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的工作内容:①现场勘验——现场:发生犯罪或事故、发现尸体或遗留犯罪痕迹的地点。
第一现场、第二现场②活体检查③尸体解剖——1个月内向委托单位发出诊断报告。
如发现其死因属于烈性传染病者,确诊后12h内报告当地卫生主管部门。
④物证检验——物证:对案件的真实情况有证明作用的物品和痕迹。
主要是人体成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品上留下的痕迹。
⑤书证检验2、何为脑死亡及其诊断标准有哪些?【P12】脑死亡(brain death):指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诊断标准:①深度昏迷——对外界刺激完全无反应,即使最疼痛的刺激也无反应②无自主呼吸——靠呼吸机维持,呼吸暂停试验阳性③脑干反射全部消失——包括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眼前庭反射、咽反射等,瞳孔散大。
④脑电图检查呈一直线——即等电位脑电图,对任何刺激无反应。
3、何为假死及对怀疑假死者应做哪些检查?【P15】假死(apparent death):指人体的循环、呼吸和脑的功能活动高度抑制,生命活动极微弱,用一般临床检查方法检查不出生命体征,外表看来好像人已死亡,而实际上还活着的一种状态。
①线扎指头:用线扎指头数分钟,如指头变青紫、肿胀,说明动脉血流存在,即处于存活状态。
A、将棉花纤维或毛发放在口或鼻前面,观察有无被吹动②微弱呼吸检查B、将镜面冷却后置于口或鼻孔前,如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表明仍有微弱呼吸C、以听诊器听喉头部有无呼吸音检查③ECG检查:假死者可见到心脏的生物电反应④X线透视:胸透,假死者可见到心脏搏动A、压迫眼球使瞳孔变形,当解除压迫后瞳孔立即恢复圆形者为假死⑤眼部检查B、用检眼镜检查视网膜血流情况,见有血流说明仍有循环存在,并未死亡C、用1%荧光素钠点眼,结膜和巩膜立即黄染,如假死,2~5min后褪色4、早期和晚期尸体现象各有哪些?【P17~23】早期尸体现象:①肌肉松弛②皮革样化③角膜混浊④尸冷⑤尸斑⑥尸僵⑦尸体痉挛⑧自溶和自家消化晚期尸体现象:1.毁坏型:①尸体腐败②霉尸③白骨化.2.保存型:①干尸②尸蜡③泥炭鞣尸④尸软5、尸斑的分期、影响因素及法医学意义有哪些?【P18】尸斑(livor mortis):尸体血液因重力而坠积于低下部位未受压迫的皮肤血管内,并在该处皮肤呈现出有色瘢痕(多为暗紫红色)。
区别:内脏器官血液坠积:死后内部器官血液因自身重力坠积于器官低下部位的血管内,称为~沉降期尸斑——<12h,指压褪色尸斑分期(3期)扩散期尸斑——12~24h,指压部分褪色侵润期尸斑——>24h,指压不褪色尸斑的影响因素:①最早出现的死亡征象之一②根据尸斑的发展规律可大致推测死亡时间③根据尸斑的颜色和程度作为分析死因的参考④根据尸斑的位置和分布情况可推测死亡时的体位及死后尸体位置有无变动⑤尸斑能提示停尸环境对尸体的影响,如停尸物体接触面的表面形状等⑥尸斑易于皮下出血混淆,故应鉴别。
是外伤所致,常伴有表皮剥脱、局部肿胀,指压后不褪色,境界不清,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尤其是突出部位更为常见,即使在尸体受硬面压平处也同样可见出血。
6、尸僵的表现、影响因素及法医学意义有哪些?【P20】尸僵:人死后各肌群发生僵硬将关节固定而使尸体呈强直状态,称~。
肌肉松弛消失后出现。
小肌群出现早,大肌群出现时间较迟。
约在时候4~6h内,如人为地将已形成的尸僵破坏,很快可以重新发生,成为再尸僵。
在时候6~8h以后破坏尸僵,则不易形成新的尸僵。
尸僵缓解和消失的顺序常与发生的顺序相同。
尸僵发生顺序:①上行型——尸僵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发展至头面部②下行型——尸僵自下颌和颈部关节周围的小肌群开始,逐渐向下扩展到全身法医学意义:①死亡的确症②根据尸僵出现的时间。
顺序、范围和强度可以帮助推测死亡时间和原因③根据尸僵固定下来的尸体姿势,有助于分析死亡时的状态和尸体有无被移动,有助于判断自杀或他杀7、尸体腐败的表现、影响因素及法医学意义有哪些?【P21】表现:1尸臭2腐败气体、气泡、水泡3尸绿4死后循环5腐败静脉网6腐败巨人观7泡沫器官8死后呕吐、口鼻血性液体流出9肛门、子宫、阴道脱垂和死后分娩影响因素:凡有利于腐败细菌滋长的因素均能加速尸体的腐败,反之则抑制腐败的发生和发展。
法医学意义:①根据尸体腐败的发生、发展程度和规律,可推测死后经过的大致时间②正确认识各种腐败现象,避免误诊为生前疾病或损伤③腐败可使沉入水中的尸体浮起,有利于发现尸体和揭露犯罪8、何为创?简述创的组成,列表说明钝器创和锐器创的鉴别要点。
【P31】创(wound):指由较大的暴力致皮肤全层和皮下组织如肌肉、血管、神经断裂或内脏器官被膜破裂等。
创的组成(6个部分):创口、创缘、创角、创壁、创底、创腔(创道)。
除圆形创口外,一般一个创口至少有两个创角和两个创壁。
组织间桥:创壁之间未完全断裂的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称~9、何为试切创及抵抗伤,有何法医学意义?【P36】试切创:自杀刎颈者,在颈部主创口上缘或下缘出现孤立的、与主切口平行而无连续的浅表、短小的切口,多认为是自杀时的试切创。
法医学意义:排除他杀。
抵抗伤:他杀时由于被害人的抵抗或防卫,可在手上或上肢前臂外侧形成抵抗伤。
法医学意义:鉴定他杀。
10、简述生前伤和死后伤的鉴别要点。
【P48】生前伤:是活体受暴力作用所造成的损伤。
当暴力作用于活体时,损伤局部级全身皆可出现一定的组织反应,此反应称生命反应或活体反应。
死后伤:人死后收到暴力作用所造成的损伤,死后伤无活体反应。
鉴别要点:生前伤、死后伤创口形态:创口明显,棱状/创口不明显组织收缩:明显/不明显皮下出血:量多,可形成血肿/量少或无凝血现象:有,不易洗去/无,易洗去炎症反应:可有/无修复现象:可有/无皮肤擦伤:表面有痂皮形成/无痂皮形成创壁反应:皮肤卷缩,皮脂外露血管神经缩向组织深处/血管神经断面在同一平面11、何为冲击伤与对冲伤,其特点与形成机制。
12、机械性损伤法医学鉴定的任务有哪些?机械性损伤法医学鉴定的任务:1,确定损伤类型,分析其形成机制。
2,判断损伤程度,确定死亡原因。
3,推断或认定致伤物。
4,判断损伤是生前伤或是死后伤。
5,推断致伤方式或死亡方式。
6,如有疾病同时存在,应确定伤与病或与死亡的关系。
13、简述机械性窒息的分类并举例说明,其过程、表现和窒息死的尸体一般征象。
【P53~55】机械性窒息:是指由于机械性暴力作用所引起的呼吸障碍(外窒息),如压迫颈部或胸腹部、阻塞呼吸道等,妨碍了呼吸而发生的窒息。
4.内脏淤血和水肿5.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16、何为电流斑?简述电击伤(死)的主要形态学变化。
【P81】电流斑(electric mark)又称电流印记,其形成是由于带电导体与皮肤接触,电流通过完整皮肤时,在接触处产生的焦耳热及电解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特殊皮肤损伤电击死者的形态学变化:1.体表变化:1)电流斑2)皮肤金属化(Metalization)电导体接触人体皮肤时因皮肤电阻大,产热可以熔化少量金属于皮肤上,不同金属导体颜色不同;3)电流烧伤电热作用引起,多发生于高压电,在皮肤与高压电源之间形成电弧或产生火花的高温4)电流出口:位置多在对侧上肢或双下肢(主要看电流通路)2.体内改变:1)窒息征象:迅速死亡者多有一般窒息征象(点状出血、内脏淤血、血液暗红色流动性)2)脑损伤:电流直接通过脑组织时可以形成脑撕裂伤(少见)、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细胞变性坏死3)骨骼:强烈的肌肉收缩可以导致骨折;高温作用可以见到“骨珍珠”。
17、何为猝死,其特征及尸体征象。
【P88、89】猝死:是指貌似健康者因内在疾病发作或恶化而发生的急骤死亡。
往往预先没有任何征兆或仅有轻微几乎不致死的体征或症状。
有或没有诱因。
猝死的特点:①死亡急骤(症状发作后1min内发生的死亡,称为即时死,多由心脏疾病所致。
)②死亡发生出乎意料③死因是自然疾病(非暴力性/自然性)尸体征象:①尸斑出现早,颜色深②尸僵出现晚,强而持久③血液不凝④左心级腔静脉扩张、充血⑤各脏器多淤血状⑥浆膜、粘膜下点状出血⑦心肌纤维断裂、末梢动脉呈收缩状18、简述婴儿及成人猝死综合征的特点及其法医学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P98】活体损伤程度鉴定为司法审判提供定罪量刑和经济赔偿提供医学依据,是确定罪与非罪的重要证据。
轻伤作为未构成重伤的故意伤害罪构成要件,是区分该罪成立与否的关键依据之一。
轻伤与轻微伤两者是“罪”与“非罪”的分界线,一旦鉴定为“轻伤”,就意味着构成犯罪。
20、简述损伤程度的分级及其评定标准(法律依据),各行业伤残评定标准(法律依据)。
【P137、P139】损伤:①重伤(一般重伤+严重残疾的忠山)②轻伤③轻微伤评定标准(法律依据):①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的②使人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功能的③其他对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
(以上之一的为重伤)造成重伤和轻伤的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施行)》,《人体轻微伤的鉴定》工伤与职业病:《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交通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鉴定》革命军人:《革命伤残军人评定伤残等级条件》人身保险:《人身保险伤残程度分类表》21、何为毒物及中毒?毒物检材的提取、包装、送检应注意些什么?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给予时,可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引起生物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质。
中毒:生物体收到毒物作用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因中毒致死者成为中毒死。
毒物检材:提取:一般的中毒案件,可以常规手机呕吐物、胃及其内容物、心血、肝脏等检材。
急性酒精中毒时一般提倡收集外周静脉血.急性氯丙嗪中毒时,提倡收集尿和脑组织.吗啡、海洛因中毒时,注意收集胆汁.慢性砷化物中毒时,注意收集毛发、指甲和骨骼等包装:要严格密封,注明死者姓名、检材名称、收集日期等,以及经手人签字或盖章。
随同送检材料应另附一份材料,说明案情、中毒症状、尸检所见及化验目的,提出建议重点化验哪一种或哪几种毒物或仅要求排除常见毒物中毒等。
送检:及时进行毒物化验。
如果条件不允许,一般检材应注意装满、密封容器,放低温下保存,尤其是氰化物、CO等易挥发的毒物。
一般不应加防腐剂保存,但怀疑乌头中毒时,可在检材中加纯酒精,但注意将所用酒精同时送作对照检验。
甲醛液只适用于固定组织标本,供病理切片检查用,不能加入毒物化验检材中。
若尸检当时没有保存化验检材,仅保存经甲醛液固定的器官组织时,某些毒物仍能检出,但需取所用甲醛液作为对照样品送检。
22.评价毒物分析的结果:1、阳性结果如毒物分析结果为阳性或强阳性,特别是含量检测已达到致死血浓度,一般可肯定为中毒死。
如毒物化验结果弱阳性时应考虑下述几种可能:(1)毒物是否作为药用进入机体,化验结果与全部案情调查材料及症状是否吻合?(2)毒物有无可能在死后进入尸体,采取检材过程中有无毒物污染?(3)尸体组织腐败产物可混淆毒物化验结果,但其浓度一般在100mg/dl一下,如超过,则应考虑是生前服入(4)毒物分析操作是否正确?仪器、试剂纯净?盛装检材的容器有无污染?(5)某些金属元素,在正常人体组织中也有微量存在,因此只有通过较精确的毒物定量,与组织中的正常含量对比,才能解释毒物化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