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内外阅读】小升初语文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课内外阅读】小升初语文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一、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以及模拟试题1.课外阅读。

故乡的“水墨画”故乡那些长满菱角的池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卧在村边地头,大的有几十亩,小的仅半亩多。

‖每年初春,过了一冬的池塘便渐渐有了生机。

起初,细小的菱叶疏疏朗朗地漂浮在碧水间。

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池塘,把水面挤得密密匝匝。

此时,一张张翠绿的菱叶被支棱得翘了起来,菱盘上缀满了一丛丛白色的、淡红色的小花,微风送来缕缕馨香。

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还有鼓眼睛的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地嬉戏。

时常有几个心急的孩子,放学后奔到池塘边,拾一根树枝,拨两三块菱盘过来,翻起来看结了菱角没有。

临近中秋节,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

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有的划一叶扁舟,有的荡一只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

她们一只手掀起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一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

刚出水的菱角,鲜嫩、清甜,剥一只丢进嘴里,脆生生、凉津津的,胜似苹果。

站在岸边的孩子们早已等不及了,走进凉冽冽的水里。

采菱女见了,忙把“船”靠过去,抓一把菱角塞进孩子们的衣袋,孩子们这才欢天喜地地返回岸上。

每当这个季节,故乡的每一扇窗户里,都会飘出扑鼻的菱香,芬芳浓郁,和着夜雾,弥漫整个村庄。

家家灶上煮着菱,大人小孩剥着菱。

第二天一早,故乡的街头,摊摊担担,那一堆堆溢着清香的菱角,就一个劲儿诱惑你了。

‖而今剥着菱角()我又徜徉在故乡的()水墨画()中了()我看到了池塘轻易散不开的浓雾()荡起木盆()我也加入了采菱女的行列()并随手将一只菱角扔进嘴中()细细咀嚼()(1)照样子写词语。

①疏疏朗朗:________②争先恐后:________(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 )的水墨画 ( )的菱叶 ( )的菱盘 ( )的菱香(3)在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4)品析句子,回答问题。

故乡那些长满菱角的池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卧在村边地头。

①“水墨画”指的是________。

②这句话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用以上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________(5)“她们一只手掀起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一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

”句中的“掀”“掐”是写什么动作?表达了怎样的心情?【答案】(1)红红火火;白白净净;七上八下;起死回生(2)大大小小;细小;水淋淋;扑鼻(3),“” 。

,,,,……(4)长满菱角的池塘;比喻;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

(5)一只手掀,一只手掐,准确写出了采菱女轻盈熟练的动作【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细读短文就能找到答案。

(3)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5)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①疏疏朗朗:红红火火;白白净净.②争先恐后:七上八下;起死回生。

(2)大大小小;细小;水淋淋;扑鼻。

(3),“” 。

,,,,……(4)长满菱角的池塘、比喻;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

(5)一只手掀,一只手掐,准确写出了采菱女轻盈熟练的动作【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

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4)此题考查学生对画线句子的赏析能力。

(5)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2.现代文阅读。

做一只美丽的蝴蝶①有一个小男孩,相貌丑陋,说话口吃,而且因为疾病导致左脸偏瘫,嘴角畸形,左耳失聪,讲话和微笑时嘴角歪向一边。

②为了矫正口吃,这个孩子模仿古代一位有名的演说家,嘴里含着小石子讲话。

看着嘴巴和舌头被石子磨烂的儿子,母亲心疼地抱着他流着眼泪说:“不要练了妈妈一辈子陪着你”懂事的他替妈妈擦着眼泪说:“妈妈,每一只蝴蝶都是冲破束缚它的茧。

才变成的。

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

”最终,他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了口吃,能流利地讲话了。

③在努力矫正口吃的同时,他还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

为了获取知识,他默默地承受着别人嘲笑的话语和讥讽的目光,全身心地沉浸在书本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①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源源不断地汲取力量。

在学习上困难时,他从不退缩,总是对自己说“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谢牌”通过发奋学习,他顺利中学的学业,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赢得了人们的②敬重。

④1993年10月参加全国总理大选时,他的成长经历打动了无数选民,他的竞选口号“我要带领国家和人民成为一只美和的地,一经提出,就深入人心,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人们纷纷把选票投给了他,使他以高票当选为总理。

⑤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连任两届的总理让·克雷蒂安,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蝴蝶总理”。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如饥似渴:________ ②敬重:________(2)第③自然段中“在努力矫正口吃的同时,他还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

”在文中的作用是()。

①点明中心②总领全文③承上启下④首尾呼应(3)请你根据文意写出“每一只蝴蝶都是冲破束缚它的茧.才变成的”这一句中“茧.”指的是:________(4)从哪里看出让·克雷蒂安真做了一只美丽的蝴蝶?(5)从让·克雷蒂安的故事中,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恭敬尊重。

(2)③(3)是指束缚我们自身发展的各种阻碍,有散漫、懒惰、贪玩等等习性(4)为了矫正自己的口吃,这孩子模仿古代一位有名的演说家,嘴里含着小石子讲话。

后来,他能流利地讲话了.因为他的勤奋和善良,他中学毕业时,不仅取得了优异成绩,还获得了良好的人缘,1993年10月,他参加全国总理大选.使他以高票当选为总理,并在1997年再次获胜,连任总理。

(5)坚强,不向命运低头、有毅力(从生活学习两方面答)从生活学习、发奋学习。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3)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故答案为:(1)①如饥似渴: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②敬重:恭敬尊重。

(2)③(3)是指束缚我们自身发展的各种阻碍,有散漫、懒惰、贪玩等等习性(4)为了矫正自己的口吃,这孩子模仿古代一位有名的演说家,嘴里含着小石子讲话。

后来,他能流利地讲话了.因为他的勤奋和善良,他中学毕业时,不仅取得了优异成绩,还获得了良好的人缘,1993年10月,他参加全国总理大选.使他以高票当选为总理,并在1997年再次获胜,连任总理。

(5)坚强,不向命运低头、有毅力(从生活学习两方面答)从生活学习、发奋学习。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2)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3)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3.现代文阅读山一样的屋顶(李宣华)①一场冰雹把山村老家的屋顶瓦片砸坏了不少。

母亲心急火燎地打来电话:“快,制止你爸,他要去屋顶修漏了!”②老家木屋是两层的木瓦房,屋顶的外形很普通,与别人家的并没有两样,中间高两头低,远远看去就像一座山。

在我心里,老屋的屋顶永远都像壮年时的父亲那样结实。

我清晰地记得,建屋那年我只有九岁,屋顶木构落架,敏捷胆大的我,跟随矫健的父亲,从长长的木梯爬到屋顶帮工打下手。

眨眼间,三十多个年头过去了,木屋如同过了保修期的车辆,需要更多的精心呵护。

就在去年春,一根屋顶瓦梁凹陷,孱弱的父亲不顾母亲劝阻,执意爬上楼顶修补。

父亲颤颤巍巍修补的那一个多小时,是母亲如今想起来依旧后怕的度秒如年的煎熬期。

她站在一处可以清晰看见父亲修补的地方,一动不动,仰着头,屏着气息,瞪着双眼,唯恐一不小心就会惊扰了父亲。

待父亲修补完屋顶下了梯子,一向自诩身体比父亲好的母亲,忽然间身体一软,晕厥了过去。

③电话里我就感觉到了母亲潮湿的眼泪在往心里滴。

我要父亲接电话,执拗的父亲在屋顶上不肯下来接电话。

老家离城太远了,开快车也得两三个小时。

村里的年轻人为生计都到外打拼去了,在家的都是些“留守老人”,所幸我大多留有电话。

于是,一个接一个地耐心打电话,恨不得每个大叔大伯大婶都能立马放下手中活儿往我家赶。

虽然各自都有同样的雹灾遭遇,但他们还是如我所愿,热心地到我家,劝解我那急性子的父亲。

直至,我和我带的工人师傅赶回了村子里。

④对此,父亲根本不领情,还喋喋不休地嗔怪母亲给大家添乱。

在他看来,屋顶是自己家的,就该由他这个一家之主自己来修补。

生性脾气好的母亲,一边一个劲地给父亲赔笑,一边细声细气地还嘴:“还以为年轻,都不记得自己岁数,不记得自己生病才好了多长时间了。

”我趁势劝慰两位老人,一起搬到城里居住。

哪知,就这事,两个人又和先前一样,把心齐到了一起:“不成,木屋没人看管霉得快,我们不在家,以后你们回来都没个站脚的地方。

”⑤我知道父亲对这栋木瓦房的感情。

两次被奶奶送到异乡做他人儿子的父亲,一心回村,白手起家,在住了几十年茅草房后,盖起这幢认为可以为一家人遮风挡雨的温暖木屋。

随后几年,他又放眼长长远远,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在房子周边盖了三个木谷仓,平整出三块晒谷坪。

一切的一切皆因为他在考虑,日后我们三兄弟成家后分家,能有所依靠,不会再像他当年和母亲结婚时那样,眼前空空,要什么没什么。

⑥欧洲有句谚语说,每对老父母都是我们潜在的屋顶,他们离去,我们就像被掀掉屋顶坐在废墟中。

说得多在理啊,爱在屋顶,爱如屋顶。

父亲老了,但他的爱不会老,就像山一样的屋顶,不会在父亲的面前动摇、崩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