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课件
[天涯]
天边,极远的地方,相对于故乡较远的 地方
细细品味
枯藤∕老树∕昏鸦
•首句写到了哪些景物?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 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苍老干枯的树上,缠绕着 苍老干枯的藤。黄昏时的乌鸦哀鸣着,寻找着自 己的窝巢。 •烘托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创设出了一种怎 样的氛围?)
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 个各自独立的意象,把它们糅合在一起,着 力渲染,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 烘托出一个完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
学习思考
• 1、这首小令哪几句是写景的?哪几句 是抒情的? • 2、写景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的什么 特点? • 3、写景与抒情是什么系?抒情的语句 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 4、第二句写景与一、三句写景是什么 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学习思考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荒凉
恬静 凄凉
对比 反衬
当堂检测
1.《天净沙· 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 小令 。天 曲牌名 净沙是 秋思是散曲的题目 。 2.《天净沙· 秋思》作者马致远 ,是元代著 名 杂剧作家 、散曲家 。他与 关汉卿、郑光祖、白朴 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的《天净沙· 秋思》 被称为“ 秋思之祖 ”。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 的景象是: , 最能触发旅 枯藤、老树、西风 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 体现“思”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字的一句是: 。
作者:马致远
●马致远:
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 人,生卒年不详,元代杂剧作家、散曲家。 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白朴、郑 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杂剧以《汉宫 秋》最著名,散曲存《东篱乐府》一卷。
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 秋思》被誉为“秋思 之祖”,天净沙是 曲牌名 ,秋思是题目 。
● ●
萧瑟凛冽的秋风,吹打着孤独的旅人,掀起他单 薄的衣襟。孤独的旅人骑着孤独的瘦马,蹒跚走 在羊肠古道上。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最后一句还是在描写景致么? 抒情 •抒发了旅人怎样的情感? 思乡——面对昏鸦归巢,小桥人家,孤独的旅人愈 加孤独,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多么希望前面就是 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却远离亲人,浪迹天涯,漂泊 在荒远的他乡。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夕阳正逐渐沉到地平线下去,此时,正是人 们停止劳作,从田间、街坊归家歇息的时候。 连乌鸦也在此时纷纷回飞,到枯藤缠绕的老 树上,寻找自己的窝巢。小桥流水边上的人 家,也飘出了袅袅炊烟,等待劳累了一天的 家人回到温馨宁静的家。面对昏鸦归巢,小 桥人家,孤独的旅人愈加孤独,思乡之情也 愈加强烈。多么希望前面就是自己的家啊!可 自己却远离亲人,浪迹天涯,漂泊在荒远的 他乡,难怪要悲痛欲断肠了。
杂剧和散曲简介:
• 杂剧: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戏曲形式。它每本四 折,或加楔子(序幕),每折限用一个宫调; 角色分旦、末、净、杂四类。元杂剧和散曲著 名作家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 元代杂剧有名的作品有关汉卿的《窦娥冤》、 马致远《汉宫秋》和王实甫的《西厢记》。 • 散曲:曲的一种形式,用于抒情、写景、叙事, 与剧曲的区别在于只有唱的部分,没有宾白科 介。
小桥/流水/人家
•“小令”的第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 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桥。水 边桥边的人家,一缕袅袅炊烟飘出屋外。
•这样的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像一幅一幅幽远恬静的水墨画,给人温馨恬淡 之感。
古道西风瘦马
(“我”的境况)
小桥流水人家
对比
(别人的生活)
•通过对比,更能衬托出游子在客途中的 孤苦寂寞的心情。 侧面描写 •概括第三句诗中所描写的景致。(可以加 入合理的想象)
•
• 最后两句,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点 出了时间,并照应了上文的“昏”字。“断肠”句直抒胸臆:游子 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 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 罗列,就把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有情有景,情景交 融。因此,被后人称赞为“秋思之祖”。
写
托烘
景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抒
情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思 乡
断肠
情景再现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
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 巢的乌鸦 ● 小桥下, 流水潺潺,旁边有几 户人家 ● 在古老荒凉 的道路上,秋风萧瑟, 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 我蹒跚前行。 ● 夕阳 向西缓缓落下,悲伤 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
昏鸦
元曲: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 的体式,如唐诗、宋词、元曲。《天净沙•秋思》就 是元曲中的一首佳作。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 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 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小令在元代又名“叶 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 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 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 字数、句数、平仄、韵脚。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 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 例外的。《天净沙•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小令。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老)树(昏)鸦 (枯 )藤( 流)水(人)家 (小 )桥( 西)风(瘦)马 (古 )道(
理解词意
[枯藤] [昏鸦]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断肠人]
干枯的枝蔓 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住户、农家。 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 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骨如柴的马 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 天涯、极度悲伤、流落他乡的旅人, 因为思乡而愁肠寸断
天 净 沙 · 秋 思
马致远
文本背景
元曲
作者:马致远
关于元曲
• “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元曲 继唐诗宋词后兴起, 是元代的新诗体。 杂剧
•
元曲
散 曲
套数: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
相联而成的组曲
小令:又名“叶儿”,只有
一个曲子,相当于一首诗或 一阕词。由于它是能唱的文 字,故就有不同的曲调。每 个曲调有一个名称,叫曲牌
写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 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 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平, 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 沙· 秋思》 。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秋思
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
秋思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绘景 秋原黄昏行旅图
(断肠)人(在天涯) --------写人 (点睛之笔) 言简意丰 多方映衬 情景交融
天净沙· 秋(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枯藤
小桥 流水 人家 西风 瘦马 老树
古道
小结
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了游子的客愁和乡思。“枯藤” 一句写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哀鸣,渲染出一 种萧瑟荒凉的环境,含蓄地表示出了游子无家可归之意。“小桥” 一句推出一幅恬静温馨的画面,与前两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引 动游子的乡思。“古道”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 跋涉而累瘦了,从侧面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