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与听觉》教学设计及反思
Fra bibliotek万 方数据
35
课堂裹脚 徽缫黼獭粼黼麟麟鬻黝燃黼糕麟黼骥黼黼缫黼黼嬲麟麟鳓麟黝瓣麟徽燃瓣缫||||l瓣瓣lll瑟粼瓣鬻穗粼糕溺粼溪||||萋
●塞蜘教直至QQ里:2
要求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再让学生讨 论、争论、交流、帮助。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让 学生的问题得到很快地解决。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学会了提问题与解答问题,学会了合作共事,这 将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互助。并加强自主学习能
万 笺方数据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徐丙容 遵义县鸭溪镇中学 贵州教育 GUIZHOU EDUCATION 2009,(2) 0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guizjy200902016.aspx 授权使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gxzz),授权号:7a3d5f94-df2c-4733-86fd-9e6900bff99f 下载时间:2011年1月12日
力。
层)一形成视觉 设计意图:让学生温故,为知新作准备。 然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出: 外界声波一(耳廓)一(外耳道)一鼓膜一( 锤骨)一(砧骨)一(镫骨)一(耳蜗)内有听觉感 受器一(位听神经)一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此时屏幕上展示听觉的形成过程的说明性文字。 接着鼓励学生总结出:外耳集音,中耳传音,内耳感 音。然后让学生互相对喊,再次感觉听觉的形成。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3)关注耳的卫生保健。 由邰丽华的耳聋经历(两岁时被注射链霉素致 聋)引出耳的卫生保健(1、减少和消除噪声;2、不用 尖锐的东西挖耳朵;3、遇到巨大的声音,迅速张开 口,或者堵耳、闭嘴,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4、 鼻咽部有炎症,及时治疗,避免中耳炎;5、不让污水进 入外耳道,避免其感染;6、避免药物性耳聋),并向学 生及时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体会残疾人的困难,学 会关爱别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懂得关注健康,关心他人。 3.拓展创新。 (1)为什么人们认为晕车、晕船与内耳结构有关? (2)为什么要在遇到大的声音时要堵住外耳道或 张开嘴巴? 设计意图:扩展学生思维广度。 (3)爱心体验。 通过聋哑演员邰丽华团队向5・12汶川特大地 震灾区捐款的感人事迹,试问: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 不能产生正常听觉的人都能关心他人,那我们同学们 是不是更应奉献出关心和爱呢?此时屏幕上显示标 有字幕“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 人间”的图片。全体起立同唱《爱的奉献》。让歌声沁 入学生心田,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关心他人、关心社 会、珍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设计意图:升华学生的爱心意识。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自主探究、模型组装、问题启发、直 观课件等,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自主解答问题 的能力、动手能力、总结归纳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 力得到提高。在课前课后的情感呼应中加深了学生 对关注健康、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情感的感悟。 根据校本情况设计了这节课,并在乡镇中学如实 上了这节课。听课教师认为有特色,达到了预期的教 学效果。师生互动活动开展很好。学生反应听得懂, 对《生物学》更感兴趣了。口 (责任编辑李蜀黔)
手能力。
④小结耳的结构和功能 首先,在屏幕上显示出注明了耳的结构名称和功 能的耳的剖面图;接着,在屏幕上显示出此图表:
外耳{荠窑釜:咚喜蠢薯音
,鼓膜:产生振动 Ⅱ
中耳{鼓室:咽鼓管通到咽部
L听小骨:传导振动
内耳』嵩篓管弦头部位置变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耳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得到 巩固。 (2)探究听觉的形成。 引导学生复习以下知识: 刺激一感受器一传人神经一神经中枢一传出神 经一效应器 光线一眼一视觉神经一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
②你说得对吗? 用鼠标点击幻灯片“耳的剖面图”中的各个结构, 让学生说出各结构名称。学生说对一个,屏幕上随着 就显示出此名称,立即给学生以肯定;如学生没有答 对,要引导学生查找书上的相关内容,直到找对、答对 为止。学生回答完毕,屏幕上就完整地显示出了各结 构名称。这样,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 识得以确定和巩固。 设计意图: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 ③动手实践 让学生分组观看耳模型,并将分离的各结构模型 组装成完整的耳模型,然后推荐几名学生到前台演示 耳的组装过程并根据模型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在讲述耳廓的功能时,可以加一个小活动,请同学们 用手掌托在耳廓后边试有什么感觉,如生答前方传来 的声音变得更大了,进而引导他们明白耳廓有收集声 波的作用。然后让学生用手指掩住外耳道,感觉外边 传来的声音是否变小或听不到了,如是,进一步说明 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三维立体观念,并提高动
教学难点 听觉的形成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及观察组装探究法。 教学过程 1.导人新课。 放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小郎铮被救时向解放 军敬礼的故事的录音(并配相应图片),让学生们专注 地听。然后进行提问:刚才听清楚了故事内容吗?通 过学生的回答,引入耳与听觉课题:是的,我们听到了 小郎铮被救后向解放军敬军礼的感人故事。这个故 事传承了中华民族精神,(师问)小郎铮的行为让我们 感动吗?根据学生回答继续开展提问,那这个故事现 在还萦绕在我们的大脑里吗?同学们是不是通过我 们的耳朵听到了这个完整故事?学生回答后点题:现 在我们就共同来探究《耳与听觉》。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情感及求知欲。 本节内容是在前一课时学完“眼与视觉”的知识 之后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内容的延续,是神经系统 知识完整性的充实。 2.新课内容。 (1)探究耳的结构和功能。 ①屏幕一h显示出课件中的(隐去了结构名称的) 耳的剖面图的幻灯片,同时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找 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记录下来。(学生看完书后)及 时组织学生分组互助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
鬻麟lll鬻嚣鬻麟戮缀麟鬻l粼缀缀鬻燃攀㈥麟麟㈧瀚戮l㈧鬻湖黼黼㈧鬻瀚燃糊燃瀚嬲黼瀚穗鳓缴
曼蠹州熬直至QQ里:2
疆■囊圈
《耳与听觉》 教学设计及反思
。徐丙容(遵义县鸭溪镇中学)
教材分析 教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章的第二 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第二课时。 生物新课改理念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 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倡探究式学习,并提高他们的 思想素养。耳与听觉的内容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探 究式学习、卫生保健和爱心教育的良好素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耳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学会自主学习。 (2)会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学会总结归纳。 2.技能目标。 (1)通过“耳的结构”立体模型组装培养学生的 兰维立体观念。 (2)通过课件演示“听觉的形成”让学生自己得 出结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耳的:卫生保健知识,对学生进行良好卫 生习惯的教育。 (2)通过对聋哑演员邰丽华向5・12汶川特大 地震灾区捐款的感人事迹的介绍,培养学生关心他 人、关心社会、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耳的结构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