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员考试试题

统计员考试试题

统计员考试试题、一、基本概念1、统计的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2、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统计与统计理论的关系;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

3、总体: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就是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4、总体单位:一个统计总体中所包括的单位数如果是有限的,则称为有限总体;如果是无限的,则称为无限总体。

但是,当要研究一个典型企业的内部问题如职工的有关情况时,则该企业的所有职工就成为统计总体,各个职工是总体单位。

5、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6、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有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之分。

事物的品质属性特征,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

7、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2)标志可以分为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联系:1)有许多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2)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由于研究目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也会不同。

8、变异:每个总体单位都具有不同的特征,以区别与另一总体单位。

9、总体、总体单位、标志的区别?在一个总体中,每个总体单位都具有不变标志与可变标志。

不变标志是指对所有总体单位都有完全相同的具体表现的标志,正因为具体这个不变标志,才使它们集合在一起构成同质总体;可变标志是指在总体单位之间具有不同标志表现的标志。

例如,对某地区所有工业企业这个总体来说,其不变标志是“某个地区”、“工业”,这两个标志对总体各单位做了具体的界定,构成企业的同质性;而每个企业的职工人数、产量、产值等都可能不同,是可变标志,它们构成总体单位的变异性。

总体的同质性和总体单位的变异性是进行统计核算的条件。

把总体、总体单位、标志三个概念联系起来,基本特征如下:1)同质性2)大量性别3)差异性。

10 、变量:指可变的数量标志。

变量值是指可变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

按变量值的连续性可把变量分成连续变量和分散变量。

连续变量的数值是连续不断的,相邻的两个值之间可作无限分割,即可取无限个值。

11 、统计工作的任务?1)为党和政府决策管理提供依据;2)为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提供信息3)为社会公众了解国情、参与社会活动提供资料。

4)为科学研究、国际合作提供数据。

12 统计工作的过程?是经过统计设计到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最后通过统计分析而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

二、统计指标1、指标的含义?统计指标是社会活动的基本单元,它包含指标名称、计量单位、计算方法;还包含了时间限制、空间限制和指标数值三个要素。

2、统计指标的特点?1)同质事物的可量性。

2)量的综合性。

3、统计指标的种类?1)按统计指标所说明的总体现象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外延指标)和质量指标(内涵指标)。

2)按统计指标的作用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四类。

4、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最基本的综合指标,用绝对数表示。

5、总量指标的分类:一是按内容分,一是按时间分。

1)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2)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段时期内累计规模的总量指标。

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时刻状态上规模的总量指标。

6、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1)、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成正比,时间越长,时期指标数值越大,反之则越小;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的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2)、时期指标是各期数值可以相加,表示现象在长时期内发生的总量;时点指标的数值不能相加,因为相加的数值没有实际意义。

7、计量单位的分类:实物单位、价值单位、时间单位。

8、相对指标=比数/基数9、相对指标的作用:1)可以反映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程度,说明总体现象的质量、经济效益和经济实力的情况。

2)利用相对指标可以使原来不能直接相比的数量关系变为可比。

3)相对指标可以表明事物的发展程度、内部结构以及比例关系。

10、相对指标的种类:相对指标由于研究的目的和相比基础的不同,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相对数。

归纳起来有两类:一是同一总体内部之比,二是两个总体之间对比。

1)属于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有: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机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四种。

2)属于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有:比较相对指标和强度相对指标两种。

11、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公式: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完成数/计划数*×××12、* 例题:某厂甲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降低率为×××,实际成本降低率为×××,则:甲种产品成本降低率计划完成程度=(100-6)%/(100-4)%*×××=×××/×××*×××=×××,该厂甲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超计划降低×××13、比较相对指标公式:比较相对指标=某条件下的某类指标数值/另一条件下同类指标数值。

14、平均指标:是将一个总体内各个单位15、* 例题p23,算术平均数的特点是各变量出现的次数相同:某厂一生产组建名工人,日加班零件数量为×××件、×××件、×××件、×××件、×××件,则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件数为:7+20+22+24+27/5=2216、* 例题p27,* 例题练习册p14、10题1、统计调查:统计调查包括搜集原始资料和搜集次级资料两种。

统计调查搜集的主要是原始资料。

统计调查是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础。

2、统计调查的种类:1)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按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分类的。

非全面调查,是对研究总体现象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在我国,非全面调查指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等几个调查方法。

2)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是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类的。

不连续调查是间隔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所作的调查,一般是为了对总体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进行研究。

3)统计报表调查和专门调查,是按调查组织方式的不同分类的。

专门调查主要有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等。

3、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调查单位就是所要调查对象总体中的个体,例如,为了研究某市百货商场的经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需要对全市百货商场进行全面调查,那么,该市所有的百货商场就是调查对象,每一个百货商场就是调查单位。

又如,在全市小健康状况调查中,全市所有的小学生是调查对象,全市的每一个小学生是调查单位,而每一所小学是报告单位。

4、调查表一般由表头、表体和表脚三个部分组成。

5、统计调查方法:常用的有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6、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人口普查10年一次,工业普查5年一次,普查5年一次。

7、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所有调查的总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

8、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调查总体中抽出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取得的样本资料推算总体数值的调查方法。

9、典型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出个别或少数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的周密的调查研究。

10、统计调查误差:是指调查所得的统计数据与调查总体真值的差别。

统计调查误差分为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登记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个有关部门环节上的工作不准确而产生的误差。

代表性误差,是指用部分总体单位的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时,估计结果同总体实际1、统计整理:是统计由对个别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对总体现象的认识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和深化,又是统计分析和预测大基础和前提。

2、统计整理的内容:1)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

2)对各项指标进行总行汇总。

3)将汇总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与分析表。

4)对统计资料进行统计积累。

3、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4、统计分组的作用:1)对于零星的、分散的统计资料,经过统计分组整理后,可以发现其特点和规律。

2)可以将复杂的社会现象划分为性质不同的各种类型。

3)可以分析总体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情况。

4)可以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5、统计分组方法:1)按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分组。

按品质标志分组就是用反映事物的属性、性质的标志分组,它可以将总体单位划分为若干类型。

按数量标志分组是用事物数量的多少作为标志进行分组。

6、次数/频数:各组按顺序排列的基础上,列出每个组的总体单位数,就形成一个数列,称为分配数列,或次数分配,各组的总体单位数叫次数或频数。

7、分配数列的组成要素:分组和次数。

8、分配数列的分类:根据标志的特征不同,可分为品质数量和变量数列。

按品质标志分组,观察总体各单位分配情况的分配数列叫品质数列。

变量数列是按某一数量标志分组的,观察总体各单位分配情况的分配数列,如按职工人数分组的企业单位数。

9、组距与组数:组距是指每个组变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一般把最大值叫组的上限,最小值叫组的下限。

10、频数和频率: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分布、次数。

频数愈大,该组的标志值对总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大;反之,就小。

频率是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相比。

五、时间数列1、时间数列的种类:按其排列的统计指标不同,可分: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平均数时间数列三种。

其中,绝对数时间数列是基本数列,其余两种是派生数列。

2、时间数列的特点:1)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其和表示现象在更长时期内的发展总量;2)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时间长短有直接联系。

在时期数列中每个指标所包括的时期长度叫做“时期”。

除个别指标数值可能出现负数外,一般来讲时期愈长,指标数值就愈大,反之愈小;3)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通常是通过连续不断的登记而取得的。

3、时点数列:<4、时点数列的特点:1)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不能相加;2)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3)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通常是通过每隔一定时期登记一次取得。

5、发展水平:是计算其他动态分析指标的基础。

6、序时平均数p72:根据间隔不等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方法可采用以每次变动持续的间隔长度为权数(f)的加权算数平均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