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员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各种名词概念;
2.了解各种测量仪器的构造,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掌握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方法;
4.掌握筑物的定位、放线、轴线的投测、标高控制、坡度测设和抄平的方法;5.了解CPS、电子水准仪、激光铅直仪等新测量仪器工具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使用方法;
6.了解变形测量的主要内容及基本原理;
7.了解测量综合管理的主要原则。
(二)能力目标
1.掌握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操作方法,能进行高程测量,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能进行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抄平、坡度测设和竖轴线投测;
2.能识读一般的地形图。
二、考试要求
第一章绪论
了解测量学的主要内容及建筑工程测量的作用,
了解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要素及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掌握水准面和大地水准面的定义;
掌握高程和高差的定义、公式;
掌握测量坐标系的建立方法及与数学坐标系的区别联系。
第二章建筑施工测量基础知识
了解地物、地貌、地形和地形图的定义,
掌握比例尺的定义及公式;
了解地物符号及地貌符号;
掌握等高线的定义及特性;
了解几种典型地貌特征,
掌握等高距、等高线平距的定义;
掌握坡度的定义及公式;
掌握测量误差的来源,
掌握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的定义及基本特性。
第三章水准测量与高程测设
掌握水准测量的原理及公式;
了解DS3水准仪和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构造;
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掌握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
掌握水准测量的外业观测、记录、计算及检核方法;掌握水准仪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第四章钢尺量距及其在施工中的应用
掌握水平距离的定义;
了解钢尺量距的工具与设备;
掌握钢尺丈量水平距离的一般方法及要求;
掌握距离测量相对误差的定义、计算及钢尺一般量距的成果整理;掌握直线定线的定义及经纬仪直线定线的方法;
了解视距测量的原理。
第五章经纬仪角度测量及其在施工中的应用
掌握水平角、竖直角的定义及其测量原理;
了解经纬仪的构造;
掌握经纬仪的使用方法;
掌握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步骤方法及计算;
掌握三种图根导线的定义;
掌握坐标方位角的定义及推算,
掌握坐标正算与反算公式。
第六章全站仪及GPS
了解全站仪的构造及有关参数设置;
掌握全站仪主要功能的使用方法;
了解GPS的定义及主要特点,
掌握GPS的工作原理;了解绝对定位、相对定位的区别,
掌握相对定位原理。
第七章激光铅直仪及电子水准仪
了解激光铅直仪的构造、特点及用途;
了解电子水准仪的主要特点、工作原理及基本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