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学前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1.婴幼儿的发展主要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社会因素和儿童自身的能动性。
A.遗传素质B.胎内环境C.生物因素D.成熟A【解析】略。
2.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 )A.家庭B.社会C.生活条件D.教育机构的教育D【解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的过程。
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决定着儿童个体的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3.我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的创办人是( )A.黄炎培B.蔡元培C.陶行知D.梁漱溟C【解析】陶行知主张乡村教育、平民化教育。
在南京郊区首创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儿园。
4.影响婴幼儿发展的生物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胎内环境和( )A.成熟B.疾病C.营养D.药物B【解析】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生物学因素包括:先天素质、遗传因素集体损伤或疾病、生理发育迟缓、生化改变。
5.婴幼儿发展的过程是指从胚胎形成到出生,从( )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的过程。
A.出生到1岁B.出生到幼儿期C.出生到3岁D.1岁到3岁B【解析】婴幼儿发展的过程是指从胚胎形成到出生,从出生到幼儿期不同阶段的连续生长发育的过程。
9.“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影响人的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A.环境B.邻居C.母亲D.成熟A【解析】: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的就是环境在个体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10.儿童所处的社会、家庭、教育机构等各种环境因素属于( )A.生物因素B.社会因素C.儿童自身的能动性D.制度因素B【解析】儿童所处的社会、家庭、教育机构等各种环境因素属于社会因素。
11.( )是儿童成长的最初环境。
它是儿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对儿童的发展奠定基础。
A.幼儿园B.托儿所C.家庭D.学前班C【解析】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初环境。
它是儿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对儿童的发展奠定基础。
12.正确地理解幼儿的发展应该是()A.幼儿的生长变化过程B.幼儿生理成熟度变化C.幼儿在身心两方面的量变和质变D.幼儿心理成熟度的变化C【解析】幼儿的发展指的是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密不可分并且相互作用。
25.认为幼儿教师首先是幼儿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观察者和研究者的理论流派是()A.行为主义理论B.建构主义理论C.社会建构主义理论D.成熟主义理论B【解析】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管理者、强化者、评估者和榜样;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观察者和研究者;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意义的社会建构、学习的社会情境,强调社会互动、协作与活动等;成熟主义的幼儿教育理论认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这种顺序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
这种发展规律表现在幼儿到一定年龄,就会做相应的事情。
52.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应解放儿童的( )A.主动性B.活动C.兴趣D.创造力D【解析】陶行知认为教育要启发、解放幼儿的创造力。
58.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主要说明了在教育过程中应( )A.尊重儿童的个性B.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C.重视儿童学习的自律性D.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D【解析】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通过对比主要强调了最后一句“我做了就理解了”,说明儿童只有经过动手操作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66.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共有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
这两个高峰期称为生长发育的突增期。
第一个突增期在( )岁以前,第二个突增期在青春期。
A.1B.2C.3D.4A【解析】身高的生长出生后第一年最快,以后逐渐减慢,到青春期出现第二次生长突增,再后又生长缓慢,直到成熟。
71.0~6岁幼儿的发育有两个规律:头尾律和( )A.阶段性B.程序性C.正侧律D.统一性C【解析】幼儿身体发育是具有程序性的,0~6岁幼儿的发育有两个规律,一个是头尾律,一个是正侧律。
89.20世纪70年代,世界学前教育目标( )A.着重智力开发B.强调培养创造力C.重视儿童个性、情感和社会化发展D.重视儿童全面和谐发展B【解析】从世界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来看,20世纪经历了60年代着重智力开发,70年代强调培养创造力以及80年代重视儿童个性、情感和社会化发展的曲折历程。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开始把儿童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学前教育的根本目标。
92.《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应该重视( )的培养,即儿童的社会、情感、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发展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A.全面发展B.德智体C.儿童个性D.完整儿童D【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这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
也就是说应该重视“完整儿童”的培养,不能片面追求幼儿的特长和技能。
93.从全球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来看,20世纪80年代强调( )A.儿童全面和谐发展B.儿童个性、情感和社会化发展C.智力开发D.培养创造力B【解析】从世界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来看,20世纪经历了60年代着重智力开发,70年代强调培养创造力以及80年代重视儿童个性、情感和社会化发展的曲折历程。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开始把儿童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学前教育的根本目标。
95.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所提出的教育目标中,“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属于( )目标的范畴。
A.智育B.体育C.德育D.美育C【解析】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个性是幼儿德育的重要内容。
103.幼儿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 )和幼儿的个性两个方面。
A.幼儿的特长B.幼儿的智力C.幼儿的社会性D.幼儿的能力C【解析】幼儿德育的目标主要是萌发其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等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勇敢、讲礼貌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这就要求德育内容要包括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和发展幼儿的个性两个方面。
105.以下关于幼儿园美术教育不正确的论述是( )A.帮助幼儿学习、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B.幼儿美术是幼儿个性的表现C.帮助幼儿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D.幼儿美术学科本身的特点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目标制定的重要依据A【解析】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初步的审美能力。
所以A选项错误,其他几项说法均正确。
109.《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 )A.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B.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C.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D.参加游戏和其他各种活动,体验和同伴共处的乐趣C【解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
120.学前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A.教师与儿童的关系B.教师与家长的关系C.教师与教师的关系D.家长与儿童的关系A【解析】师幼关系是学前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124.不属于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上对幼儿园游戏种类进行划分的一项是()A.联合游戏B.规则游戏C.旁观游戏D.独立游戏B【解析】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上把儿童的社会游戏分为非游戏行为、旁观游戏、独立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六种。
128.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教师与幼JL之-N的人际关系B.巩固尊师与爱幼的师生交往关系C.形成完全平等的人与A之J'=-1的关系D.便于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教学活动D【解析】幼儿教师想更好的开展幼儿教育教学活动,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129.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要培养幼儿主动与同伴、老师交往,友好相处,这属于()方面的适应能力。
A.主动性B.独立性C.人际交往D.规则意识C【解析】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要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幼儿主动与同伴、老师交往,友好相处。
132.幼儿天生就充满了好奇,不断探索外部世界。
这说明幼儿是( )A.自然成熟的个体B.自主建构的个体C.依赖环境的个体D.人为塑造的个体B【解析】幼儿的好奇和探索是独立自主性的表现,说明儿童是自主建构的主体。
133.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茶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 )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C.尊重儿童原则D.实践性原则A【解析】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让一日活动发挥一致的、连贯的、整体的教育功能,寓教育于一日活动之中。
139.对客观事物的判断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社会敏感性强的幼儿的认知风格属于( )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冲动型D.沉思型B【解析】场依存型的幼儿对客观事物的判断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社会敏感性强。
141.幼儿的游戏水平具有年龄差异性,在角色游戏中,小班幼儿以模仿为主,大班幼儿则以( )为主。
A.创造B.合作C.模仿D.交往A【解析】幼儿的游戏水平具有年龄差异性,在角色游戏中,小班幼儿以模仿为主,大班幼儿则以创造为主。
144.( )决定机体生长发育的可能性,环境因素决定生长发育的现实性。
A.营养B.遗传因素C.环境D.学习B【解析】遗传决定生长发育的可能性,环境决定生长发育的现实性。
145.先天因素主要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最具重要意义的因素是( )A.成熟B.生长C.遗传D.发育C【解析】遗传因素是先天因素的最重要内容。
152.下列关于制定学前儿童一日生活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幼儿年龄越小,安排的睡眠时间应越短,次数应越多B.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应保证他们的游戏时间C.制订作息制度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差异,如南北方差异D.安排幼儿一日的生活作息制度,要考虑到家长的配合A【解析】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尚未成熟,容易疲劳,需要较长的睡眠时间进行休整,因此,幼儿年龄越小,安排的睡眠时间应越长,次数越多。
155.建立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并亲自主持幼稚园研究工作,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是( )A.陶行知B.陈鹤琴C.张宗麟D.张雪门B【解析】陈鹤琴率先采用实验法在其1923年创立的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南京鼓楼幼稚园开展全方位的研究,1940年,他在江西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公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正式提出活教育的理论并开始系统的“活教育”实验,经过持续多年的教育实践,不断发展完善形成活教育的理论体系。
156.对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的婴儿的行为的研究,常用的方法是( )A.实验法B.观察法C.测验法D.问卷法B【解析】由于观察法不一定需要被观察者用言语作出反馈,适用于不具备言语表达能力的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