语义的连贯、话轮的转换)策略能力:语法能力(纠错、迟疑、回避等),社会语言学能力(称呼、招呼等)Bachman,1990交际语言能力模型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心理生理机制策略能力是将使用者的语言能力、背景知识以及情境联系起来的纽带。
策略能力包括:评估、计划和实施。
评估的作用:1)辨认特定语境中实现交际目标所需要的信息;2)决定哪种语言(母语或第二语言)能被支配,一边高效率地运用上述信息完成交际目的;3)断定交际双方共享哪些能力和知识;4)在作出交际努力后,评价目标实现的进度。
对比分析假说出现的背景•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
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
•语言是一种行为,那么语言学习同样是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学习新语言就是形成一套新的习惯。
•基于行为主义的语言迁移思想是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
正迁移•He come from Beijing. 他来自北京。
•I am a student. 我是一名学生。
•It is my business. 这是我的事。
负迁移负迁移的结果是:•过少运用(回避难的用法)•过度运用(因为回避难的用法而过度使用简简单的句式)•运用错误(替代、仿造、结构修改)•误解(理解错误,张冠李戴)。
•It is beautiful. 这是漂亮。
•I have a dog, and my brother has a cat.我有一只狗和我的哥哥有一只猫。
母语的作用the tole of the mother tongue•母语的作用这个术语适用范围更广,不仅包括语言迁移,而且包括母语在理解中的作用,还包括母语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母语的作用多在教学研究中使用•在阅读中,母语往往被当成确认理解或更好地储存理解结果的手段。
母语还可以作为思维的语言,用来思考已经理解的内容和尚需作的工作。
•从社会文化学看来,语言和思维是捆绑在一起的,语言是调节思维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不管是个体本身还是人际之间都是如此。
母语作为一种工具,能够帮助学习者理解人物的内容和相关要求;能够使学习者将注意力集中在语言形式上。
制约语言迁移的因素1 语言因素母语迁移会在语言的音位、词汇、词法、句法、语篇等各个语言子系统中出现。
音位层面最为明显。
•二语习得中的“外国腔”:•1)音素总藏不同•2)发音特征不同•3)学习者较差的语际识别能力2 非语言因素•1)语言意识因素。
只有母语的语言意识强于目的语,语言迁移才会发生。
•2)社会语言因素。
焦点场合和非焦点场合。
•3)标记因素。
有标记、无标记。
一般来说无标记要比有标记容易掌握。
’s.•4)语言距离与心理类型学因素。
母语和目的语的距离影响迁移。
距离的远近除了客观的语言标记差异存在之外,人在心理上对目的语的认同也非常重要。
•5)发展期因素。
二语习得者学习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中介语为主阶段、接近母语阶段。
初期是最容易出现错误的阶段,母语迁移最明显。
•6)其他因素:个性、年龄、母语水平、教学环境汉语语法的特点1、词类与句法成分一对多的对应。
2、词组的结构跟句子结构以及词的结构不基本一致。
Study the Chinese grammar is important.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Chinese grammar.3、同一种语法关系可以隐含较大的语义容量和复杂的语义关系而无任何形式标志。
例如:•吃苹果(动作——受事)•(这锅饭可以)吃五个人(动作——施事)•吃大碗(动作——工具)•吃食堂(动作——方式)•吃利息(动作——凭借4、语序是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汉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语在动词之前,宾语在动词之后,修饰语在中心语之前,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
语序变动,结构关系和意义随之也会改变。
例如:吃饭了——饭吃了红花——花红好商量——商量好5、汉语有量词和语气词。
英语里的piece、cup等是作为名词来用的,且使用有限,只出现在可数名词前面,跟汉语的量词有本质区别。
一个人——a man英语里没有语气词,主要依靠句调来表示语气,而汉语则有系统的语气词不愿意啊!英汉词汇比较点理性义(对比义)联想义(隐含义社会义感情义连带义搭配义)回避现象• 1.什么是回避现象?• 2.回避现象说明了什么?•语言迁移可以有错误现象,也可以有回避现象,错误不是语言迁移的唯一证据。
• 3.如何克服回避现象?科德的偏误分析观☐科德(1967)《学习者错误的重要意义》:区分“失误”(mistakes)和“偏误”(error)☐Error是系统的、有规律的,代表的是语言能力的不足,当事人一般也不能改正。
☐ 1.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发展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用一种特定的语言(特异方言idiosyncratic dialect),又叫“过渡方言”。
☐ 2.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特异方言处在变化过程中,具有不稳定性。
☐ 3.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错误和儿童习得母语出现的错误在本质上没有区别。
☐ 4.错误代表的是学习者现有语法和目的语语法之间的差别。
偏误分析的步骤实例分析1:汉语词语偏误分析新造词☐在意大利未丈夫和未妻子也不能拒绝结婚。
☐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为家统牺牲自己的生活。
☐可是老长慢言慢语地说:“那好吧!我先来干吧!”☐他们的父母大概也在那儿,和别的部队员一起做梦。
语素替代☐我本来想这个新年我要过得不太愉快,是因为我不跟爸母一起过······☐那里有一个跳舞会,在电视室举行。
☐火车离开了上海,凭车刻表我应该明天四点钟左右到达北京站。
语素错误☐人生的大多部分是由水组成的。
☐这次的观赏,是我一辈子也不能忘记的,真是百闻不见,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语素顺序错误☐正日峰下边有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的乡家。
☐但是用法各不一样,这点,我们日本人,非懂似懂,不容易理解。
其他错误☐他走得一个时,两个小时,安静静地走。
☐我在公园散散步步的时候看到了老师。
实例2:汉语语法偏误分析述宾结构中述语的违规误用☐她的脸又红又圆,似乎苹果。
☐很多小国修过长城,周围他们自己的国家。
☐晚会上,小伙子们都目不转睛这个漂亮的姑娘。
☐我从小就很恐怖蛇。
☐我也想去旅行很多地方。
☐出国以前,他离婚了她丈夫。
述补结构中的述语或补语的违规误用☐香山的秋天,草木红叶得挺漂亮。
☐她的脸红红得像苹果。
☐他卷裤子起来进河去了。
☐孩子听了清楚妈妈的话,有点儿不高兴。
☐我们看见到司机快快开车,非常害怕。
主谓结构中的谓语成分的违规误用☐去年夏天,我在桂林的留学很短期。
☐我不见得他会来。
☐那位漂亮的妇女很风度。
☐我把骂他的事情后悔了。
☐我的衣服被雨湿了。
偏正结构中修饰语和中心语的违规误用☐如果学生已经大人,老师最好让他们承认自己的错误。
☐在日本,除了赶紧的人以外,人们都不愿意坐很挤的公共汽车。
☐我不恐怕他来,又给他打了电话。
☐他承认他拿走了你的车钥匙,问题不是很明明了吗?☐长城在北京特别北的地方。
动词重叠式与相关成分的违规误用☐我尝尝着小点心的时候,就想妈妈。
☐吃完生日饭,我们还跳舞跳舞。
☐每个周末,我去琉璃厂学习弹弹琵琶。
☐我们去王府井买东西,逛逛的商场都有很多人。
句尾语气词“吗”和“呢”的违规误用☐人们常问我:“日本的女人结婚后,不工作呢?☐明天你到底去颐和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