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问答题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问答题

机体是如何维持血糖平衡的(说明血糖的来源、去路及调节过程)?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机体血糖平衡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协调的结果,也是肝、肌、脂肪组织等器官代谢协调的结果(由于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保持动态平衡,血糖是组织、中枢神经、脑能量来源的主要保证)。

A.血糖来源(3分)糖类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入血,这是血糖最主要的来源;肝糖原分解:短期饥饿后,肝中储存的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糖异生作用:在较长时间饥饿后,氨基酸、甘油等非糖物质在肝内异生合成葡萄糖;其他单糖转化成葡萄糖。

B.血糖去路(4分)氧化供能:葡萄糖在组织细胞中通过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产生ATP,为细胞供给能量,此为血糖的主要去路。

合成糖原:进食后,肝和肌肉等组织将葡萄糖合成糖原以储存。

转化成非糖物质:可转化为甘油、脂肪酸以合成脂肪;可转化为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转变成其他糖或糖衍生物(戊糖磷酸途径),如核糖、脱氧核糖、氨基多糖等。

血糖浓度高于肾阈时可随尿排出一部分。

C.血糖的调节(2分)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但胰岛素分泌受机体血糖的控制(机体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减少)。

胰岛素分泌增加,糖原合酶活性提高、糖原磷酸化酶活性降低,糖原分解降低、糖原合成提高,血糖降低。

否则相反(胰岛素分泌减少,糖原合酶活性降低、糖原磷酸化酶活性提高,糖原分解提高、糖原合成降低,血糖提高)。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作用是升高机体血糖。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糖原合酶活性降低、糖原磷酸化酶活性提高,糖原分解提高、糖原合成降低,血糖提高。

否则相反。

老师,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后,乳酸的去路是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

肌组织产生的乳酸的去向包括:大量乳酸透过肌细胞膜进入血液,在肝脏进行糖异生转变为葡萄糖。

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在心肌中经LDH1催化生成丙酮酸氧化供能;部分乳酸在肌肉内脱氢生成丙酮酸而进入到有氧氧化供能。

大量乳酸透过肌细胞膜进入血液,在肾脏异生为糖或经尿排出体外。

下面问题你能回答出来不1说明脂肪氧化供能的过程(1)脂肪动员:脂肪组织中的甘油三酯在HSL的作用下水解释放脂酸和甘油。

(2)脂酸氧化:经脂肪酸活化、脂酰CoA进入线粒体、β-氧化、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H2O 和CO2并释放能量。

(3)甘油氧化:经磷酸化、脱氢、异构转变成3-磷酸甘油醛,3-磷酸甘油醛循糖氧化分解途径彻底分解生成H2O 和CO2并释放能量。

1.丙氨酸异生形成葡萄糖的过程答:(1)丙氨酸经GPT催化生成丙酮酸。

(2)丙酮酸在线粒体内经丙酮酸羧化酶催化生成草酰乙酸,后者经苹果酸脱氢酶催化生成苹果酸出线粒体,在胞液中经苹果酸脱氢酶催化生成草酰乙酸,后者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作用下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3)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循糖酵解途径至1,6-双磷酸果糖。

1,6-双磷酸果糖经果糖双磷酸酶催化生成6-磷酸果糖,再异构成6-磷酸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在葡萄糖-6-磷酸酶作用下生成葡萄糖。

血浆脂蛋白的种类及其功能。

血浆中的脂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血脂,以脂蛋白形式而运输。

1、利用电泳法对血浆脂蛋白进行分离,可明显看到4条带:乳糜微粒(CM);β-脂蛋白(β);前β-脂蛋白(前β);α-脂蛋白(α)利用超速离心法对血浆脂蛋白进行分离,在离心管中由上至下分别为:乳糜微粒(CM,比重较小),其重要功能:运输外源性TG及胆固醇酯。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其重要功能:运输内源性TG;低密度脂蛋白(LDL),其重要功能:转运肝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比重较大的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逆向转运,将肝外组织细胞胆固醇,通过血循环转运到肝。

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重要因素,高密度脂蛋白是避免患AS的保护因子,具有抗AS功能。

HDL可作为胆固醇的接受体,通过与受体相互作用介导胆固醇从动脉壁内膜流出并转运之到肝脏进行代谢,从而降低胆固醇水平,预防AS的发生。

低密度脂蛋白是致AS 的主要危险因素;极低密度脂蛋白被认为具有潜在的致AS的作用。

正常的极低密度脂蛋白没有致AS的作用,但其代谢产生的中密度脂蛋白具有致AS的作用。

说明脂肪氧化供能的过程(1)脂肪动员:脂肪组织中的甘油三酯在HSL的作用下水解释放脂酸和甘油。

(2)脂酸氧化:经脂肪酸活化、脂酰CoA进入线粒体、β-氧化、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H2O 和CO2并释放能量。

(3)甘油氧化:经磷酸化、脱氢、异构转变成3-磷酸甘油醛,3-磷酸甘油醛循糖氧化分解途径彻底分解生成H2O 和CO2并释放能量。

丙氨酸异生形成葡萄糖的过程答:(1)丙氨酸经GPT催化生成丙酮酸。

(2)丙酮酸在线粒体内经丙酮酸羧化酶催化生成草酰乙酸,后者经苹果酸脱氢酶催化生成苹果酸出线粒体,在胞液中经苹果酸脱氢酶催化生成草酰乙酸,后者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作用下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3)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循糖酵解途径至1,6-双磷酸果糖。

1,6-双磷酸果糖经果糖双磷酸酶催化生成6-磷酸果糖,再异构成6-磷酸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在葡萄糖-6-磷酸酶作用下生成葡萄糖。

1胆固醇可转变为胆汁酸胆固醇在在肝细胞中转化成胆汁酸了,随胆汁经胆管排入十二指肠,是体内代谢的主要去路。

2胆固醇可转化为类固醇激素,皮质醇等3胆固醇可转化为维生素D3的前体肌组织产生的乳酸的去向肌组织产生的乳酸的去向包括:大量乳酸透过肌细胞膜进入血液,在肝脏进行糖异生转变为葡萄糖。

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在心肌中经LDH1催化生成丙酮酸氧化供能;部分乳酸在肌肉内脱氢生成丙酮酸而进入到有氧氧化供能。

大量乳酸透过肌细胞膜进入血液,在肾脏异生为糖或经尿排出体外。

酮体:脂酸在肝脏线粒体内分解时产生的特有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三者合成为酮体。

鸟氨酸循环:也称尿素循环,指氨与二氧化碳经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生成尿素的过程,肝是鸟氨酸循环的重要器官。

一碳单位:指某些氨基酸在肝肌肉组织中分解代谢产生的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甲基、甲烯基、甲炔基、亚氨甲基等。

体内氨的来源与去路是什么?氨的来源:①氨基酸脱氨基作用和胺类分解均可产生氨②肠道细菌腐败作用产生氨③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氨主要来自谷氨酰胺氨的去路:①在肝内合成尿素,这是最主要的方式②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及其他含氮化合物,氨通过丙酮酸-葡萄糖循环从骨骼肌运往肝③合成谷氨酰胺,氨通过谷氨酰胺从脑和骨骼肌等组织运往肝或肾④肾小管泌氨随尿排出郭志平:你好回答的比较全面,但每个知识点应该进一步解释说明生物氧化和生物转化的区别生物氧化: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称生物氧化,主要指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生物体将NADH,NADPH,FADH氧化生成ATP,供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需要。

生物转化:机体对内、外源性的非营养物质进行代谢转变,使其水溶性提高,极性增强,易于通过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的过程成为生物转化。

机体是如何维持血糖平衡的(说明血糖的来源、去路及调节过程)?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机体血糖平衡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协调的结果,也是肝、肌、脂肪组织等器官代谢协调的结果(由于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保持动态平衡,血糖是组织、中枢神经、脑能量来源的主要保证)。

A.血糖来源糖类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入血,这是血糖最主要的来源;肝糖原分解:短期饥饿后,肝中储存的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糖异生作用:在较长时间饥饿后,氨基酸、甘油等非糖物质在肝内异生合成葡萄糖;其他单糖转化成葡萄糖。

B.血糖去路氧化供能:葡萄糖在组织细胞中通过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产生ATP,为细胞供给能量,此为血糖的主要去路。

合成糖原:进食后,肝和肌肉等组织将葡萄糖合成糖原以储存。

转化成非糖物质:可转化为甘油、脂肪酸以合成脂肪;可转化为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转变成其他糖或糖衍生物(戊糖磷酸途径),如核糖、脱氧核糖、氨基多糖等。

血糖浓度高于肾阈时可随尿排出一部分。

C.血糖的调节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但胰岛素分泌受机体血糖的控制(机体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减少)。

胰岛素分泌增加,糖原合酶活性提高、糖原磷酸化酶活性降低,糖原分解降低、糖原合成提高,血糖降低。

否则相反(胰岛素分泌减少,糖原合酶活性降低、糖原磷酸化酶活性提高,糖原分解提高、糖原合成降低,血糖提高)。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作用是升高机体血糖。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糖原合酶活性降低、糖原磷酸化酶活性提高,糖原分解提高、糖原合成降低,血糖提高。

否则相反。

肌组织产生的乳酸的去向肌组织产生的乳酸的去向包括:大量乳酸透过肌细胞膜进入血液,在肝脏进行糖异生转变为葡萄糖。

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在心肌中经LDH1催化生成丙酮酸氧化供能;部分乳酸在肌肉内脱氢生成丙酮酸而进入到有氧氧化供能。

大量乳酸透过肌细胞膜进入血液,在肾脏异生为糖或经尿排出体外。

为何减肥者应该减少对糖的摄入因摄入的葡萄糖可经乙酰COA合成三脂酰甘油(脂肪),结果导致脂肪积累。

葡萄糖在胞液中经糖酵解途径分为丙酮酸,其关键酶有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下氧化脱羧成乙酰COA,后者与草酰乙酸在柠檬酸合酶催化下生成柠檬酸,再经柠檬酸-丙酮酸循环出线粒体,在胞液中裂解为乙酰COA,后者作为合成脂酸的原料。

胞液中的乙酰COA在乙酰COA羧化酶催化下生成丙二酰COA,再经脂酸合成酶系催化合成软脂酸。

胞液中经糖酵解途径生成的磷酸二羟丙酮还原成a-磷酸甘油,后者与脂酰COA在脂酰转移酶催化下生成三脂酰甘油。

(脂肪)肝脏的生理作用1、肝脏在糖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常为肝脏。

肝脏主要通过肝糖原合成、分解及糖异生作用等维持血糖平衡(糖异生、肝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酵解途径、糖的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

肝糖原既是糖的储存形式又可转变为脂肪,将糖代谢与脂肪代谢联系起来)。

2、肝在脂类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和运输中均起重要作用。

肝脏合成与分泌的胆汁酸是脂类消化、吸收的保障;肝脏在调节胆固醇代谢平衡中起重要作用(脂肪酸的氧化;脂肪酸的合成及酯化;脂蛋白与载脂蛋白的合成、降解;胆固醇的合成与转变)。

酮体是肝特有的代谢中间物。

3、肝可合成多种血浆蛋白,又是氨基酸分解和转变的重要场所。

肝细胞是合成、分泌血浆蛋白的重要场所(肝重要功能是合成与分泌血浆蛋白质;还是清除血浆蛋白质的重要器官)。

肝是胺类代谢转化的重要器官,肝是合成尿素的唯一器官。

4、肝在维生素的吸收、储存盒转化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肝脏是激素灭活以及非营养物质的生物转化的重要器官。

肝脏通过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转化与排泄,使血浆的胆红素不断经肝细胞处理而被清除。

酶变构调节与酶的化学修饰酶变构调节:小分子化合物与酶分子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部位特异结合,引起酶蛋白分子构象变化,从而改变酶的活性,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变构调节或别构调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