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园林植物作为园林空间构成的要素之一,本文嗯探讨了运用植物材料营造的园林空间景观的基本类型,以及如何运用植物材料来进行空间景观艺术的塑造,提出了对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营造中的应用的展塑。
用园林植物所打造的空间是现代景观设计中重要一环,也越来越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关键词:园林植物空间营造
园林植物作为园林空间构成的要素之一,其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在现代园林中,正在日益明显的表现出来,同时,植物要素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所占的比例,已大为提高。
植物实体容易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空间往往被人们忽略,所以在园林设计的方法中注重空间结构和景观格局的塑造,强调空间胜于实体的设计概念,对于我们的设计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人类社会、城市环境和文化水平的发展与提高,人们的艺术情趣和审美意识也在改变,园林植物以其既能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又能创造优美的境域空间,而被人们广为接收并逐渐成为造园的主体。
因此园林植物这一构园要素在今后的园林空间营造中的也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人们的关注点多聚集在植物景观的生态特性和美学特性上,多以古典园林为切入点,对植物景观的空间营造理论研究力度不够,对景观规划和城市绿化工作缺乏指导意义。
只有将我国传统的造景手法和现代园林的新理念相结合,才能创造出具有我国名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园林植物景观。
亨利*勒菲弗曾经提出:空间是历史和社会共同点产物,是社会生活的中介和结果,精神属性和物质属性在空间中是同时存在的。
如果空间不存在,社会关系也不可能真正存在,人类在塑造空间的同时也饿被空间塑造。
植物在园林景观中出工观赏外,还存在着甚为重要的空间建造功能,即它与地形、水体、建筑等构园要素相同,能够充分构成、限制和组织园林空间的要素。
有植物材料组成的空间一般是指由地面、立面、和顶面单独或者共同组成的具有实在性或暗示性的范围组合。
这样的园林空间在地面上,以不同高度和各种类型的地被植物、矮灌木等来暗示空间便界。
立面上则可通过树干、树冠的疏密和分支的高度来影响空间的闭合感。
顶面亦是如此,不同高度、大小和疏密的树冠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特色,同时植物的树冠也限制者人们向上仰视天空的视线。
因此,合理利用植物丰富的造型与组合搭配,能够创造出各具特色的空间景观。
1 开放空间
以低矮的植被作为空间的的主要要素,人的视线高于四周的景物,实现无遮挡,空间开敞、外向、无私密性。
常成为人们游戏活动场所。
2 封闭空间
在覆盖空间的基础上,用中小型植物封闭空间的垂直面,空间完全封闭,无方向性,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隔感。
垂直向上类植物枝干能够构成紧密的竖向的空间边界,,当此类植物和低矮的水平展开型植物配植时,人的视线被封锁严密,围合感更加强烈,二人高大的乔木作为上层覆盖整个空间时就形成了完全封闭空间。
人在其中一方面感觉隐私受到保护,另一方面会觉得压抑。
在设计时尽量不要把这种闭合空间设置在园林空间中人流多,交通便捷的地方,而是偏离中心区域、风景较好之处。
因此,这种空间类型多建于风景游览区,森林公园,植物园及防护林带。
3 纵深空间
狭长空间的两侧被景物所挡,形成纵深空间,它具有方向感,将人的视线引向空间打的端点。
由植物材料营造的的纵深空间在园林中很常见,道路两侧在中行道树亦能形成纵深空间,其韵律节奏能给人以前进向上的动感。
4 覆盖空间
指由树冠浓密的遮荫乔木构成的顶面被覆盖,而立面we诶空透的空间,能带给人较强的归属感。
同时由于树冠的厚度和质感不同,能产生不同的这音效果,为人们创造舒适的环境。
总之,把植物作为限制空间的因素,可以营造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园林空间景观。
园林植物除了可以营造各具特色的空间景观,还可以与各种空间形态结合,构成相互联系的空间序列,产生多种多样的整体效果。
在园林的空间中,无论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做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植物具有生命,不同额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
进行植物配植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指无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
首先,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配植树种,特别是经济和技术比较薄弱的发展地区,尤显重要。
其次,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配植树种。
第三,要根据树种对太阳光照的需求强度,合理安排配植的用地及绿化使用场所。
第四,要根据环保的要求进行配植的树种。
在众多的树木之中,有许多不光具有一般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分别具有防风、固沙、防火、杀菌、隔音、吸滞粉尘、阻截有害气体和抗污染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
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地、工矿区、居民区配置林木时,应该根据各个地区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配置适宜的树木。
例如,在粉尘较多的工矿附近、道路两旁和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应该多配置一些侧柏、桧柏、龙柏、青桐、槐树、悬铃木等易于吸带粉尘的树木;在排放有害气体的工业区特别是化工区,应该尽量多栽植一些能够吸收或抵抗有害气体能力较强的树木,如广玉兰、海桐、构树、棕榈等树木。
第五,要根据绿地性质进行配置。
各街道绿地、庭园绿化中,根据绿地性质,规划设计时选择适当树种。
如设计烈士陵园绿化,树木选择常绿树和柏类树,表示烈士英雄“坚强不屈”高尚品德。
在幼儿园绿化设计,选择低矮和色彩丰富的树木,红花继木、金叶女贞、十大功劳由红、黄、绿三色组成,带来活泼气氛。
还要考虑不能选择有刺、有毒的树木。
如夹竹桃、构骨等树木。
植物在景观中的建造功能像建筑物的地面、天花板、围墙、门窗一样。
在园林中常用建筑物、构筑物来分隔空间,同时利用植物分隔园林空间是园林中重要的手法。
在自然式园林中,利用植物分隔空间可不受任何几何图形的约束 ,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若干个大小不同的空间可通过成丛、成片的乔灌木相互隔离,使空间层次深邃,意味无穷。
植物造景的空间组成是在遵循自然群落生长规律的基础上,使用植物群落围合场所,以某种方式衔接在一起营造出的空间形式。
植物景观的空间形式是种植规划首要考虑的因素,对营造优美的园林景观具有决定性作用[5]。
值得一提的是,植物所构成的空间除现实中的立体三维空间外,还包括时间这一不可或缺的维度,统称四维空间。
随着时间的改变,空间的大小、形状、色彩、质感等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在现实工作实践中,设计师除了要对植物的空间特性、构成属性、组织方式等作为艺术表现的多方面特性了然于胸外,营造植物空间时,还需要具备植物在分布、习性、花期、体量、形态、色彩等方面的知识,完美地将艺术性与科学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致力于营造生态效应良好、景观视觉优美、空间特性鲜明、变化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
我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浓缩了中国传统特色,现代公园植物空间营造也体现了时代的发展与要求。
景观设计师等园林工作者们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指导创作实践,或许并没有诉诸文字,也没有认识其普遍的规律并加以总结,但他们留下了不少成功作品。
参考文献
[1] 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 诺曼·K·布思.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曹礼昆,曹德鲲,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3] 赵爱华,李冬梅,胡海燕,等.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3):136-138.
[4] 李伟强.园林植物空间营造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5] 马娱,于宗顺.园林植物造景的空间组成分析与研究[J].山西建筑,2008,34(36):34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