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很重要》讲稿(含答案)

《我很重要》讲稿(含答案)

《我很重要》导学案(2课时)【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我很重要》是一篇对自我、对自我个体生命价值和意义进行思考的文章,它带有浓烈的思辨色彩。

“我很重要”,是作者的心理表白,也是留给读者的警策之语。

它启示我们只要为光明而奋斗,每一个“我”都是一道独特的美丽风景,要充分认识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一方面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立场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还要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另一方面,要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文章善于运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作为论据,巧譬博喻,反复论证等手法。

【学习目标】1、学习整体感知课文,领会文章主旨的阅读方式;2、理解“我很重要”的内涵;3、认识生命的可贵,珍爱自己,热爱生活,树立生活的信心和责任意识。

【学习和难点】理解“我很重要”的内涵,认识生命的可贵,从而珍爱自己,热爱生活,树立生活的信心和责任意识。

【学习课时】2课时一、课前预习案1、导入:古希腊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对于自己,对于“我”,我们有多少认识呢?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关于认识自己,历史上很多伟人是这样认识自己的:①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庄子②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③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牛顿④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保罗⑤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

——鲁藜《泥土》(短诗)●思考1:这五句话有什么共同之处?__(强调自己是渺小与微不足道的,他人永远高于个人)(可适当解释)事实是不是像他们所说的?“我”是不是已经迷失在他人的海洋中?相信,当代女思考者毕淑敏的散文——《我很重要》会告诉大家答案的!2、走近作者: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

1969年入伍,17岁赴西藏当兵,在高原边防部队服役11年,任卫生员、军医。

后专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曾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小说月报百花奖、青年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曾经说过,散文是血写的,小说是水写的,诗歌是骨髓写的。

从1987年发表处女作《昆仑殇》起,到《预言死亡》、《婚姻鞋》和第一部长篇小说《红处方》,毕淑敏就以其沉重的主题、磅礴的气势和对人生、社会的冷静理智关怀赢得广大读者。

3、预习课文,在文中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战栗(lì)菽粟(shū sù)濡养(rú)回溯(sù)嵌合(qiàn)雾霭(ǎì)瞳孔(tóng)黯然(àn)混淆(xiáo ) 微蹙(cù) 一沓沓(dá ) 战栗(lì)驰骋(chí chěng)寰宇(huán) 怅然(chàng)推卸(xiè)肋骨(leì)骤然(zhòu)翱翔(áo)允诺(nuò)(2)解释下列词语:洞伤:洞口那么大的伤害。

濡养:滋养。

孤本:孤本是仅存一本的图书。

也包括仅存一份的某书的某种碑刻的旧拓本和未刊刻的手稿等。

附丽:附着;依附。

不可或缺:非常重要,无法替代或缺少的,稍微缺少一点点都不可以。

比喻一点也不能缺少。

相濡以沫:原指处于干涸境地的鱼用唾液相互浸润。

文中比喻在困境中庸极其微薄的力量相互救助。

万劫不复:表示永远不能恢复。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

独出心裁:原指作品的构思有独到之处,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二、合作探究案(一)整体感知课文:1、快速浏览课文,在课文中划出文章写“我很重要”的句子。

2、作者认为“我很重要”,依据是什么?文章是从哪八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的?①“我”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万物之灵。

②“我”是人类精神文化之火的传承者,负有不可推卸的神圣承诺。

③“我”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是机遇的产物。

④“我”是父母浓浓慈爱与亲情的不可失却的承载。

⑤“我”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

⑥“我”是子女唯一的至高至尊的血缘之爱。

⑦“我”是朋友不可填补的情感空间。

⑧“我”是我事业和工作中无人可以替代的主宰。

3、整篇文章都在说“我很重要”,题目也如此,为什么开头作者要从“我不重要”说起?明确:①.(内容)文章起笔新颖,一直以来,我们的价值观念都在强调他人的重要,否定自我;重视自我,肯定自我是受批判的观点,文章从反面立意,独特有意义。

②.(结构)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是为了与下文浓彩重墨阐述“我很重要”形成强烈的对比,令读者在感情上形成巨大的对比冲击,从而凸现出作者“我很重要”观点的理直气壮。

“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作者将“我很重要”这句话放在文章开头就喊出来,整篇文章也就一览无余索然寡味了。

4、为什么当“我”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阵战栗?明确: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不重要”。

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前,社会不重视个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时代的进步,个体才得到重视,现在国家正式提出“以人为本”的口号。

这里是破旧立新。

5、正是由于所受的教育和传统的价值观念使然,作者从开始的担心别人的批判到后来响亮地向世界宣布“我很重要”,其中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思想过程?这一过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提示填空)①对自己小声说——不习惯(但是我说了)②声音放大一点说——激动(我这样说了)③大声对世界宣布——勇敢(我终于说了)④昂头响亮地宣布——骄傲(我坦然说了)变化原因:作者和我们都认识到了“我很重要”是心灵对生命的承诺。

二、合作讨论1、在我们身边,有一些人认为“我很重要”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从“我”出发。

你认为课文中所说的“我很重要”与这些人的“我很重要”一样吗?为什么?在生活中你是否也认为自己“很重要”,为什么?提示:这两种观点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完全不同。

本文的“我很重要”是以对生命的珍视、对他人的关爱为出发点的,而题目中举到的生活中的一些人的“我很重要”则是完全以个人的厉害得失为出发点的,这些人只关心自己,只注重自己的利害得失,而从不关心别人。

这种“我很重要”是不利于个性健康成长的,也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

2、品味语言(认真品读文章——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这篇文章的语言隽永而优美,哪些句子最触动你的心弦,哪些句子写得最精彩,请选择感受最深的语言谈谈自己感悟。

可以从内容情感上谈,也可从修辞手法、句式、语言特色上谈。

方法指导【结合句子+内容感情+表达效果】【修辞方法+结合句子+表达效果】比如:反复:“我很重要”不断地强化主题,并一次次地撞击读者的心灵,使读者在情感上与作者达成某种共鸣。

排比:“作为一名普通的士兵,与辉煌的胜利相比,我不重要。

作为一个单薄的个体,与浑厚的集体相比,我不重要。

作为一位奉献型的女性,与整个家庭相比,我不重要。

”一系列的对比中,强化“我不重要”这一现象的普遍性,给阅读者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压抑的情绪,为下文论证“我很重要”作了铺垫。

反问:“平日里,我们还要珍惜一粒米,一叶菜,难道可以对亿万粒菽粟亿万滴甘露濡养的万物之灵,掉以丝毫的轻心吗?”;“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还有权利和资格说我不重要吗?”;“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面对相濡以沫的同道,我们忍心说我不重要吗?”……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一种肯定的态度。

夸张:“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以夸张的意向表现“我”在父母眼中具有的重要意义。

比喻:“我们的头颅就是一部历史,无数祖先进步的痕迹存储于脑海深处。

我们是一株亿万年苍老树干上最新萌发的绿叶”。

“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就是齐斩斩折断的琴弦,每一根都在雨夜长久地自鸣……”“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

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

”课文中这样的精彩比喻还有很多,以形象生动的意象来表现“我”的重要价值。

三、反馈训练案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菽粟..(shū sù)濡.养(rú)回朔.(sù)嵌.合(qiàn)B. 雾蔼.(ǎì)瞳.孔(tóng)黯.然(īn)混淆.(xiáo )C. 一沓沓..(chí chěng)..(dá ) 微蹙.(cù) 战栗.(lì)驰骋D. 寰.宇(huán) 怅.然(chàng)推卸.(yù)翱.翔(áo)答案:C改正:A, 回朔—回溯 B. 雾蔼—雾霭黯然(īn)-(àn)D. 推卸(yù)--(xiè)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相濡以沫....的同道,我们忍心说我不重要吗?B.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C.这次巴勒斯坦人士遭暗杀的时间,使得中东和平的前景再一次成为海市蜃楼....。

D.美元近期在外汇市场的疲软走势,使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

答案:B.A.相濡以沫:原指处于干涸境地的鱼用唾液相互浸润。

文中比喻在困境中庸极其微薄的力量相互救助。

B.火中取栗:火:炉火。

栗:板栗,坚果。

偷取炉火里烤熟了的栗子。

比喻受人利用,替人冒险出力,自己却一无所得。

C.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

D.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

3、阅读课文1-21段,回答下列几个问题:(1)人们为什么不敢说“我很重要?”提示:因为自古以来就强调谦虚,这样会被人觉得狂妄自大、大言不惭,遭到攻击。

因为“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

(2)文中说“无法承载的亲情”是指什么?你准备怎样回报亲情?提示:文中说“无法承载的亲情”是指父母之爱。

四、课文学习小结1、小结:每个人的生命,是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但这一过程有着不同的量和质。

生命中不会永远快乐,也不会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快乐固然让人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呢?一句话:活着就好!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活着,就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重视自身的价值,因为你并不是被世界冷落或遗忘的一株小草,而是一道独特的风景!2、收获与反思:观看或回顾2005年春节晚会中最出彩的一个舞蹈节目《千手观音》。

优雅曼妙的舞姿、美仑美奂的造型,让观众的感官和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和震撼。

很难想象,这21位舞者是生活在无声世界的聋哑人,他们平均年龄17岁,最小的只有13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