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依法纳税说课稿

依法纳税说课稿

前言:
转变观念,端正态度,思想是行动的指针,态度的端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由于学校、考试等因素的差异,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初中,政治学科是不被重视的,有些地方在中考中政治学科还实行开卷考试,于是在很多同学的眼中,政治是一门副科,可学可不学。

3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政治成了一门必修课,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相应内容,否则势必影响毕业和升学,因此,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对政治学科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因为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才有学好政治的可能,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制定计划,明确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是学好思想政治的基本保证。

5如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什么时间看政治、看几遍、要掌握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书,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尤其是要转变那种认为“政治学科只要考试之前突击看一看背一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

6养成习惯,掌握方法“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让人终身受益,能够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学习更是如此。

7定期总结,查漏补缺,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内容会容易产生混淆。

这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查漏补缺就显得非常必要。

因此作者整理了政治学习的课件提供大家使用学习。

《依法纳税》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课标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二框《依法纳税》。

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依法纳税》这一框题的内容在《经济生活》这一整体中是一个重点内容,在介绍税收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依法诚信纳税教育。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结合点,也是充分体现我们政治学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方面。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思想政治课必须达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维目标的统一。

据此,确定本节课必须达到三个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含义、区别和联系,剖析一些主动纳税和违反税法的事例,说明公民依法诚信纳税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财政与税收、税收与公民生活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自觉纳税是爱国行为,偷、欠、抗、骗税是违法行为,是可耻的。

公民既要依法履行自觉纳税的义务,又要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关心国家对税收的使用,充分认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3、说教学的重、难点及依据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公民能否依法纳税关系到国家的财政以至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我国每年因税收流失导致损失达1000亿元的客观实际更显示出加强纳税人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自觉依法纳税、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是设置本节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成为实现本节课情感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纳税人与负税人
基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体验的局限,学生容易混淆纳税人与负税人这两个概念。

而这两个概念是实现本节课目标,认识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纳税人与负税人。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及依据
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政治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有效整合,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探究式教学:教学中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经济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

3.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说学法及依据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从各种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归纳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五、说教学过程
流程一
复习旧课:什么是税收?税收的特征,税收的种类?
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通过对税收的巩固复习,为本节课作必要的准备.
流程二
导入新课
观看FLASH《假如国家没有税收》,回答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集体讨论,并发表自己对短片的看法,形成认识:人人都与纳税有联系
设计意图
采用Flash动画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流程三
一、纳税人与负税人
教师点拨提出讨论问题:请同学们找出课本相关内容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并加以评析。

展示知识结构: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区别和联系。

设计意图
设置此讨论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区分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区别和联系,以及把握一个观点:一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主要看是否取得应税收入,是否发生应税行为。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
流程四
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以西方谚语:“惟纳税与死亡不可避免” 请结合课本内容和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点拨归纳出:
设计意图
目的在于用诚信纳税的正面例子,说明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并通过层层设疑让学生懂得依法诚信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流程五
2、违反税法的行为
指导学生自读P86-87,举例分析几种违反税法的行为?它们有何区别?应受什么处罚?展示表格“比较四种违反税法的行为”.
设计意图
由于该内容通俗易懂,故设置为自主探究。

运用表格的形式直观形象 ,并结合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流程六
、行使纳税人权利教师设疑、点拨,注意充分肯定、及时鼓励学生的创新建议。

设计意图实现政治教学的德育目标。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六、说教学评价
本节课我在教学中主要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自己身边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力求体现《经济生活》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要求。

整节课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重点突出,难点突破,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