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hysiology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Physiology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触-压觉的感受器:游离神 经末梢、毛囊感受器或带有 附属结构的环层小体、麦斯 纳小体、鲁菲尼小体和梅克 尔盘等。
适宜刺激是机械刺激。导致 机械门控钠通道开放和Na+内 流,产生感受器电位。
2011年5月
2. 触-压觉
Physiology
机制:
机械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变形→机械门控Na+通道 开放, Na+内流→感受器电位,电紧张性扩布→ 阈电位→动作电位→大脑皮层感觉区→触-压觉
2011年5月
Physiology
3. 温度觉
温度觉:人类的皮肤上有专门的“冷点”和“热点”,刺激这些 点分别引起热觉(warmth-sense)和冷觉(clod-sense),二者合称 温度感觉。 温度觉的感受器:是游离 神经末梢,热感受器和冷 感受器分别由无髓C类和有 髓Aб类纤维传导。 适宜刺激分别是热刺激和 冷刺激。
对于神经末梢类型的感受器:感受器电位=发生器电位
2011年5月
2.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Physiology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的特性:
①与终板电位一样,是局部电位,电位幅度 在一定范围内与刺激强度相关
②不具有“全或无” 的特征 ③可以发生总和 ④能以电紧张的形式作近距离的扩布
感觉器官:感受器及与其感受功能密切相关的
附属结构。
感受器的分类:
远距离感受器:视、听、嗅觉感受器 外感受器
接触感受器:触、压、味、温度觉感受器 内感受器 本体感受器:肌梭等
内脏感受器:位于内脏和内部器官
2011年5月
2.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Physiology
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一种感受
致痛物质:能引起疼痛的外源性和内源性化学物质。内 源性致痛物质包括:K+、H+、5-HT、缓激肽、前列腺素和 SP。
2011年5月
第三节
Physiology
眼的视觉功能
眼的适宜刺激:380-760nm电磁波
2011年5月
第三节
Physiology
眼的视觉功能

折光系统(refraction)
——折光成像
Physiology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感受器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
能量转换变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这种能量 的转换称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感受器电位:感受器的换能过程中,在感受器细胞产生 的一种过渡性的膜电位变化。
·发生器电位:感受器的换能过程中,在传入神经末梢产 生的膜电位变化。是感受器电位传导至神经末梢的那一部分。
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刺激最敏感,这种 形式的刺激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感觉阈值(sensory threshold) :适宜刺激作 用于感受器,必须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强度 阈值)和持续时间(时间阈值),才能引起某种 相应特定的感觉。
非适宜刺激、面积阈值、感觉辨别阈
2011年5月
2.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躯体通过皮肤及其附属的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
激,产生各种类型的感觉,称为躯体感。
浅感觉
触-压觉、痛觉 温度觉
深感觉(本体感觉) 位置觉
运动觉
2011年5月
1. 本体感觉
Physiology
本体感觉:来自躯体深部的肌肉、肌腱和关节等处的组织结 构对躯体的空间位置、姿势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向的感觉。
肌梭:位于肌肉深部,由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Physiology
内、外环境刺激(感受器) → 神经冲动(传入神经)→相应的感觉(中枢神经系统)
2011年5月
Physiology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1. 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感受器: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 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或装置。
梭内肌、神经末梢、梭囊和 微小血管构成。是感知骨骼 肌长度、运动方向、运动速 度和速度变化率的本体感受 器。
腱器官:位于骨骼肌的肌
腱部位。感知骨骼肌张力变 化的本体感受器。
2011年5月
2. 触-压觉
Physiology
触-压觉:给皮肤施以触、压等机械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分 别称为触觉(touch-sense)和压觉(pressure sense)。两者性质类 似。
2011年5月
4. 痛觉
Physiology
伤害性感受器
机械性伤害感受器:只对机械刺激起反 应,对针尖刺激敏感。Aб和C纤维传入 机械温度性伤害感受器:对机械刺激产生中 等程度的反应,对温度刺激发生反应。传入 纤维为Aб类纤维。
多觉型伤害性感受器:对机械、热和化 学伤害均能起反应。
快痛: Aб类纤维 ;慢痛: C类纤维。
2011年5月
2.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感受器把外界刺激转化为 神经动作电位时,将刺激所包 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 动作电位序列中,起到信息转 移的作用,称为感受器的编码 功能。
同一类型感觉:动作电位的频率,形式 和参与传输的神经纤维数目; 不同类型感觉:到达皮层的不同部位。

感光换能系统(transduction)

——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
视网膜(retina):

视杆细胞、视锥细胞
2011年5月
1.眼的折光系统和及其调节
Physiology
1.1折光系统: 眼内折光系统的折射率和曲率半径
空气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2011年5月
Physiology
Physiology
2.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感受器的适应(adaptation)现象: 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一个感
受器时,感觉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会逐渐 降低的现象。 感受器适应现象:快适应感受器,慢适应感受器。
2011年5月
第二节 躯体感觉
Physiology
皮肤基础温度、温度变化 速度及被刺激皮肤范围印 象冷热感受:“三碗实验”
伤害性刺激:45℃;
中间范围区:32-34 ℃.
冷点:15℃;热点:40℃
2011年5月
4. 痛觉
Physiology
痛觉:由体内外伤害性刺激所引起的一种主观感觉,常伴有 情绪活动和防卫反应。是一种复合感觉。
伤害性感受器:是游离神经 末梢。 特征: a. 没 有 一 定 的 适 宜 刺 激 , 刺 激达伤害程度即可兴奋; b. 不 易 出 现 适 应 属 慢 适 应 感 受器。 传入神经纤维有两类:Aб类 有髓纤维,引起快痛;C类无 髓神经纤维引起慢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