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与实践

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 理
第一节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规章制度建设 一般包括:规程、标准、规定、措施、办
法、制度、指导意见等。
一、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 的法定责任。 《安全生产法》第四条规定 :
《劳动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突发事件应
对法》第二十二条“ , 所以,建立、健全安
二、安全发展理念
“安全发展”重点包含三层含义: 一是“以人为本”必须要以人的生命为本。 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 提和保障。
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安全
生产问题。
对企业来讲,安全发展是企业落实科学
发展观,实现科学、持续、有效、较快和协
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是企业履行
经济、政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是企业
二、事故、事故隐患、危险、 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
(一) 事故
定义为: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
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事故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我国在工伤事
故统计中,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 6441—1986)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
(二) 事故隐患
定义为: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 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 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 境和条件管理等。
对象 : 企业的员工,涉及企业中的所有人 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
个方面。
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 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 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 档案等。
六、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体系 2004 年初,国务院作出的《关于进一步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明确了我国安全
生产的中长期奋斗目标: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纲要》,明确“十一五”期间亿元国内生产总值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降低 35 %,十万工矿商贸 企业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降低25%。 通过实施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强化了 “两个主体”的责任意识,有效地推动了安全生 产。
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
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 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 患。
(三) 危险 定义为: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 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四) 危险源 定义为: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 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为何能做到“零伤 亡”?究其原因,归 功于桑枣中学震前,
规程类制度,还应组织进行考试。
定期修订。生产经营单位应每年对安全规
章制度进行一次修订,并公布现行有效的安全
规章制度清单。对安全操作规程类安全规章制 度,除每年进行一次修订外,3至5年应组织进 行一次全面修订,并重新印刷。
(四) 安全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
按照标准化体系建立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 一般把安全规章制度分为安全技术标准,安全 管理标准和安全工作标准;按职业安全健康管
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
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
(五) 重大危险源 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 就是重大危险源。
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 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包括场所和设施)。当单元中有多种物质时,如果各类物 质的量满足下式,就是重大危险源。
第二节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一、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 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 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预防为主”,就是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按照事 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 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综合治理”,就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综合运用科技手段、 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五、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 在国家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实行的是综 合监管和行业监管;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
间,实行的是国家监管与地方监管;在政府与
企业之间,实行的是政府监管与企业管理。
“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 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以及“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 生产工作责任体系,已经形成并逐步完善。
应急管理制度
“5.12”四川大地震安县桑枣中学地震视频
“5.12” 四川大地震桑枣中学2300多人,震后,8
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 楼。全体师生仅1分36秒安全 的拆离到操场,无一伤亡。
桑枣中学叶志平校长给学生们上安全教育课
学校学生宿舍楼地震中严重受损
“5.12” 四川大 地震 北川和桑枣中学地震伤亡人数对比图
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坚持走安全发 展道路应当成为企业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 实现安全发展的根本和落脚点是认真切实地 贯彻落实好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措施。
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安全生产法》,是全面规范我国安全生 产工作的一部综合性大法。
十余部法律,国务院颁布的近百部有关安
全生产的行政法规,国务院有关部门颁布的规 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的地方性法规 以及安全生产标准,构成了我国安全生产法律 法规体系。
安全规章制度建设和管理的有序进行。
包括:起草、会签、审核、签发、发布五个流程。 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 行学习和培训,对安全操作规程类安全规章
制度,还应对相关人员进行考试,考试合格
后才能上岗作业。安全规章制度日常管理的 重点是在执行过程中的动态检查,确保得到 贯彻落实。
另外, 组织培训和考试。新颁布的安全规 章制度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对安全操作
第六章 芜湖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 居民生活安全常识
第一部分 基本知识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
(一) 安全生产
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
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
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
通过安全规章制度的约束,才能防止生
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的随意性,才能使从业
人员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效地
保障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为从业人员在生产、经营过程 中遵章守纪提供明确的标准和依据。
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
安全规章制度的起草和管理是安全工程师 的一项基本技能。
(一) 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依据
三、安全、本质安全
(一) 安全
没有伤害、损伤或危险,不遭受危害或
损害的威胁,或免除了危害、伤害或损失的
威胁。 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即安全生产。
(二) 本质安全 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
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
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1.失误——安全功能
2.故障——安全功能 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 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 偿的。
全规章制度是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明
确的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责任。
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
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
中,生产经营单位积累了大量的安全风险防范
对策措施,这些措施只有形成安全规章制度 (进行固化),才能有效地得到继承和发扬。 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 保护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手段。
理体系建立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一般分为手
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三大类。
1.综合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 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2) 安 全生产责任制度(3) 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
(4) 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5) 安全措施
和费用管理制度(6)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7) 危 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8) 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9) 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 (10)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1) 应急管理制度(12) 安全奖惩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与实践
临夏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安全生产关系群
众切身利益,要站在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
点的社会建设的高度,坚持安全发展,强
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 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前 言
为进一步加强芜湖市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满足各级领导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学习要求,
全国人大常委会 2006 年 6月通过了《刑法》 修正案 ( 六 ) ,将安全生产事故责任罪的刑期由
七年以下修改为五年以上,增设了不报、谎报
事故罪。
对安全生产犯罪行为可以数罪并罚。
中纪委颁布了《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适用<中 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是中纪委 第一次就某一特定领域的违纪行为如何适用《中国共产党 纪律处分条例》作出具体规定,也是《中国共产党纪律处 分条例》颁布以来发布的第一个系统的解释性规定。
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二) 安全生产管理
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
பைடு நூலகம்
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
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
物料、环境的和谐。
目标 : 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 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
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