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地质实习报告

南京地质实习报告

第二节 实习的任务及要求
1.认识地层。地层是研究一切地质问题的基础,确定地层的年代是进一步研究当地地质构 造、地壳运动、矿产形成过程等的必要步骤。通过实习建立岩层、层理、岩性、接触关系、 层序、相对地质年代、组、群等概念;学习野外观察和描述地层的基本方法;学习绘制地层 刨面图。
2.认识常见的岩石和矿物。学习和掌握野外鉴别常见岩石和矿物的方法。实地感受认识各 种岩石和矿物的特性和形成状况
粗安质、安山质火山碎屑岩、熔岩,粉砂岩,局部夹有硬石膏沉淀。厚 689-875 米。
第五节 白垩系 1.姑山组(K1g)
下部为石英安山岩夹火山碎屑岩。上部为辉石安山岩。厚 150 米。 2.娘娘山组(K1n)
灰白、灰紫色粗面岩、粗面质集块岩、角砾岩、凝灰岩。厚度>664 米。 3.浦口组(K2p)
下部为紫红色砾岩夹粉砂岩、细砂岩。砾岩 成分复杂,因地而异;棱角状或次棱角状,大 小不一上部为紫红色粉砂岩、页岩、砂岩、砾 岩。厚度>200 米。与下伏地层不整合
6.船山组(C2c)
下部以浅灰色与深灰色互层的厚层生物屑灰岩为主夹核形石灰岩、微晶生物屑灰岩。
中上部为灰白色核形石灰岩,顶部为灰—灰黑的中薄层灰岩.地层厚度 34 米。与黄龙组整合
C2h
C1g
C1 j 330°/60°
石炭系地层剖面简图(见于登火山峰的小路旁)
第三节 二叠系 1.栖霞组(P1q)
灰黑色含燧石结核灰岩。含腕足类、 珊瑚、蜓等。地层厚度>150 米,产有多种 珊瑚类、筳类化石。与下伏地层 C2P1c 接触 关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第三节 自然地理概况 1.燕子矶
燕子矶公园位于南京市栖霞区幕府山的东北角,山南连江岸,另三面均被江水围绕,地势 十分险要。燕子矶由浦口组紫红色砾岩及砂岩构成,地 层产状陡,受断层切割和江水冲刷,故而形成临江一面
的悬崖峭壁。 燕子矶向北望,可见八卦洲。向西 南望,可见幕府山临江一面的一系列的断层崖。 向北岸可见天然堤,及其上的人工堤,堤外便能 观察到河漫滩构成的冲击平原。燕子矶附近的三 台洞地区可观察到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溶洞、暗 河、钟乳石等现象,以及常见的边坡支护方式。 2.方山
第五章 地质工程 第一节 山体边坡加固………………………………………………………14 第二节 地基处理……………………………………………………………14
第六章 其他现象 第一节 火 山………………………………………………………………15 第二节 球状风化……………………………………………………………16 第三节 水文地质……………………………………………………………16
3.观察地壳构运动造成的各种现象。认识背斜、向斜、节理、断层、整合、不整合、褶皱 等。并通过这些现象联想该地区的整体的地质运动。学习利用罗盘测量产状。
4.认识河流心滩、边摊、阶地、湖沼、滑坡、断层三角面、溶洞、泉、黄土的地质地貌现 象,及其成因。
5.学习野外常规地质工作基本方法与技能,包括地形图和地质罗盘的使用,野外地层剖面 图、路线地质剖面图的绘制,野外地质记录和调查报告的编写等。
第三章 地质构造 第一节 褶 皱…………………………………………………………………7 第二节 断 裂…………………………………………………………………8 第三节 节 理…………………………………………………………………9
第四章 岩 石 第一节 岩浆岩………………………………………………………………10 第二节 火山碎屑岩…………………………………………………………11 第三节 沉积岩………………………………………………………………12
3.和州组(C1h)
灰黄色中层-厚层泥质灰岩、白云质微晶灰岩,岩石中泥质成分较高。地层厚度 3-5 米, 产有袁氏珊瑚、巨长身贝等化石。与下伏地层 C1g 接触关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4
4.老虎洞组(C1l)
浅灰色、灰白色厚层细晶白云岩,岩层中含有大量的浅肉红色燧石结核及条带,透晶状或团块 状,岩层断续分布,燧石呈椭圆状-不规则状,大小 5—8cm×10cm 左右,白云岩风化后岩层表 面产生刀砍状溶沟。地层厚度 12 米,含有石柱珊瑚等化石。与下伏地层 C1-2h 接触关系为平 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1.钟山组(J1z) (原象山群的中下部) 灰白色石英砾岩、砂岩。与下伏地层不整合
2.北象山组(J2b) (原象山群的上部) 粉砂岩、泥岩。含植物化石。与中山组整合。
3.云台山组(J3y) 暗紫色、灰黄绿色凝灰质砂岩、粉砂岩、砾岩,夹安山质角砾凝灰岩,厚 204
米。与下伏地层不整合。 5.龙王山组(J3l)
浦口组断层角砾岩(见于燕子矶)
4.赤山组(K2c) 砖红色中厚层粉砂岩夹薄层细砂岩,底部砾岩。厚度变化大,汤山一带厚 30
米。与浦口组可能为假整合。 第六节 新近系
1.洞玄观组(N1d) 见于江宁方山。棕黄色、灰白色粉砂粘土、细砂层和砂砾层,上部含有钙质团
块。产安琪马化石。厚 62.8 米。与下伏地层不整合。分布于六合方山等地的浦 正组与本组相当,岩性为棕黄色砂砾层。砾岩成分以石英岩、燧石为主,少量玛 瑙和硅化的岩石。厚度>20 米,未见底。 2.雨花台组(N2y)
330° 65°
175° 20°
背斜(见于登火山峰的小路旁) 常见的褶皱类型: ①直立褶皱:轴面近于直立,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于相等。 ②倾伏褶皱:枢纽为倾斜的,两翼岩层走向发生弧形合围。 ③倒转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倾角不等。 ④平卧褶皱:轴面近于水平,两翼岩层产状近于水平重叠。 ⑤穹窿与盆地:上凸者为穹,下凹者为盆。
第二章 地 层
第一节 泥盆系 1.观山组(D3g)
含砾石英砂岩,砾岩为石英岩,砂岩。与茅山组假整合。 2.擂鼓台组(D3l)
粉砂岩、页岩夹砂岩。含亚鳞木、鱼类等。 第二节 石炭系
1.金陵组(C1 j)
灰黑色厚层生物屑灰岩,岩石中有机质较高并 含大量的生物屑。地层厚度 0-9 米,产有笛管珊瑚, 假乌拉珊瑚化石、海倍核茎、金陵穹房贝等化石。
长江北岸南京六合、仪征一带,耸立着一座座古火山,和称六合火山群。已知 25 座,研 究详者 12 座,包括方山、、马头山、塔山、瓜埠山、奶山、红山、大铜山等。其中有一座形
3
态颇为完整的火山锥,不仅形态保存完整,而且结构带典型,是六合方山。南京六合方山外 形为截头圆锥状,全山面积约 2 平方公里,顶高 188 米,标高 150 米。山的外圆直径为 1300-1600 米(南北长,东西窄),山顶平缓,内部凹陷,凹陷处为火山口位置所在,火口 外围直径约 600 米,底部直径为 300 米,陷落深度达 80 米。火口周围熔岩高耸,是一道由 玄武岩陡坎所构成的火山口垣,背侧有一缺口,因此六合方山从东、南、西三个方向观之为 平顶山,平面上观之则是一座马蹄形的火山锥。
该地层岩石厚度大,耐腐蚀,质地坚 硬。产状平缓
含燧石结核的灰岩(见于大石碑地区)
5
2.孤峰组(P2g) 黑色薄层硅质岩夹少量泥沙。含菊石,厚十米。与栖霞组整合。
3.龙潭组(P2l) 粉砂岩、页岩夹煤层。含大羽羊齿等植物化石。厚 110 米。与孤峰组整合。
5.大隆组(P3d) 页岩、粉砂岩。含菊石。厚 24.3 米。与龙潭组整合。 第四节 侏罗系
5.黄龙组(C2h)
底部:为灰白色粗晶灰岩,方解石结晶粗大,粒径大小 1—1.5cm。大者可达 2cm 以上,半 棱角状、半椭圆状,胶结物为方解石,厚约 5 米。 下部: 白色厚约 5 米的微晶灰岩、单块状巨晶灰 岩。主体: 灰白-浅肉红色生物屑微晶灰岩及微 晶生物屑灰岩,岩层单层厚度较大,不显层理,岩 层中发育着缝合线构造。地层厚度 78 米,产有小 纺锤筳、纺锤筳、莫斯科贝等化石,与下伏地层 C1-2l 接触关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灰黄色、黄褐色、灰色中层-厚层砂砾岩和砂岩构成,弱固结;砾石主要为
6
石英质、燧石质,少量纹层状变质岩和火成角砾岩,磨圆度较好,大多呈圆状或 次圆状,粒间为砂、粉砂;砂层中斜层里构造发育。可见厚度约 30 米。 3.方山组(N2f)
下部:灰黄色沉火山角砾岩,主要砾石成分为玄武质熔岩,基底砾石碎块大 多呈棱角状,无序排列,角砾大小不等。填隙物为火山灰和砂,具有层理构造。 厚约 5-8 米不等。上部: 火山角砾岩和火山集块岩,灰黄色角砾成分为玄武质熔 岩,角砾大小不等,火山角砾大多呈棱角状,杂乱堆积。火山集块气孔构造发育; 火山角砾岩中可见大量火山弹,形态各异,有椭圆状、纺锤状,特征:薄玻璃质 外壳,内部主要为玄武质熔岩,气孔从火山带内部向边缘逐渐增多。
第二章 地 层 第一节 泥盆系…………………………………………………………………4 第二节 石炭系…………………………………………………………………4 第三节 二叠系…………………………………………………………………5 第四节 白垩系…………………………………………………………………6 第五节 侏罗系…………………………………………………………………6 第六节 新近系…………………………………………………………………6
第三章 地质构造
第一节 褶 皱 褶皱是岩层受力变形产生的一系列连续弯曲,也称褶曲。褶皱是由相邻岩块发 生挤压或剪切错动而形成的,是构造作用的直观反映。 (一)褶皱的几何要素: 1.核: 褶皱岩层的中心。 2.翼: 褶皱岩层的两坡。 3.枢纽;层面上的最大弯曲点。 4.轴面:褶皱两翼近似对称的面。 5.轴线:轴面与水平面或地面的交线。 (二)褶皱的类型 背斜:原始水平岩层受力后向上凸曲者,其核部岩层时代最老,朝两翼依次变新。 向斜:原始水平岩层受力后向下凹曲者,其核部岩层时代最新,朝两翼依次变老。
地质实习报告
学 院: XXX 专 业: XXX 班 级: XXX 学 号: XXX 姓 名: 星 痕
1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实习的目的和意义……………………………………………………3 第二节 实习的任务及要求……………………………………………………3 第三节 自然地理概况…………………………………………………………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