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杨智超、宋业平
国家: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学校:青岛理工大学
委员会:联合国第一委员会
议题:核威胁与核不扩散
经过多年的努力,国际社会在防止核扩散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建立了防核扩散的全球机制(如《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多边机制(如核供应国集团、桑戈委员会)、双边机制(如《战略武器限制条约》《战略武器削减条约》),实现了一些有意义的战略核武器削减,推动了核不扩散国际共识的形成。
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就,在于各国认识到了核扩散的重大危害,相信军控与不扩散制度建设有效并且有益,而且威胁来源单一并且相对可控。
伊朗一贯遵守《联合国宪章》的若干规定。
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约国,伊朗承诺对此条约的义务,并始终贯彻执行。
但根据对该条约,缔约国也有权按照条约第一条和第二条的规定,不受歧视地为和平目的进行核能的研究、生产和利用。
同时,伊朗希望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专属和平性质的信任进行恢复,使伊朗核计划将受到与《不扩散条约》无核武器签约国相同的待遇。
在伊朗看来,美国对以色列实际拥有核武器的支持,以及美印之间关于核合作的条约,都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核不扩散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对“民主国家”和盟友,完全可以罔顾以色列和印度不是《核不扩散条约》签字国的事实,对其发展核工业乃至核武器开绿灯,不惜一再破例;但对伊朗这样身为条约签字国的国家,仅因为其同美国不和,就可以被剥夺利用核能的权利。
在西方世界的双重标准下,自主开发核能乃至最终造出核武器成为伊朗维护国家民族尊严和安全的虚实双重保证。
回顾联合国2006年12月23日的第1737号决议,2007年3月24日的第1747号决议,以及2008年3月3日的第1803号决议,国际社会对伊朗进行了无数的
在2010年6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6335次会议上通过的1929号决议中,伊朗被严重损害了自身的贸易自由权利以及公民人身自由权利,一些西方国家以伊朗研制核武器和拒不配合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检查为借口,对伊朗进行了迄今为止最严厉的制裁。
伊朗对此表示深感遗憾,与此同时我们也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
在此我们重申,在《联合国宪章》《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框架下,任何国家或组织,都无权干涉我国独立自主的进行用于和平目的的核开发和研究活动。
在国际社会将目光集中在中东地区的时候,伊朗也注意到美国单方面停止销毁核武器的行动,再此伊朗也提醒以美国为首的有核国家,切实落实核武器国家在2000年审议大会的《最后文件》中明确承诺彻底消除其核武库,最终实现核裁军,这是所有条约缔约国在《条约》第六条下作出的承诺。
伊朗呼吁各国通过政治与外交途径,打破现在的谈判僵局。
我国曾停止过铀浓缩活动和西方国家进行核燃料交换,但在个别国家武力威胁和经济制裁的压力下,伊朗被迫重启核研究,走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
对于核不扩散问题伊朗有如下主张:
一、希望国际社会以停止对伊朗的制裁、承认伊朗核设施是用于和平目的为先决
条件,通过多边对话解决伊朗核问题。
二、通过建立固定的长期的互信、协商、合作机制,加强国际合作。
伊朗愿在条
件一的基础上和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检查,并在不损害我国安全利益的前
提下,公开铀浓缩计划。
三、国际社会对伊朗进行民用核能技术支持,并建立核能开发的人才交流体制。
伊朗愿意考虑以石油换技术、以石油换专家。
与此同时伊朗呼吁国际社会放
宽对伊朗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尤其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运载火箭技术
等。
参考资料:S/RES/1929(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