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目标1.在理清情节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人物性格变化的过程。
2.体会环境描写在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
3.把握小说官逼民反反封建主义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3课时。
讨论法、点拨法、讲授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直、乐于助人的品格。
教学重点1、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抗争的思想性格转变过程。
2、鉴赏“风雪”、“山神庙”的景物描写,以及关键的人物、细节安排,领会其对推动情节、渲染气氛、刻思形象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从情节线索走向看人物性格发展。
思路与方法1、布置预习:结合预习提示,熟悉课文故事情节,初步了解人物性格特点,运用学过的知识,体会景物及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结合读书活动指导阅读《水浒》(最好为金圣叹评本),或组织学生课前观看中央电视台摄制的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第四回至第六回,了解与本文有关的故事内容。
第一课时一、秀——表达能力展示二、馈——批改反馈,查缺补漏三、学——自主学习,获取新知阅读课文,概括本文故事情节。
四、讲——归纳总结,答疑解惑(一)、关于作者施耐庵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人。
曾考中进士,作过两年官,后弃官回乡闲居,从事写作。
(二)、关于《水浒传》章回体小说(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它反映的是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
南宋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便开始在群众中流传。
宋元时,女真、蒙古贵族先后南侵,广大人民处于阶级和民族双重压迫之下。
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好理想,寄寓于“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起义英雄形象中,于是关于水浒的故事,便越流传越丰富。
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改编写成了《水浒传》。
它最早的本子,出现在元末明初。
(三)、与课文有关的一些情节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
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
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
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
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
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
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
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一起学习这篇文章。
(四)、阅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林教头沧州遇旧(1)开端陆虞侯谋害林冲(2-5)发展林教头接管草料场(6-9)再发展风雪夜山神庙复仇(10-12)高潮和结局(五)、小结。
明确小说情节划分的技巧。
板书设计林教头沧州遇旧(1)开端陆虞侯谋害林冲(2-5)发展林教头接管草料场(6-9)再发展风雪夜山神庙复仇(10-12)高潮和结局五、背——感悟记忆,及时沟通六、考——提问考查,强化运用七、练——巩固知识,举一反三1.完成相关习题。
(1)找出本文有关林冲的一些事件。
(2)从一些事件中探寻林冲的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一、秀——朗读者:表达能力展示二、馈——批改反馈,查缺补漏三、学——自主学习,获取新知四、讲——归纳总结,答疑解惑(一)、分析林冲性格1.文章开头交代与李小二相遇,从中表现了林冲哪些性格特点?明确:(1)与李小二东京相识的过程,反映出林冲的正义善良,侠义济困,这是林冲最终上梁山的思想基础。
(2)、当李小二询问林冲“恩公不知为何事在这里?”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六后久后如何。
”林冲明明知道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受了这一场官司,刺配沧州。
可一个“恶”字,便可看出林冲还认为自己冒犯了高太尉。
这一句就表现出了林冲的安分顺从,委曲求全。
“隐忍”是林冲此时思想的基础。
2.林冲已被无辜陷害,刺配沧州,但他并无反抗复仇之意,只是安于现状,委曲求全。
尽管这样,高俅一伙仍不放过他,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密谋陷害林冲。
当林冲听说此事之后反映如何?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明确:(1)当林冲证实来人就是陆虞侯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先是“大惊”,后是“大怒”。
大惊:没想到,自己一忍再忍,委曲求全,只是要服完刑期后与家人团聚,而高俅等人仍要“置之死地而后快”。
大怒:一忍再忍后换来如此结果,只有全力抗争,可能还有一丝活路。
(2)林冲知道仇敌已到,便“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
”“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第二天,“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
”这说明林冲心中已有反抗之意。
而“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又说明林冲反抗并不坚决,幻想隐忍,委曲求全。
3.林冲被换去看守草料场的态度和到后的自白,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明确:他回答管营:“小人便去”。
他与李小二道别时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
看到自己将要长住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还想“待雪睛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出门买酒御寒,不忘盖火,掩门,上锁;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庇佑什么,庇佑林冲能安稳度过刑期,一家团圆。
危险已越来越近,林冲却仍心存幻想。
沽酒回来,看到草厅倒塌,第一件事是探身去摸摸火种是否熄灭。
在接管草料场这件事中,再次看到林冲的安分顺从,随遇而安。
4.林冲是怎样由一忍再忍变为忍无可忍,怒杀奸贼的?明确:山神庙外的一场“隔墙戏”让林冲彻底清醒,自己的一忍再忍,换来的是仇人的一再陷害,必致己于死地,若想活命,只有反抗。
所以林冲才会奋起抗争,义无返顾地手刃奸佞,投东而去,坚定地走上了反抗之路。
5、回首看看林冲走过的路,从东岳庙到梁山泊,是什么原因使这样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了杀人反抗的路?你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吗?明确:“逼”。
高俅一步一步逼,逼到野猪林,逼到草料场的火海。
林冲则能忍则忍,忍过了东缸庙,忍过了野猪林,退缩到了山神庙里。
等他知道再忍便是葬身火海时,他如梦方醒,面对“逼”,“忍”不是办法,唯有“反”才能生存。
(二)、延伸林冲的性格具有的典型意义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提示: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
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
像林冲这样的人尚无法维持安定的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可见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腐败。
林冲这样性格软弱的人也被逼上梁山,可见封建统治阶级残害人民凶恶残酷。
(林冲上梁山,关键是“逼”,官逼民反)《水浒传》就用以林冲为代表的梁山好汉的“逼上梁山”的过程,昭示着它的深刻主题:“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五、五、背——感悟记忆,及时沟通六、考——提问考查,强化运用七、练——巩固知识,举一反三1、怎样理解本文的标题?2、在火烧草料场中,有一段“隔墙戏”,虽未说明每句话是谁说的,但细心一辨,就知分晓,请同学们试着判断一下。
3、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分析这些语句的作用。
板书设计逼上梁山山神庙复仇陆谦到沧州(奋起反抗)(抗争意识)官逼民反①社会黑暗官府腐败②反抗必然性(反抗不坚决,隐忍)(正义善良,侠义济困)(正直,性急,心细)(安分顺从,委曲求全)(随遇而安,委曲求全)第三课时一、秀——朗读者:表达能力展示二、馈——批改反馈,查缺补漏三、学——自主学习,获取新知四、讲——归纳总结,答疑解惑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描写“风雪”的句子。
1、直接描写风雪。
课文有三处对风雪进行直接描写。
①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范围之广。
②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选题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③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两处的两个“紧”字,就把一场越下越大的雪,描写得非常清楚。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问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
写林冲则神庙里,“先取下毡签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
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
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结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3.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二是推动情节发展,三是烘托人物形象。
第一点,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
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
这时,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奔上梁山,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第二点,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
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
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
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为了避风雪,陆虞侯一伙才直奔庙里来等等。
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点,风雪中的林冲,一系列动作表现了他的心细、随遇而安、委曲求全、反抗的义无反顾。
板书设计正面描写渲染浓重气氛——悲壮推动情节发展侧面衬托烘托人物形象——随遇而安、委曲求全、奋起反抗五、背——感悟记忆,及时沟通六、考——提问考查,强化运用七、练——巩固知识,举一反三练习册题;预习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