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坚持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
《邓稼先》导学案
主编人:张伟莉审核人:张秀娟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2、朗读课文,理解,体会作者的感情。
3、学习运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
学习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学习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时间:两课时
知识链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gàn)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学法指导
1、结合注释,解决重点字词,朗读课文。
(小组内共同提出并解决)
2、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标出疑问的地方。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
1、自读课文,做好预习时的批注。
注意一些词的读音及含义。
(除了下面的词语外,你还可以把自己找出的生字词写在下面,通过工具书解决。
)
元勋至死不懈鞠躬尽瘁选聘殷红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马革裹尸
2、在文中找出直接评价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词语。
3、从上面相关语句我们可以看出全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小组合作
1、全文通过小标题的形式共分成部分,或者叙写了关于主人公的主要事迹,或者对他进行了真诚的评价,你能将这几部分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吗?
2、通过学习,你觉得邓稼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班级展示
四、质疑探究
课文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五、自悟自得(请大家谈谈你这一节的收获,可以从写作特点方面、思想感情方面等选一个角度谈。
)
六、测评反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后面的四个成语。
热泪盈眶.()可歌可泣.()鞠躬尽瘁.()彷徨
..()驰骋.()殷.红()殷.切()鲜.红()鲜.为人知()
鲜为人知:
当之无愧:
截然不同:
层出不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领悟对比手法的表达作用,学习邓稼先献身科学的执著精神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品读理解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
1、文中有两个成语,恰当的概括了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在人们心中的影响,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个成语是、。
2、邓稼先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我国的国防事业,身患绝症后,依然谋划核武器发展大计,真正做到了“,”
二、小组合作
1、本文有一个人物叫奥本海默,他并不是文章的主要人物,但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篇幅刻画他的性格和为人呢?
2、文章第五部分中有一段唐代散文家李华做写的《吊古战场文》,你能读懂吗?在这儿写这篇古散文有什么作用呢?(提示:用心理解这个短文所写内容)
3、本文对邓稼先的描述,除了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外,还有,你能举出例子来吗?
三、班级展示
四、质疑探究
文章第五部分的标题是“我不能走”,这短短的四个字,表现了邓稼先
的精神?
五、自悟自得(请大家谈谈你这一节的收获,可以从写作特点方面、思想感情方面等选一个角度谈。
)
六、测评反馈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举了“文革”时期,邓稼先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表现了他出色的口才,请你站在邓稼先的角度,结合当时情况,说一句劝说的话。
2、文章第三部分中为什么要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3、根据本部分内容,概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4、文中作者说“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作者这样的看法是否有道理,就此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