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昆虫学基础 试题

昆虫学基础 试题

昆虫学基础试题问题一.填空题301.昆虫属门纲。

2.昆虫的头部生有、、等取食和感觉器官,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3.昆虫触角的基本构造分为三节:第一节称,第二节称,第三节称,节又分许多亚节,较长。

多数昆虫因种类和性别不同外形变化很大,常作为识别昆虫种类的主要依据。

4.昆虫幼虫形态也各不相同,常见有、和3种类型。

5.昆虫种类不同,蛹的形态也不同。

常见的有;;。

6.昆虫的生殖方式有,,,四种类型。

7.体壁向外形成的各种外长物,有、、、等。

8.昆虫内部器官按生理机能分为、、、、及六大系统。

9.不完全变态类型昆虫具有个虫态,即、和。

10.完全变态类型昆虫具有个虫态,即、、和。

11.昆虫从至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卵期。

12.昆虫从到(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幼虫期。

幼虫期的特点是、和13.由转变为的过程称为化蛹。

从到所经历的时间称为蛹期。

14.成虫是昆虫个体发育的最后一个虫态,其主要任务是、和。

成虫从到的时期称为产卵期。

15.昆虫由卵开始到成虫性成熟繁殖后代的个体发育史,称为。

有些1年发生多代的昆虫,由于成虫期和产卵时间很长,后代个体发育不整齐,世代之间无法划分清楚,同一时期可以见到1个世代不同的虫态或不同世代的昆虫,这种现象称。

16.由当年虫态开始活动,到第2年结束止1年内的发育史,称为年生活史(简称生活史)。

17.昆虫在长期演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各自特殊的选择取食对象的习性称。

根据昆虫的取食范围,将昆虫分为、、昆虫。

18.当某种昆虫在一定的空间内短时间聚集大量的同种个体时,由于食料不足,或活动空间不足,造成部分群集个体向外扩散的现象称为昆虫的性,如蚜虫。

与上述条件相同,大量个体外出寻找适合自己新环境的现象称。

19.同种昆虫大量个体高密度聚集在一起的现象称,根据昆虫聚集在一起的性质不同,分为和两种。

20.生物界分为、、、、、、7个基本阶元。

21.昆虫的命名采用法,在国际上有统一的规定,用文书写,由和共同组成。

22.昆虫环境是由一系列生态因子组成的,按生态因子的性质,分为,如,,等,和,如,等。

23.光对昆虫生命活动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光的、和的变化。

24.根据昆虫的食物来源,可将昆虫食性分为、、、和。

25.食性昆虫是以活动物为食的,此类昆虫多为天敌昆虫,又分为和两类。

26.天敌包括、和。

27.蝗科是目的昆虫,粉蝶科是目的昆虫,步甲科是目的昆虫,蓟马科是目的昆虫。

28.夜蛾科目的昆虫,潜蝇科目的昆虫,蝽科目的昆虫,叶蝉科目的昆虫。

29.翅膜质透明、翅脉明显是翅,膜质、翅面上覆有鳞片是翅,翅角质坚硬、翅脉消失或不明显是翅,翅基部为革质、端部为膜质是翅。

30.昆虫足的类型有、、、、等。

二.选择题251.蚜虫的口器是()。

A、咀嚼式口器B、刺吸式口器C、虹吸式口器D、锉吸式口器2.()口器是昆虫最基本的口器类型。

A、咀嚼式口器B、刺吸式口器C、虹吸式口器D、锉吸式口器3.金龟子的幼虫是()的。

A、寡足型B、多足型C、无足型D、有足型4.()具有周期性孤雌生殖的特点。

A、天牛B、蚜虫C、蛾类D、小地老虎5.蛾的生殖方式是()。

A、孤雌生殖B、卵胎生C、两性生殖D、多胚生殖6.()是不完全变态类型昆虫。

A、天牛B、蚜虫C、蛾类D、小地老虎7.蛾的幼虫是()的。

A、寡足型B、多足型C、无足型D、有足型8.蚊的幼虫是()的。

A、寡足型B、多足型C、无足型D、有足型9.()是完全变态类型昆虫。

A、蚜虫B、蝗虫C、蛾类D、叶蝉10.有些昆虫雌雄体除了生殖器官水同外,在形态上还有其他差异,表现在触角形状、身体大小、颜色等方面。

这种现象称()。

A、多型现象B、雌雄二型C、雌雄同型D、雌雄异体11.有些昆虫,同一种昆虫具有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个体,这种现象称为()。

A、二型现象B、多型现象C、多个世代D、世代重叠12.同一时期可以见到1个世代的不同虫态或不同世代的昆虫,这种现象称为()。

A、多型现象B、世代C、多个世代D、世代重叠13.昆虫卵开始,到成虫死亡结束止1年内的发育史,称为( )A、年生活史B、1个世代C、多个世代D、生活史14.只取食一种动植物的昆虫是()昆虫。

A、单食性B、多食性C、寡食性D、粪食性15.昆虫只取食一科或近缘科动植物的昆虫是()食性昆虫。

A、单食性B、多食性C、寡食性D、粪食性16.蝗科是()昆虫。

A、直翅目B、半翅目C、同翅目D、鞘翅目17.金龟子是()昆虫。

A、鳞翅目B、半翅目C、同翅目D、鞘翅目18.菜粉蝶是()昆虫。

A、鳞翅目B、半翅目C、同翅目D、鞘翅目19.蚜虫是()昆虫。

A、鳞翅目B、半翅目C、同翅目D、鞘翅目20.天牛是()昆虫。

A、鳞翅目B、半翅目C、同翅目D、鞘翅目21.夜蛾是()目昆虫。

A、鳞翅目B、半翅目C、同翅目D、鞘翅目22.蚧类昆虫是()目昆虫。

A、鳞翅目B、半翅目C、同翅目D、鞘翅目23.蝴蝶类的触角类型是()。

A、刚毛状B、鳃叶状C、球杆状D、丝线状24.下列特征中为昆虫纲所特有的是()。

A、身体左右对称,具有外骨骼B、循环系统位于身体背面,神经系统位于身体腹面C、体躯由一系列体节组成,并有成对的分附肢D、体躯明显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25、下列昆虫中口器为刺吸式的是()。

A、鳞翅目昆虫B、蛾类幼虫C、蓟马D、飞虱26、昆虫的体壁中具有亲脂性和拒水性的层次是()。

A、表皮层B、外表皮和内表皮层C、上表皮层D、外表皮层27、下列昆虫中头式为下口式的是()。

A、蝗虫B、天牛幼虫C、蚜虫D、蝽象28.关于蝗虫的描述正确的是()。

A、前足为步行足,前翅为覆翅B、前足为跳跃足,后足为步行足C、前足为捕捉足,前翅为覆翅D、后足为步行足,后翅为膜翅29.口器刺吸式且为不完全变态的昆虫所在的目的是()。

A、双翅目B、膜翅目C、半翅目D、直翅目三.绘填图31.绘昆虫胸足的基本结构图,并标明各节名称。

2.绘昆虫翅的基本形状图,并标明各缘、角的名称。

3.绘蝗虫的基本结构图,并标出口器,触角,复眼,足,翅,头部、胸部和腹部。

四.简答题81.昆虫纲一般有哪些特征?与螨类的主要区别?2.昆虫补充营养是什么?如何利用这一特性在害虫控制?3.什么叫1龄幼虫?2龄幼虫?。

为什么防治鳞翅目昆虫幼虫的为害要选择在3龄前?4.什么是停育、休眠与滞育?休眠、滞育之间有何区别?5.什么是昆虫的趋性?在害虫防治上如何利用这种特性?6.温度对昆虫具体有哪些影响?7.什么是有效积温法则?如何应用?8.湿度对昆虫具体有哪些影响?五.论述题21.什么是休眠、滞育?了解休眠和滞育的规律对指导防治工作有何意义?2.举例说明咀嚼式口器害虫和刺吸式口器害虫的为害特点?利用化学农药防治不同口器害虫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答案一.填空题301.节肢动物,昆虫2.口器,触角,复眼及单眼3.柄节,梗节,鞭节,鞭节,鞭节4.多足型,寡足型,无足型5.离蛹(裸蛹),被蛹,围蛹6.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卵胎生7.棘,刚毛,刺,距,鳞片,等8.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神经,生殖六大系统9.3,卵,幼虫(若虫或稚虫),成虫10.4,卵,幼虫,蛹,成虫11.卵产下,孵化12.孵化,化蛹(完全变态),成虫(不完全变态),取食,生长,脱皮13.幼虫,蛹,化蛹,成虫羽化14.交配,产卵,繁殖后代,第一次产卵,产卵终止15.1个世代,世代重叠16.越冬,越冬17.食性,单食性,寡食性,多食性18.迁移性,迁飞19.群集性,群集,群栖20.界,门,纲,目,科,属,种21.双名法,,拉丁文,属名,种名22.非生物因子,温度,湿度,光,生物因子,食物,天敌23.光的性质,强度,光周期。

24.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杂食性25.肉,捕食性,寄生性26.天敌昆虫,其他病原微生物,其他有益动物27.直翅目,鳞翅目,鞘翅目,缨翅目28.鳞翅目,双翅目,半翅目,同翅目29.膜翅,鳞翅,鞘翅,半鞘翅30.步行足,跳跃足,捕捉足,游泳足,携粉足,或者开掘足,或者抱握足,等二.选择题251.B 2.A 3.A 4.B 5.C6.B 7.B 8.C 9.C 10.B11.B 12.D 13.B 14.A 15.C16.A 17.D 18.A 19.C 20.D21.A 22.C 23.C 24.D 25.D26.C27.A28.A29.C三.绘填图31. 图2-1-5---1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组成2.3.图2-1-1四.简答题81.昆虫纲的一般特征(1)成虫体躯明显地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3个体段。

(2)头部有口器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

(3)胸部有3对胸足,一般还有2对翅。

(4)腹部多由9-11个体节组成,末端有外生殖器,有时还有1对尾须。

(5)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器官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成虫。

与螨类的主要区别是(1)螨类体躯分段不明显,没有头、胸、腹部之分。

昆虫分头部、胸部和腹部3个体段。

(2)螨类无翅。

昆虫成虫一般有2对翅。

(3)螨类一般具有4对足。

昆虫胸部有3对胸足。

2.有些昆虫进入成虫期后性器官尚未成熟,还需要继续取食,增加营养来完成生殖器官的发育,这种对成虫性成熟不可缺少的营养称为补充营养。

利用有些昆虫需要补充营养,进行糖醋诱蛾等,杀灭害虫成虫,控制害虫为害。

3.从卵孵化出来的幼虫称为1龄幼虫,经过第一次脱皮的幼虫称为2龄幼虫,以此类顶角肩角 臀角前缘后缘外缘推。

大部分鳞翅目昆虫的幼虫是主要为害虫态,3龄前害虫抗药性差,进行防治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若防治过晚,害虫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往往不理想。

4.昆虫在一年的生活中,经常有一段不吃、不动,停止生长发育的时期,这种现象称停育。

停育包括休眠、滞育两种。

有些昆虫,当环境条件恶化时(主要指低温或饥饿)处于不食,不动,停止生长发育的状态,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这些昆虫就可以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状态,这种现象称休眠。

还有些昆虫,在不良环境尚未到来之前就进入停育状态,即使不良环境解除也不能恢复生长发育,必须经过一定的外界刺激如低温、光照等,才能打破停育状态,这种现象称滞育。

滞育具有遗传稳定性。

引起休眠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和湿度,很多昆虫在水分不足的情况下也会引起休眠。

滞育主要是由内因(种的遗传性)引起的,光周期(一天内的光照时数)是引起滞育的信号,光周期主要是通过光照的长短变化对昆虫的滞育起信号作用,通过调控昆虫体内脑激素的变化,引发滞育的发生。

5.昆虫接受某种处界刺激后所做的定向运动称为趋性。

趋性表现为昆虫对环境条件的选择性,是物种在长期适应环境过程中形成的本能。

根据反应的特点,趋性分为正趋性和负趋性两种,趋向刺激源的称正趋性,反之为负趋性。

根据刺激源性质的不同,趋性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趋光性和趋化性。

在害虫防治上,可以利用趋光性和趋化性,引诱具有这一特性的害虫,进行害虫预测预报,也可以诱杀害虫,减少害虫发生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