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导读》课程学习心得我喜欢文学,从小就喜欢。
在高中之前,我一直以为我可能会做个作家。
可是命运鬼使神差的让政治课绊了我的脚,于是我毅然决然的投靠了理科。
在化学元素、物理公式的摧残下,我仅存的一点文学气息一点点消失。
即使偷偷的恶补几本名著,也还是阻扰不了理性思维的形成。
就这样,我与文学渐行渐远。
再后来就是来到大学,被调济的专业注定没什么趣味。
直到看到这门《中国现代经典导读》,我便扑身过来。
刚开始,我对这门课是挺失望的。
本以为会专注于讲解作品的我觉得,这门课东拉西扯,不知所谓。
可后来我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浅薄,没有作家生平的介绍怎么能更好的理解作品本身呢?于是我便喜欢上了这门课,以至于找不到逃课的理由。
而后我便从这门课中学到很多很多。
记忆有限,我只能尽我所能写下些我记忆犹深的东西。
第一节课介绍的是我们熟悉的现代文学家——鲁迅。
90后是摆脱不了鲁迅的,并不是我们有多爱鲁迅,而是因为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的语文课本,无论是什么版本也无论怎么改革,都绝对不会少了鲁迅的作品。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家中我最为熟悉的一个了,他的为救国救民弃医从文的勇气鼓舞了很多当代人,为救国救民弃医从文的爱国精神、拿笔杆为武器捍卫国家尊严的爱国精神感染了很多当代人。
这些都是从小学就形成的对鲁迅先生的印象。
可我不喜欢他,虽然他横眉冷对,狠狠鞭挞中国人的劣性,可谓是“中国的一面照镜子”。
因为他的作品苦涩难懂,还总打着官方正统的旗号。
当然他苦大仇深,跟有人欠他钱似的表情也是一个原因。
上了这次的选修课,我对鲁迅有了新的认识。
特别是鲁迅给许广平的情书,那么甜密,那么开放,一点都不似那个苦大仇深的鲁迅,真是让我笑掉了大牙。
当然鲁迅先生对孩子的热爱也都一点一点的给了我一个立体的鲁迅——很有爱,很可爱。
另外老师还讲了鲁迅与朱安的事。
鲁迅现在对朱安的薄情,曾被很多人拿来与胡适做比较,被很多人诟病过,但我认为继续维持不幸的婚姻更是一种折磨,两个没有共同话题,没有共同理念的人,该如何扶持走完一生。
经老师介绍也了解到,鲁迅也并非对朱安薄情,为了保全朱安的名声,并没有与朱安离婚。
当然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许广平的伟大。
鲁迅与朱安的婚姻是不幸的,与许广
平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婚姻。
从介绍鲁迅与许广平及孩子的幸福生活,以及后来周海婴的回忆,鲁迅先生在我心中的形象得到了很大加分,我决定去读读。
紧接着介绍了,跨世纪的文学家——冰心先生。
现代少有的女著名文学家。
在此老师讲的“幸福家庭对于冰心成长的重要性”让我领悟很多。
我觉得童年的幸福,真的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我在此庆幸我的童年还算天真烂漫。
另外,冰心与巴金先生的友谊是一段佳话。
提高冰心也必提到巴金。
巴金先生同样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文学家。
所以现代文学经典导读,当然也介绍巴金,在讲到巴金的时候,我颇为惊叹的是,原来《家》的故事的原型是巴金先生的“家”。
对《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所以了解一部作品,了解写作背景、了解作者是十分重要的。
以前对巴金先生的作品只知道,激流三部曲和爱情三部曲。
对老师介绍的《寒夜》一无所知。
看了一点片段,觉得很有味道,就决定拜读一下。
不过,关于巴金我有点失望的是,老师没有讲巴金的《随想录》,要知道这里面关于文革的事可是很有启发的。
当然在这我要发个牢骚,关于文革的事我觉得我们国家做得还不够,那段沉痛的历史,到现在我还无从了解,也不知从何了解。
然后是徐志摩吧。
讲徐志摩,就要讲林徽因,这无可厚非。
当然他和他原配的那段故事也挺吸引人——不喜欢她,但是还做爱。
这可能说明了男人用下半身思考的劣性吧。
别的没什么好说。
恩,还有郁达夫的少年骚动,老舍的祥子,曹禺的话剧,或多或少都有拜读,印象不算深刻。
然后是张爱玲。
凄惨的身世依然是对她的灵魂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当然她跟胡兰成的爱情也是一个亮点。
不过被抛弃的后果注定折射在她的作品里,我觉得她的作品总是质疑爱情,但又输于爱情。
最后是钱钟书吧。
很喜欢他,不管是“蛋与鸡”的幽默与避世,还是《围城》的实力,都很喜欢。
喜欢他文思泉涌的各处引用,喜欢他安心的文学研究,喜欢他对妻儿的爱…实在是楷模来的。
在这门课上,我对一些现代文学家增加了认识。
这些是我在上这门课程之前无法学来的,上完这门课程,虽然还不能说提高了文学素养,但绝对提高了文学兴趣。
上这门课最开心的事是,每次上完课我都会急切的想到图书馆找相关的书
阅读。
真的现在有很多书非常的想拜读,比如想看张爱玲的《色戒》,对比一下与电影的区别,为什么说李安呈现的《色戒》比原著精彩?,想看郁达夫的《沉沦》,看看他青春期的骚动,想看钱钟书的《围城》想看老舍先生的《我这一辈子》等。
总之这门课,我学的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