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中心学校如何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作者:秦秉文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08-7-17 9:56:36 进入论坛教师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资源,教师的思维和行为决定了学生的发展,也决定着课改的成败。
作为管理者,要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并进行有效的引导。
———题记乡镇中心学校如何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教师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资源,教师的思维和行为决定了学生的发展,也决定着课改的成效。
没有教师思想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有难有学生的学习创新;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高。
我们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质量,更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构建开放的学习平台,强化教师思想的解放近年来,学习推广“洋思经验”,西峡的基础教育成就辉煌,创造了豫西南地区璀璨的“西峡现象”。
仅以西坪镇为例,经过“洋思”的积淀,先后产生了李清锋、赵惠等全国语文教学优质课教师和省“十佳”教师,获国家、省、市、县表彰的教师达116人,总体教学质量位次由全县第13名前进到全县前5名,获西峡县教体局“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单位”奖励,荣获西峡县人民政府“教育教学先进单位”表彰。
一般来说,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容易想到解放思想,也容易解放思想;在取得高歌猛进的情况下,不容易想到解放思想,也不容易去解放思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情况、新的任务、新的目标,我们解放思想面对的不是明确的错误观念,而是对正确思想片面的理解与认识,这也正是当前更新观念的难点所在,必须进一步强化理论的学习引导。
理论的价值不仅在于指导实践,更重要的在于“精神和气质的熏陶、智慧和思维的启迪、思想和理论的提升”,有效的理论学习可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的灵敏度,扩大教师解决问题的视野,是课改由形式走向内涵的基础。
我们从构建开放的学习平台入手,强化教师的课改意识,促进教师观念的解放。
一是在学习培训的对象上,实验教师与非实验教师相结合。
先抓实验教师的学习,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先后组织中小学实验教师理论学习8期216人次,收集学习心得体会92篇,交流38篇。
同时,我们不就试点抓试点,而是以实验教师带动非实验教师,规定每周三为开放学习日,全员参与。
二是在学习培训的内容上,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我们深入组织新课程读本培训。
同时,结合学科特点,以学科组为单位研讨,变空对空为地对空、地对地。
三是在学习培训的形式上,专题讲座与专题研讨的相结合。
在起初,我们的学习培训主要是开展讲座,传播教育新理念。
此时教师的课改是懵懂的,转变观念培训很有必要。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对学习培训也相应做了调整,此时的学习培训主要是人际互动下的行动研究。
原来那种自上而下的单向培训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师的要求,因为听报告、讲座时感到新奇,可在教学中遇到实际问题还是一筹莫展,因此,我们把研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采取实验教师出题,教研员和校长解题的办法,开办专题研讨6期。
四是在学习培训的督查上,理论检测与课堂展示相结合。
进行了通识性理论测试、学科设计观摩、课堂教学演示等多层次考核,先后组织了中小学校长理论测试2次,实验教师教学设计观摩3次,教师心得笔记展示赛3次。
过去不少教师认为理论学习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学习积极性不高,通过开放式的学习培训尤其是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多数教师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都觉得通过这样的理论学习,课堂观察的目的明确了,更容易发现问题,也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分析课例,完全不同于过去那种应付检查的理论学习,更加坚定了新课改的信心和决心。
青年教师刘金勇、姚文国在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优秀教学设计大赛中荣获省一、二等奖。
构建互助的实践平台,强化教师的主动发展理论讨诸于实践需要过程,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则需要勇气和智慧。
管理者的第一大责任就是为教师修桥铺路,缩小中间环节,我们以转变教师角色为突破口,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重点,以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为载体,构建互助实践平台,推引他们走好专业发展之路。
1、在课例研究中成长。
我们分阶段组织了研讨性课例研究、深入性课例研究和提高性课例研究,走好了三步曲。
一是城区二小观摩课为范例进行研讨性课例研究,从理念课堂环节,学生学习方式及教师行为几个方面详察细究;二是以县观摩课为范例,进行深入性课例研究。
我们充分挖掘县级观摩课资源、组织各科教师进行专题研讨,分别对“怎样有效设疑?”、“解疑合探的有效组织”、“质疑与置疑”、“运用拓展要达到什么目标”等专题进行深入性探究;三是以本土观摩课为范例,进行提高性课例研究。
开春以来,我们分别测验校课改观摩共计5期30节。
中心校业务组成员分校分科,集中实验教研对照新课堂评价标准,进行拔高分析,每个实验教师对照自身教学实际写出专题报告。
2、在互动中共进。
一是在课例研究中,我们注意三个互动,即业务人员与学校教师、学校校长与实验教师、实验教师与非实验教师等三个层面的互动。
本期我们组织了5期专题课例研究,基本形式为教研员说课,学校校长评课,实验教师验课;二是教研员、学校领导与教师同台赛课。
教研员赵惠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条小鱼在乎》,请实验教师当评委,提高了教师参与课改积极性;三是集体备课,天天教研。
进入课改以来,我们强烈地意识到过去那种单打独斗的备课方式,不利于教师智慧共享、优势互补、团队共进,又浪费了教师的时间。
我们首先进行了备课制度改革,采用集体备课制。
教案的呈现形式不再是人手一本的自编教案,而是同学科年级组几人共用一本共同备写的教案,并与教师个人的课本教案共同拥有、互相补充。
3、在科研中提升,一是教学反思共享。
经验+反思=成长。
教师的教后记是每课教案的必备项目,其中把“固定反馈”做为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教师们把各自的教学中遇到困惑和疑难问题放在一起集中讨论,其同寻找解决的办法。
二是课题研究共用。
教师在教学中的生成性课题,我们称之为小课题,虽然题目不大,却是教师亟须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但能坚定教师的科研决心,破除课题研究的神秘感,而且对促进教学改革意义重大。
在课改实施中,我们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小课题研究,共计16个小课题,引导教师以新课程实施为核心,学会并善于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尽快成为科研型教师,西坪二中孙延平老师“诵读五步法”教改课题实验获西峡县教体局首届科研创新奖。
构建展示的课堂平台,强化教师的教育创造我们先后开展了“骨干领路”、“我在课改中成长”、“同上一节课”等系列研讨课活动。
在课改初期,为了给教师们引路,首先组织教研员和学校领导等上示范观摩课16节,给实验教师起引领作用。
这些课例来源于教师的生活,使用同教材同学生,使于学习模仿。
在掌握了课改理念及新课标后,我们又开展全员参与的“我在三疑三探中成长”研讨课活动,以学校和教研为单位,实验教师上观摩课,集体进行评议。
组织开展“同上一节课”活动,即统一教学内容,多人同上。
中心校根据阶段工作需要,确定观摩课主题后,通知所有学科实验教师每人准备一节课,采取抽签的办法,临时明确授课人,同课异构,展现个人创意和多样风格。
县观摩课后,我们先后组织3次“同上一节课”活动,内容有小学语数英和中学数理化等各科,课型有新授课和复习课等多种类型,不同学校、不同年龄的教师共同研修,教师打开课堂大门,看别人的课堂,说别人的课堂;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走进别人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堂,配合以教学反思,为教师的创新发展倾注了活力和生机。
西坪镇西官庄小学郑国锋老师在全县小学教师观摩指导课大赛中获优秀指导奖。
构建共赢的发展平台,强化教师生质量的提高追求师生的幸福是学校教育生活的目标,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高的境界。
教师专业化,就是要教师过一种有“生命”的职业生活。
教育幸福,来源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信,来源于自我和社会对这种不可替代的工作的认可。
新课改鼓励教师们创新和发展,其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对于广大教师有极大的吸引力。
如果我们能因势力导,为教师专业发展搭桥铺路,社会提升教育职业幸福感,也就在提升着教师生命质量。
我们主要突出三点:一是重建相关教学制度。
对实验教师中小学领导公开观摩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及教学研讨活动等做了“质”和“量”两方面的硬性规定:二是深化常规管理。
根据新课程理念,进一步修订了常规管理制度。
三是抓抓实各项评价制度。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指标细则中,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重要方面。
新的课堂评价标准及相关评价制度为教师提升质量提供了内在动力。
新课堂,新体验,新收获,导引教师不断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
常规管理的创新和落实为教师提升质量提供了外在动力。
人都有隋性,教师也不例外。
常规管理的刚性制度及不折不扣的落实,督促教师积极投身课改,在课改中丰富和发展。
相关教学管理制度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便利,“近水楼台先得月”,实验教师比别人先行一步,先一步到知识,先一步建功立业,以外部力量的形式构筑了教师的成才平台。
以积极的态度关注新课改在课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我们在课改中丰富和发展着自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是,我们更要以积极的心态关注课改的进程:一是强调教师的发展。
从传统意义讲,学校是培养学生的场所,严格讲是不确切的,学校首先应该是教师成长的摇篮。
日本松下公司总裁松下幸之助说,松下公司主要是制造人才,兼而制造电器,对我们不无启迪。
我们强调学生是主体,是教学的中心,但不能忽略教师的发展,不能忽略了教师的作用。
二是新课程改革从实验到推广需要一个过程,现在重要的不是清算它的弱点,而应尽可能地多给予呵护和关怀,以积极的心态为课改做点实实在在的事,这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因为课改刚刚开始,我们不能要求它尽善尽美,如同实验没有百分之百成功一样,强求百分之百,那只是对课改实验的苛求。
三是重心下移,提供服务。
首先要带头学习理论,以先进的理论指导教师,校正实验中的偏差;其次要蹲下身子与教师交流,平等对话,共同解决问题;再就是尽可能组织多种有效的研讨和比赛活动,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进一步的快捷通道。
教师专业发展牵扯到方方面面,作为管理者,要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并进行有效的引导,对于乡镇中心学校而言,就是要重心下移,提供服务,提供有效的服务。
我们坚持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推进课改的第一要务,着力构建科学高效的多维平台,千方百计加快教师的专业发展,取得了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双赢。
全镇涌现出了像西坪一中张晓燕、二中赵机敏、一小乔红丽、李鲲、三小左超等4所实验学校5名市级优质课教师,青年教师赵惠在河南省小学语文教师优质课大赛中获一等奖,并被授于河南省“十佳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