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内部测试卷历史24.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25. 《明太祖宝训》指出,“我国家赋税制度已有定制,樽节拥堵,自有余饶。
减省徭役,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使游惰皆尽力田亩,则为者疾而食者寡,自然家给人足,积蓄富盛。
尔户部政当究心,毋为聚敛,以伤国体”。
明朝政府推行的这一政策A.推动了全国统一税制的形成和长期稳定B.适应了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C.有利于培植明朝政权的经济基础D.推动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和农村市场的兴旺26. 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在讨论雅典政治文明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些学者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而这些人只占居民的少数,妇女、外邦定居者、奴隶都对政治事务没有发言权。
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
这两种观点A.掩盖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 B.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C.有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 D.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27.下表汇总了新中国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最A.突出了中共在抗战的地位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C.肯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 D.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28. 据《三国志》记载,阮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行己寡欲,以庄周为模。
”最能与阮籍的行为理念产生共鸣的观点是A.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B.存天理,灭人欲C.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D.越名教而任自然29. 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政治目标是A.结束满洲贵族的统治B.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性C.实现民主政治D.平均地权解决国民生计30. 下列是近代前期列强侵华战争形势图的局部,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①③②④D.④③②①31.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说:“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
’’这一形势出现的背景是A.国民革命运动不断深入B.南方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创立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D.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32. 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
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礼乐与法制并举C.融合诸子百家思想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33. 胡适指出,“……评判的态度含有几种特别的要求:(1)对于习俗相传下来的制度风俗,要问‘这种制度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2)对于古代遗传下来的圣贤教训,要问‘这句话在今天还是不错吗?’(3)对社会上糊涂公认的行为与信仰,都要问‘大家公认的,就不会错了吗?人家这样做,我也该这样做吗?”材料中胡适强调的是A.对古代制度的彻底否定B.对事物的评判要依据现状C.不很相信存在过的事物D.对事物怀疑、质疑的态度34. 毛泽东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这表明他认为:A.分封制优于郡县制B.郡县制优于分封制C.儒家远比法家高明D.法家才是思想正统35. 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
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①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②7世纪初期③20世纪初期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40.(25分)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变化是经济变革的重要体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以来,美洲白银源源不断输入中国,它们很快进入国家的贡赋体系,并为国库、皇帝和权贵所囤积。
对于绝大多数生产者来说,换取白银的主要目的是缴纳赋税和贡赋,而非资本的增长。
许多人日常生活基本上与市场没有联系,白银之类的贵金属在这里基本上成为一种权力、礼仪象征物,恢复其物质的特性,丧失其货币的功能。
(据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等整理)材料二1902年梁启超认为,“政府之义务虽千端万绪,要可括以两言,一日助人民自营力所不逮,二日防人民自由权之被侵而已。
”因此他主张将“凡事业之性质,不能委诸个人者”、“凡事业为公益起见,不宜委诸个人者”、“凡国人所不欲办之公益事业”三类企业交由政府举办。
1910年他又提出,“今日政府之弊,在宜干涉者而放任,宜放任者而干涉”,他举例说到,“当局者与民争利,侵入私人营业区域”、“当局者别怀私意而以国帑谋其私益”。
(据梁启超《论政府与人民之权限》等整理)材料三(1)世界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导致“16世纪以来美洲白银源源不断输入中国”?(2分)据材料一概括说明,为什么输入中国的白银基本丧失了货币功能?(4分)(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经济思想。
(3分)并据此评述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任评一项)。
(6分)(3)据材料三,指出1984年中国经济生活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4分)美国学者科斯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改革是“北京主导的由上而下的改革和地方及民间力量推动的由下而上的改革”合力推进的,从1978~1984年这一时段中任举一例佐证该观点。
(6分)41.(12分)近代以来上海经历了沧桑历程,发生了巨大变迁。
请阅读下列材料。
李鸿章建立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是中国首家机器棉纺织工厂。
当时洋布进口不断增长,(1872年的1224万匹增到1890年的1556万匹)郑观应为此提出:“筹一暗收利权之策,则莫如加洋布税,设洋布厂”,李鸿章指派他筹建织布局,郑提请“给十五年或十年之限,饬行通商各口,无论华人洋人均不得限内另自纺织……后患庶几可免矣”。
结果李鸿章给予了十年专利权。
上海机器织布局历经十余年几次筹资失败,最终在1889年开工,年产24万匹布。
其优厚的利润,吸引了许多华商酝酿建厂,由于织布局十年专利,在上海也仅有少数以织布局分局等形式建立。
1893年织布局毁于火灾,第二年李鸿章下令在原址建立华盛纺织总厂,但不久上海“洋厂林立,华厂独受其挤”,1900年变卖他人。
(1)结合历史背景,解读从上海机器织布局到华盛纺织总厂的变化历程。
(12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请从下面所给的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选定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所答第一题评分;多答按所答第一题评分。
45.(15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
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
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
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
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9分)(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6分)46.(15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辛亥革命爆发后,山东巡抚孙宝琦曾致电清内阁,阐述对时局的看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顷者,宪法信条,业经颁布,君权削尽,仅存皇位,而各省不知信从,反多独立。
……重以土匪峰起,列强环伺,瓦解瓜分,危在旦夕。
……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
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
……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实行公天下,宣布共和。
——孙宝琦致内阁电(1911年11月11日)(1)概括指出孙宝琦的电文反映了哪些史实。
(9分)(2)结合史实,说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各省民情”的。
(6分)47.(15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938年7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对中国抗战将面临的国际形势做过预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苏俄不会单独出兵;②英国将在远东进行妥协外交;③美国不会单独干涉远东问题;④国联无力干涉。
——据鹿锡俊《国民政府对欧战及结盟问题的应对》(1)试分别说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做出上述预测的依据。
(12分)(2)概括指出当时苏、英、美三国的政策对远东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费大量财富。
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
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
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
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阐释。
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
他所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道”,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
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家发展的作用。
(6分)历史答案:24B 25C 26---30BDDCB 31----35DCDBD40.(1)事件:新航路开辟。
(2分)原因:当时中国市场化水平低(许多人与市场没联系),白银难以转化为资本;(2分)白银大多被囤积起来,成为权力、财富和礼仪的象征。
(2分)(2)思想:在经济领域应该明确政府的责任(或义务);政府应办好公益事业;政府应扶助和保护私营经济;政府应处理好经济领域与人民的利益关系(或政府不应与民争利、假公济私)。
(每点1分,共3分,任答3点即可)提高”等);(1分)所有制结构多样化(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等);(1分)个人经商潮流兴起(或就业途径增多;就业观念变化等);(1分)人民追求时尚渐成风气(社会风气更加开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