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莱州发电有限公司一期(2×1000MW级)工程送粉管道耐磨弯头技术规范书2011年08月目录1.总则 (1)2.技术规范 (1)3.设计与环境条件 (3)4.技术要求 (3)5.质量保证及试验 (4)6.标识、包装和运输 (5)7.技术文件要求 (6)8.供货范围 (7)1. 总则1.1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华电莱州发电有限公司一期(2×1000MW级)工程送粉管道耐磨弯头的招标,它包括耐磨弯头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供货、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技术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和最新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 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那么买方可以认为卖方提出的产品完全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1.4 在签订合同之后,买方有权以书面形式提出因规范标准和规程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些补充要求,具体款项由买方和卖方共同商定。
1.5 本技术规范所使用的标准如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6 卖方产品应在相应工程或相似条件下用于1~2台机组运行,且运行超过两年,已证明安全可靠的。
1.7 本工程采用KKS标识系统。
卖方提供的所有设备均应在最终版的图纸及供货实物上标明其KKS编码。
具体标识原则按照华电集团公司KKS编码原则执行。
2. 技术规范(空白处由卖方填写)2.1 型式:送粉管道耐磨复合弯头2.2 规格及数量:(见耐磨弯头附图)。
2.3 耐磨弯头参数及性能:送粉管道正常工作温度:75℃送粉管道设计压力:0.35MPa介质:煤粉、空气两相流耐磨弯头内介质最大流速:29m/s所联接管道尺寸及规格:Ф762×10mm无缝钢管,材质10钢耐磨弯头结构强度设计压力:≥0.35Mpa耐磨弯头的材料牌号:加强型碳化硅/钢复合弯管耐磨弯头内衬:碳化硅陶瓷煤粉浓度:0.74Kg/Kg2.4 燃料性质本期工程的设计燃料由神华煤炭运销公司所属的活鸡兔矿、补连塔煤矿供给,校核3. 设计与环境条件3.1 工程条件及设备运行环境:厂址地点:莱州市金城镇海北嘴海湾头部累年平均气压 1011.4hPa。
多年平均气温 12.8℃极端最高气温 38.9 ℃(1961.6.12)平均相对湿度 63%地震烈度6度3.2 安装地点:送粉管道上,半露天布置4. 技术要求4.1 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前提下,制造方法由卖方决定。
4.2 耐磨弯头内外表面应平整光洁,无毛刺、毛边、多肉或缺肉,无裂纹、疏松、气孔或气泡;内衬瓷片应平滑过渡,高度差不超过1mm,涂漆应均匀一致,并需明显标出介质流向。
4.3 尺寸偏差应符合GB3092、GB8162、GB8163的规定,并应符合产品图纸和订货协议的要求。
内衬层厚度偏差≤+1.2mm,弯头重量偏差≤±5%。
4.4 复合管及过渡段所用钢管可用螺旋焊管或直缝钢管,其性能应符合GB3092、GB8162、GB8163的规定。
4.5 弯头角度允许偏差±0.5°,弯头截面圆度公差不大于5%。
4.6 耐磨弯头内衬材质化学成分:(由卖方填写)4.7 耐磨弯头进出口各带一定长度的耐磨复合管直段和约100mm长度的焊接直段与送粉管道焊接(见附图),耐磨弯头两端应配有35°坡口。
产品现场焊接应无特殊要求,以保证产品在现场常温焊接时焊接性能良好。
4.8 耐磨弯头寿命不少于10年(每年运行4200小时)。
4.8.1弯头应采同“虾米腰”式弯头,内衬碳化硅陶瓷要求1500℃以上高温烧结制成,壁厚不小于27mm,外壳钢管厚度不小于6mm。
4.8.2耐磨陶瓷弯管采用在普通碳钢管内衬碳化硅陶瓷,形成碳化硅/钢复合管。
内衬碳化硅采用不等厚偏心圆结构型式,即弯管外侧、直管下半部稍厚,使整体耐磨寿命相当。
4.8.3碳化硅外侧采用玻璃钢或耐温胶泥包裹,以提高整体强度及抗冲击水平。
4.8.4在耐磨弯头寿命期内及发生送粉管道自燃的非正常工况下,产品应保证衬里耐磨层不碎裂、不剥落。
4.9卖方所提供的耐磨弯头应满足本规范书附图所有参数和技术要求。
4.10 耐磨弯头钢结构要求除锈,外涂防锈漆二遍,面漆二遍,涂漆应均匀一致,并需明显标出介质流向,外侧打上附图中的编号、弯头角度和弯曲半径。
5. 质量保证及试验5.1 规程、规范和标准5.1.1 耐磨弯头的设计、材料和制造,应符合现行使用的有关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
这些标准和规范包括(但不限于):(1)GB223-84~96,《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2)GB228-87,《金属拉力试验方法》(3)GB229-94,《金属夏比冲击试验方法》(4)GB230-91,《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5)GB241-90,《金属管道液压试验方法》(6)GB912-89,《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薄板及钢带》(7)GB3092-82,《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8)GB5030-85,《金属小负荷维氏硬度试验方法》(9)GB8162-87,《结构用无缝钢管》(10)GB8163-85,《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11)GB/T8263-1998,《抗磨白口铸铁件》(12)GB/T13298-91,《金属显微组织试验法》(13)YB/T5200-93,《致密耐火浇注料气孔率和体积密度试验》(14)GB3092、GB/8162、GB/8163、DL/T680-1999,《耐磨管道技术条件》(15) Q/OKVL001-2003《耐磨陶瓷弯头加工及检验标准》(16)JB741-80《钢制焊接压力容器技术条件》(17)DLJ5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规范》5.1.2 如果本技术规范与上述规程、规范和标准有明显抵触的条件,卖方应及时通知买方进行书面解决。
5.1.3 从订货之日至卖方制造之日的这段时期内,买方有权提出因规程、规范和标准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补充要求,卖方应遵守这些要求。
5.2 质量保证5.2.1 在工作状态下耐磨弯头使用寿命应不少于10年(每年运行4200小时)。
在使用寿命期间,保证耐磨弯头无磨穿及粉泄漏现象。
在保证10年年限内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卖方负责免费更换。
5.2.2 在耐磨弯头寿命期内及发生送粉管道自燃的非正常工况下,产品应保证衬里耐磨层不碎裂、不剥落。
5.3 耐磨弯头的试验方法、检验要求5.3.1 表面质量用目测的方法进行。
5.3.2 尺寸偏差用卡尺、卷尺或样板进行。
5.3.3 试验压力不小于1.25倍的工作压力,保持5min无泄露。
5.3.4 化学成分、抗拉强度、硬度、密度等项目按相关标准进行。
5.3.5 耐磨弯头经生产厂家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签发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方可出厂。
5.3.6 出厂时应检验耐磨弯头的表面质量、尺寸偏差、化学成分和硬度(不限于此)。
5.4 现场服务和培训承诺5.4.1当买方要求卖方进行现场服务时,卖方应在接到买方通知的24小时内给予答复,并在96小时内到达现场。
如卖方达不到以上承诺,可在合同中注明处理方法。
5.4.2 卖方有义务向买方说明耐磨弯头制造情况和技术性能,并对提供的有关技术文件和图纸资料负责。
6. 标识、包装和运输6.1 每件弯头上均应注明制造厂名、编号、产品规格。
6.2 每批弯头出厂时均应附有产品合格证,其内容包括:产品名称、产品规格、标准编号、销售合同编号、质检部门印记、生产厂名、地址等(不限于此)。
6.3 包装:出厂前耐磨弯头钢结构要求除锈,外涂防锈漆二遍,面漆二遍,以便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起防腐作用。
每件部件上均应注明制造厂名、编号、产品规格。
6.4 弯头应用草绳、木箱、钢板或钢箍妥善捆扎和包装。
6.5 弯头在运输、装卸、安装过程中不允许碰撞,运输、吊装和安装过程中,应注意轻拿轻放,避免强烈撞击,特别是应禁止用重物敲击,以防止陶瓷内衬因重物撞击而破碎,禁止用铁钩、铁棒伸进陶瓷钢管内撞击或撬抬;6.6储存:运输管件时逐层叠加必须牢固,不准相对滑动和滚动撞击;贮存管件时可以逐层叠加。
但管堆高度不允许超过3m。
6.7运输方式及地点:汽车运输,运至莱州电厂现场7. 技术文件要求7.1. 一般要求7.1.1 卖方提供的资料应使用国家法定单位制即国际单位制,语言为中文。
7.1.2 资料的组织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资料内容要正确、准确、一致、清晰完整,满足工程要求。
7.1.3 卖方资料的提交及时充分,满足工程进度要求。
7.1.4 卖方提供的技术资料分为投标阶段,配合工程设计阶段,施工调试试运、性能验收试验和运行维护阶段。
卖方须满足以上三个阶段的具体要求。
7.1.5 对于其它没有列入合同技术资料清单,却是工程所必需的文件和资料,一经发现,卖方也应及时免费提供。
7.1.6 买方要及时提供与合同设备设计制造有关的资料。
7.1.7 卖方提供工程设计阶段技术资料3套,随机资料12套。
并同时提供电子文本(图纸AutoCAD2004、文档为Word格式)2套(设计单位和业主各1套)。
7.1.8 技术资料在签定技术协议后10天内提供。
7.2. 技术文件和图纸7.2.1 在设备投标阶段,卖方需提供如下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此:·企业简介、质保体系;·在设计、制造时所遵循的规范、标准和规定清单。
·耐磨弯头外形图,应注明弯头内、外侧壁厚、各结构件材质及各弯头重量等;·耐磨弯头的结构设计特点,应详述其使用特性。
·供货清单·运输方式7.2.2 配合工程设计的资料与图纸如下,包括但不限于此:(1)技术资料及图纸清单(2)供货清单(3)设备外形尺寸图、荷载资料(4)设备安装、维护、运行、使用说明书7.2.3施工、调试、试运、性能试验和运行维护所需的技术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正式完整设备资料提供的份数为一式12份,卖方应在设备交货前一个月提供给买方。
随机装箱8套,并提供电子版二套;设备装箱资料(含装箱清单、出厂合格证、出厂试验报告等)2份随设备发运。
卖方提供的技术文件及资料的电子文件应是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