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建业二次结构做法技术交底

河南建业二次结构做法技术交底

河南建业臻悦汇二次结构施工做法一、适用范围适用于河南建业臻悦汇项目使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的砌体工程。

二、进场作业条件1) 主体结构浇筑完成 28 天,且检验批验收通过。

2) 已弹出轴线、墙边线、门窗洞口线、房间规方线、200 控制线等,经复核,办理预检手续。

三、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样板先行→放线定位→基层清理→砌块湿水→砌筑挂线→砌体砌筑→二次结构施工→砌体养护→整改及验收1) 施工准备①进行图纸会审,编制砌体工程施工方案,并经批准;复核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标高是否引自标准水准点或设计指定的水准点;完成进场材料的复验及砌筑浆、砌块的试配工作。

②根据施工方案,组织安全及技术交底,并留存影像资料。

③编制材料计划、劳动力计划,准备好材料堆场及加工场地;准备好所需施工机具,并安排好相应水源、电源、照明。

④现场砌块存放场地应夯实,平整,不积水,码放应整齐。

砌块堆放应下垫上盖,摆放高度不能超过 2m,装运过程轻拿轻放,避免损坏。

选择堆放位置应合理,避免或减少二次倒运。

采用移动式堆砖平台垫底,便于叉车转运,减少人工搬运造成的损坏。

⑤材料进场要求:A. 砌体结构工程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性能型式检测报告。

砌块检测报告检测项目及指标应符合虞城墙改部门政策要求,一般包括抗压强度、干燥收缩值、抗冻性、导热系数、外观质量、块型尺寸等检测数据。

B. 砌块进场时,现场应对其外观质量、龄期和规格尺寸进行检查。

填充墙砌块为精准砌块,尺寸偏差≤2mm。

所用砌块龄期至少在 28 天以上。

砌块进场至上墙之间堆放时间建议不少于 30 天。

砌块强度不得小于 A3.5级且满足设计要求。

C. 现场堆放的加气砼砌块应做标识牌,注明进场日期、龄期以及检验情况、拟使用部位。

D. 砌筑砂浆品种、强度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在砂浆中掺入的砌筑砂浆增塑剂、早强剂、缓凝剂、防冻剂、防水剂等砂浆外加剂,其品种和用量应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验和试配确定。

产品性能型式检测报告现场材料标识牌⑥砌筑前,根据砌筑、灰缝等模数进行排块,配置相应的排砖图及二次结构布置图,并现场在相应位置张贴,对工人实时交底;绘制要求如下:A. 内容包括砌块尺寸、灰缝厚度、顶部空隙和墙根部导墙高度。

B. 尽可能采用主规格砌块,减少半砌块的数量。

C. 水电定位、门窗及预留洞口、预埋件定位清楚。

D. 标明灰缝中应设置拉结钢筋的部位。

E. 特别对转角墙、丁字墙、十字墙组砌方式在排砖图中均应详细绘制。

F. 砌体立面及二次结构(构造柱、圈梁、过梁、混凝土带等)均有明确标识。

⑧砌体加工:设置砌块集中加工场地,通过排砖图识别各堵墙体中非标砖的尺寸和数量,形成统一的下料单,集中下料,统一配送;配砖应采用整砖切割。

破裂、不规整的砌块可集中后,切割成方正小规格使用;切割应采用切断器机械切割,严禁采用斧头进行砍砖,以保证切口平齐。

非标砌块集中加工需使用手锯进行切割,不得使用斧头进行砍砖处理。

⑨植筋A. 定位必须准确,植筋前必须应用气泵、钢丝刷将孔清理干净,做到孔内清洁干燥,后再用棉丝沾丙酮清刷孔壁。

B. 埋植用的钢筋必须清理干净,打磨出光泽;锚固用胶需有产品合格证,各项技术指标应达到规范定的数值,锚固用胶必须严格按产品说明配制使用。

C. 植筋胶注入孔内至外表面 1/3 处;再用棉球沾丙酮将钢筋的植入端擦拭净,沿着一个方向旋转将钢筋插至孔底至胶溢出为止。

植筋胶固化之前,不得扰动。

D. 当拉结筋、过梁、构造柱等植筋完成后,应进行抗拉拔试验。

E. 植筋孔竖向间距不大于620mm,与灰缝位置对应,距墙皮不小于 15mm。

F. 植筋锚固长度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要求,一般墙筋埋植深度≥60mm,梁筋埋植深度≥150mm。

圈梁钢筋植筋深度≥15d。

G. 钢筋锚固工作完成后,经自检合格后,报请有关单位验收,按照 1%的抽检率随机对植筋进行拉拔试验,并做好拉拔试验记录。

拉拔荷载检验值应取 0.9As ×fyk(As-钢筋截面积,fyk-钢筋强度标准值)。

⑩墙体底部导墙浇筑:有防水要求的厨房、卫生间、阳台、露台、上人或非上人屋面、管道井等部位周边不低于 200mm(模板支设高度按照250mm)高混凝土导墙浇筑完毕。

⑪ 二次结构:构造柱钢筋绑扎,隐检验收完毕;二次结构及墙体的拉结钢筋按要求绑扎完成并验收完毕。

2) 样板先行①砌体工艺样板验收完毕,方可进行大面积砌体砌筑。

②工艺样板应包含有代表性的部位的砌体的砌筑方法,有代表性的门窗洞口的处理,填充墙底部混凝土导墙的浇筑、顶部的处理以及构造柱、圈梁、过梁的处理,预埋箱盒的处理,砌体开槽的修补。

3) 放线定位①复验:进场作业前应对基准控制线、砌筑控制线进行复验。

②立皮数杆:宜用 30mm×40mm 木料制作,皮数杆上注明门窗洞口、拉结筋、圈梁、过梁的尺寸标高。

皮数杆间距不超过 15m,转角处均应设立,一般距墙皮或墙角 50mm 为宜。

皮数杆应垂直、牢固、标高一致,经复核,办理预检手续。

间距不超过 15m 设立皮数杆,并拉双线。

4) 基层清理①在砌筑砌体前应对墙基层进行清理,将楼层上的浮浆、灰尘清扫冲洗干净,并浇水使基层湿润。

②根据最下面第一皮砖的标高,拉通线检查,如水平灰缝厚度超过 20mm,用细石混凝土找平,不得用砂浆找平或砍砖找平。

5) 砌块湿水①砌块湿水: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或普通砌筑砂浆砌筑时,应在砌筑当天对砌块砌筑面喷水湿润,含水率不应大于15%~20%;砌筑时必须保证所有的四个砌筑面湿水,检查表现为:水浸深度约 8~10mm。

②砌筑时应注意砌筑砂浆铺设长度不应大于 0.75m,避免因砂浆失水过快引起加气块砌筑前表面湿润,加气块表面水侵深度为8~10mm 砌筑时铺浆长度不超过750mm,过长引起灰缝开裂6) 砌筑挂线①在皮数杆上标出砌块的皮数及灰缝厚度,并标出窗台、洞口及墙梁等构造标高。

②根据要砌筑的墙体长度、高度试排砖,摆出门、窗及孔洞的位置。

③砌砖过程一定要跟皮数杆带线,要求“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平齐”,并按墙体的轴线、标高和皮数杆、拉垂直、水平建筑线。

④每层砌块均应拉通线砌筑,控制灰缝水平。

⑤在墙体端部、转角、构造柱、门窗洞口等处设置垂直线控制墙体垂直度。

根据皮数杆确定各皮高度、水平、竖向控制线挂线砌筑。

砌筑时要把基层清理干净,满铺砂浆进行找平,厚度控制在20mm左右。

加气块表面湿润,砌筑时双面挂线。

墙体端部、转角、构造柱、门窗洞口等处设置垂直线控制墙。

皮数杆确定各皮高度、水平、竖向控制线挂线砌筑7) 砌体砌筑(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①砌块排列上、下皮应错缝搭砌,搭砌长度一般为砌块的 1/2,不得小于砌块长度的 1/3,也不应小于 200mm,竖向通缝不应大于 2 皮砌块,不得混砌。

如果搭错缝长度满足不了规定的压搭要求,应采取压砌钢筋网片的措施。

②外墙转角及纵横墙交接处,应将砌块分皮咬槎,交错搭砌;砌体垂直缝与门加气块气体组砌方式示意图:③砌体水平灰缝厚度一般为 15mm,垂直灰缝宽度为 20mm。

大于 30mm 的垂直缝,应用 C20 的细石混凝土灌实。

④铺砂浆:将搅拌好的砂浆,通过吊斗、灰车运至砌筑地点,在砌块就位前,用大铲、灰勺进行分块铺灰,较小的砌块量大铺灰长度不得超过 1500mm。

⑤砌块就位与校正:蒸压加压气混凝土砌块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筑砂浆或普通砌筑砂浆砌筑时,应在当天对砌块砌筑面喷水湿润,冲去浮尘,清除砌块表面的杂物后方可就位。

每层开始时,应从转角处或定位砌块处开始;拉线控制砌体标高和墙面平整度,用托线板挂直、核正。

⑥竖缝灌砂浆:每砌一皮砌块,就位校正后,用砂浆灌垂直缝,随后进行灰缝的勒缝(原浆勾缝),深度一般为 3~5mm。

墙体日筑高度不应超过 1.5m。

竖向竖向灰缝使用临时夹板固定后进行灌封处理,确保灰缝饱满度日砌筑高度不超过1.5米,砌筑后将人员姓名及砌筑日期写于墙体之上。

⑦垂直灰缝饱满度应不小于 80%,水平灰缝饱满度应不小于 90%。

⑧墙体砌完后,应检查墙体平整度和垂直度。

不平整之处,应用钢齿磨板和磨砂板磨平,垂直度偏差较小的及时进行校正,偏差较大的需要推到重新砌筑,确保尺寸偏差值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8) 二次结构施工①所有二次结构在封模前必须在边部接茬口贴海绵条,防止漏浆。

②二次结构支模推荐采用无架眼施工技术,紧固件(如对拉螺杆)应从结构件内部或从砌体灰缝中穿过,不得在砌块留洞,不得采用穿铁丝的方式固定模板。

二次结构模板与气体结合处粘贴双面胶条,有效减少漏浆。

加固时采用穿墙螺栓,在构造柱中间穿过,不得采用步步紧在填充墙上打眼。

③纵向钢筋采用绑扎搭接,全部纵筋可在同一连接区内搭接,钢筋搭接长度50d。

④构造柱A. 填充墙(含电梯间隔音墙)长度大于 5m,或墙长超过 2 倍层高时,应设置钢筋砼构造柱,构造柱中心距外墙不大于 3m,内墙不大于 4m。

B. 阳台及砖砌拦板、天面女儿墙,每隔 3m 及转角处均设置构造柱,构造柱应伸入栏板或女儿墙顶与现浇压顶整体浇筑在一起。

C. 100mm 厚墙体端部须设置构造柱;砌体自由端小于300mm 时用构造柱替代。

D. 整面墙体砌筑封顶 14天后方可浇筑构造柱混凝土。

E. 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 4m,纵筋不小于 4φ12,箍筋φ6@200,搭接区(构造柱上、下端楼层 600mm 高度范围内)间距加密至Φ6@100。

100mm 厚墙体端部设置构造柱时其纵筋不小于 4φ12。

F.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截面尺寸、配筋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与楼层圈梁或基础梁锚固。

G. 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不应小于(墙厚×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0。

H. 构造柱主筋必须垂直,箍筋水平,间距均匀,且四根主筋必须在箍筋角上,绑扎牢固,横向采用拉结筋与加气块连接。

构造柱应与楼板面插筋绑扎牢靠,植筋位移按 1:6 煨弯调直后再绑架钢筋。

构造柱主筋必须垂直,箍筋水平,间植筋时如钢筋位移需考虑构造柱钢筋按照1:6 煨弯调直后再绑架钢筋。

构造柱主筋必须垂直,箍筋水平,间距均匀,横向采用拉结筋与加气块连接。

I. 构造柱的顶部设一个钢筋井字形固定架,井字架在钢筋骨架内侧与箍筋一起将构造柱钢筋固定,确保了构造柱主筋间距。

J. 构造柱浇灌砼前,须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

振捣时应避免触碰墙体,严禁通过墙体传振。

K. 支模时必须考虑设置混凝土浇筑的喇叭口,确保浇注到位。

喇叭口的剔凿在结构验收后再进行。

构造柱水平向必须采用双螺杆进行加固,夹紧确保构造柱浇注质量;支设构造柱时在上部设置簸箕斗,高出墙体50mm为宜。

构造柱使用簸箕斗进行浇筑,成型后一次性进行剔凿,效果较好。

L.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的加气块砌成马牙槎,马牙槎高度不宜超过300mm,口深度≥150,自底向上,先退后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