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生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与发展规划(2011-2015)

卫生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与发展规划(2011-2015)

“十一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快发展。 卫生系统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普及,信息化基础建设得 到改善和加强,卫生信息化工作制度和法制建设开始 起步,信息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信息化已经成为卫 生管理与服务各项业务工作的重要支撑

政府加大了公共卫生和应急反应信息系统建设力度 医院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入 各地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 卫生信息资源开发取得重要进展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开始起步
卫生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与 发展规划(2011-2015)介绍
1
主要内容

卫生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与 发展规划(2011-2015) 2010年医改信息化建设专项

2
一、卫生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与 发展规划 (2011-2015)
地位与作用 发展现状 主要问题 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建设原则 整体架构和重点任务 推进步骤 保障措施

23
国家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基本框架
基础类标准 标准化技术指南 标准体系表与 术语标准 卫生信息模型
数据类标准 数据元标准 分类与代码标准 数据集标准 共享电子文档规范
技术类标准 系统功能规范 系统建设技术规范
信息安全与 隐私保护规范
管理类标准
测试与评估
监理与验收
其他管理标准
重点任务(6):加强安全体系建设
6.加大建设和维护资金投入


覆盖全国、面向公众服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由中央 和地方政府共同投入,中央对中西部地区采取倾斜政策 各级政府要将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与运行维护管理经费列入 财政预算
33
二、2010年医改信息化建设专项介绍
2010年项目技术方案 村卫生室信息管理平台 卫生信息平台 县医院信息系统建设 远程医疗 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 2010年项目组织实施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是最基本、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医 药卫生基础数据资源。
19
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基础数据资源架构
重点任务(4):国家卫生信息专网
国家卫生网络平台由三级网络构成:

一级网络(国家级主干网)
由国家统一组织建设,以高速宽带连接中央(国家级卫生信息平台)和 各省(省级卫生信息平台)

二级网络(省级主干网)
项目技术方案-总体思路
统筹规划,顶层设计:按照“十二五”工程规划思路和电子病历、健 康档案等相关标准进行规划和设计。 夯实基础,分步实施 先期利用财政专项医改资金

26
重点任务(8):提高卫生队伍信息 技术水平
推进各类医药卫生院校普遍开设卫生信息化相
关课程
有计划地开展信息技术普及教育并列入岗位技
能达标考核
27
(六)推进步骤

第一阶段(2010-2011年)
加强标准与基础建设,实施2010医改信息建设专项,实 现重点应用突破 第二阶段(2012-2013年)
以高速宽带连接各省(省级卫生信息平台)和各省管辖的地级行政区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三级网络(城域网) 连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所管辖的医疗卫生单位,由地市卫生行政部 门负责建设
21
国家卫生信息专网--总体结构
网络运行中心、网络信息 中心、网络安全中心、网 络应用服务中心,实现与 其他网络的互联。 一级网 络
9
总体思路:三个转变
一是在框架设计上,从垂直业务和单一应用向扁平化信息平台与 主要任务的应用系统建设相结合转变,利用纵横交互的平台技术 实现统筹规划、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医疗卫生 服务水平与监管能力,有效推进近期五项重点改革任务。
二是在业务内容上,从单纯的卫生工作管理向综合管理与为公众 提供服务相结合转变,一方面突出服务功能,直接让居民与患者 成为卫生信息化发展的受益者;另一方面完善管理,促进医疗服 务成本降低,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规范医疗服务与管理。 三是在实现路径上,从追求各单个系统规模向促进各系统资源整 合转变,加强标准化和规范化,逐步实现数据共享,避免应用系 统的重复开发和数据的重复采集。
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制定信息等级
保护工作技术和管理规范,建立电子认证与 网络信任体系,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完 善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和安全通报制度 加强信息系统数据灾备体制建设,提高信息 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抗攻击能力和灾 难恢复能力
25
重点任务(7):进一步提升卫生机 构信息化水平

把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深化医药卫生改革的重要组成 内容,为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高提供 有效支撑和保障
8
(四)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建设原则
总体思路:
◆加强顶层设计,统一标准规范、整合信息资 源、实现互联互通,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和 质量
◆以居民健康为中心 ,以卫生业务为主线, 服务居民,方便管理,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 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做好服务
公共卫生机构要着重加强业务整合与系统融合 医疗机构以电子病历共享为基础加快医院信息平台建 设,推进临床路径应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升服 务水平,实现跨机构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社区和乡镇、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要以居民健康档案 为基础,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实 现与区域卫生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促进城乡卫生服 务一体化发展
6
(三)卫生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健康管理和卫生服务本身固有的特殊 性和复杂性,卫生信息化发展整体水平相对落 后于其他行业,目前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缺乏顶层设计和信息标准,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问 题突出 组织机构建设滞后,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政府投入不足,缺乏资金的保障和激励机制 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卫生信息化法制建设滞后
4
卫生信息化:医改重要任务和重要支撑与保障
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医疗服务体系 医疗保障体系 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管 理 体 制
运 行 机 制
投 入 机 制
价 格 形 成 机 制
监 管 体 制
人 才 保 障
卫 生 信 息 化 建 设
法 制 建 设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二)卫生信息化发展现状
安全网关
用户接入网
普通 医院 社区 中心
三级网络 (公网)
卫生机 构
卫生机 构
公网
授权医院
个人
其他 机构
普通 医院
社区 中心
个人
其他 机构
重点任务(5):加强标准化建设
借鉴相关国际标准,制订符合我国卫生服务体系架构 和业务活动实际的卫生信息参考模型、共享电子文档 信息模型,完善卫生信息平台及相关业务应用系统术 语规范 完善卫生信息数据集标准与共享电子文档规范 制定重点业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信息安全与个人信 息隐私保护规范 制定卫生信息标准测评指标体系及标准符合性测试规 范,开展标准化测试和认证工作
10
(四)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建设原则
发展目标:
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以健康档案、电子病 历和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为切入点,统筹推进适应医改要求 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 理等信息系统建设 到2015年,初步构建全国卫生信息系统基本框架,加强信 息标准化和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整合资源,逐步实现统一 高效、互联互通,逐步建立可共享的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 基础数据资源库,为全国30%的人口办理健康卡和建立符 合统一标准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到2015年,全国所有三级医院为每个就诊患者建立符合统 一标准的全内容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三分之一的二级医 院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部分内容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
155Mbps 省中心 国家中心
与国家中心和其他省中 心连接构成国家主干网; 对本省地市中心和授权 医院提供接入服务。
省中心
一级网络 (国家级主干网) 1Gbps
155Mbps
二级网 络
地市中心
地市中心
地市中心
地市中心
地市中心
地市中心
安全网关
三级网 络
授权医院
三级网络 (专网/虚拟专网) (1Gbps)

15
重点任务(2):完善基于平台的 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建设
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加强医疗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远程医疗 完善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监管信息系统 建立和完善综合卫生管理信息系统
16
基于三级平台的业务应用部署
重点任务(3):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和 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建设

11
(四)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建设原则 建设原则: 惠及居民,服务应用 政府主导,合力建设 统筹规划,资源共享 梯度推进,务求实效

12
(五)总)三级平台系统架构
重点任务(1): 加强三级平台建设
建立国家级(卫生部)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支持跨省 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国家级卫生行政 部门对全国的综合卫生管理,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能力 建立省级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支持跨地市(区域) 医疗卫生业务协同,实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全省的 综合卫生管理与卫生应急 建立地(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以区域内居民 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综合卫生管理为主体的一 体化业务信息平台。县(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部分 区县)


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第三阶段(2014-2015年)
夯实基础,全面推进
28
(七)保障措施
1.
加强法规与机制建设,保证信息化建设 可持续发展
研究制定电子病历、电子处方应用和远程医疗的政策 法规,数字签名、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信息公开等 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 通过制度与法规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为信息化建设可 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3
(一)卫生信息化重要地位与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