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医学]临床科研选题立题与实施第一部分
[医学]临床科研选题立题与实施第一部分
临床科研选题立题与实施第一部分
一、临床科研的研究范围
● 病因与危险因素的研究 ● 诊断性试验的研究 ● 治疗措施的研究 ● 预防措施的研究 ● 预后的研究 ● 卫生经济学研究 ● 生存质量的研究
(一)诊断
• X线束在穿过人体时,由于人体各部组织厚度密度的不同, 透射光也将不同。
• 将透射光进行光电处理转变为电信号,然后输入计算机, 则可产生不同的图象。
● 随机对照试验 ● 交叉试验 ● 队列研究 ● 病例对照研究 ● 横断面研究 ● 叙述性研究
1.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RCT)
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合格的研究对象分配到试验 组和对照组
接受相应的干预措施 在相同的条件下或环境中,同步地进行研究和观
• 正是基于这样的基本原理,Hounsfield于1972年成功设计 出第一台CT机。
• 目前CT机已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中,Hounsfield本人也 因此获得1979年的诺贝尔奖。
(二)发病机制
• 疾病的发病机制本身就存在众多的科研选题,也还有很 多问题有待科研人员进一步的研究解决。
• 1.艾滋病 • 2.病毒性肝炎 • 3.肿瘤
结果+
A
结果-
洗脱期
结果+ 结果结果+ 结果-
交叉试验的应用范围
一般而言,交叉试验仅适用于慢性病、且不易根 治需要使用药物维持治疗的某些疾病的研究,如高 血压、冠心病心绞痛、支气管哮喘等。因为这些疾 病通常不用药物治疗就会发作。因此对于某些一治 即愈者不能采用交叉试验设计方案。
交叉试验的优缺点
立题研究的重要内涵
一、充分地掌握研究课题的最新、最佳信息 二、研究的问题要明确具体 三、研究的设计方案与方法要科学可行 四、干预措施应有科学性和创新性 五、要考虑研究对象的来源和数量的要求 六、要预测研究的效果与效益 七、可行性 八、医德 九、经济支持 十、研究期限规定
(二)、常见临床科研的设计方案
三、临床科研的设计的三大原则
随机化的原则:防止偏倚。强调研究对象的随机抽样,随 机化分组,以避免在选择和确定研究对象时,可能出现的 各种偏差因素的干扰,以保证研究结果和结论的准确性 对照的原则:使得研究的结果具有可比性。包括:同期对 照、自身对照、历史对照、非随机同期对照及配对对照 盲法的原则:避免人为主观偏倚来左右对试验的观察和分 析,从而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注意 其可行性。
合计
a+b c+d N
随机对照试验的特点
研究者可以主动控制试验 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入组,避免选择性偏倚 增强组间的可比性 试验的同步性 条件的一致性 试验期间的一致性 研究结果于试验结束时方可获得 保证统计分析结果的真实性
随机对照试验的应用范围
临床治疗性或预防性研究 在特定的条件下,可应用于病因学研究 非临床试验的系统工程
察试验的效应 采用客观的效应指标衡量试验结果
随机临床试验研究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开始 随机分配
研究人群 R 研究指向
试验 对照
测量对比结果
疾病/结果+ 疾病/结果疾病/结果+ 疾病/结果-
现在
将来
随机对照研究
试验组 对照组
合计
结果指向
结果+源自-abc
d
a+c b+d
(一) 选题立题原则与内涵
1.实用性:从临床实际出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预期研究结 果对临床工作产生的影响越大,实用性越大。
2.创新性:根据实用性提出的问题,检索文献,熟知类似研究的 过去与现况,避免低水平重复,浪费人力、物力。
3.科学性:题目提出的科学依据,是前人研究或自己观察的启发 ,还是新技术新方法在本领域的应用,或基础研究的 继续。
同一受试者接受两种措施或两种药物治疗 患者做自身对照 受试病例谁先进入实验组或对照组,可由研究者安排(非
随机),亦可采用随机的方法决定 试验分两个处理阶段,两阶段之间有一个洗脱期
交叉试验 Crossover studies
开始 随机分配 随机选择方案
研
A
究R
人
群
B
研究指向
结果+
B
结果-
四、保证临床科研质量的因素
● 正确的选题立题 ● 合理的科研设计方案 ● 正确的实施方案 ● 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 ● 控制偏倚、机遇、混杂的影响
五、临床科研实施的程序
● 选题立题 ● 设计方案(重点讲解) ● 选择研究对象 ● 研究的试验措施或药物 ● 试验终点的指标设计 ● 确定防止偏倚的措施和方法 ● 统计学分析
RCT的优缺点
1.因果关系中最强的研究 2.尽可能的限制混杂因素 3.内部真实性好 4.可以盲法 5.统计效率高 6.治疗性研究的标准设计方案
1.外部真实性差(纳入标准、 排除标准,严格的计划) 2.花费高 3.费时 4.研究问题窄 5.存在医德问题 6.实施及管理困难
2.交叉试验
(Cross-over Design)
4.可行性:病例来源、测量方法、测量技术、设备、时间等可行 性。
关于创新性:
—所选的课题是前人或他人尚未涉足的; —以往虽有人对某一课题作过研究,但现在提出新问题、新试 验依据及新的理论,促使该课题有新的发展、补充或修正; —国外已有人研究,但尚需结合我国实际进行探索,属于填补 国内此领域的空白
·原始创新——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新的学说 ·思路创新——研究思路新颖、意义重大 手段、技术创新——新诊断方法、干预措施 ·方法创新——研究方法先进,独特
1.样本量减少 2.自我对照减少偏倚 3.都予治疗无医德问题 4.可随机、可盲法
1.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只适用 于慢性复发性疾病
(三)治疗
• 很多疾病属于“不治疗之症”,如众所周知的AIDS、 肿瘤等。
• 而这些疾病治疗环节的攻克——基础研究。 • 即使无法治愈,可以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延缓进展。 • 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的结合
二、临床科研的特点与复杂性
研究对象为病人:体质、年龄、病情、病程、心理因素… 环境因素:经济条件、家庭关系、人际关系… 医疗条件:医疗水平、设备条件、记录情况… 源于多种专业部门和人员的多源性的临床资料:病史、体 检、实验室、特殊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