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绿色蝈蝈 课件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绿色蝈蝈 课件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
容。 2、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 学奥秘的兴趣。
读一读、写一写
(yīn yǎ) (háo ) (shòu) (xiāo)
扰乱 喑哑 哀号 狩猎 喧嚣 哀鸣
(mì ) (cuàn)观察昆虫
2、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 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 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 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 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 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 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 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 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 的印象。
1、文中多处运用拟人手法,试结合具 体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 窃窃自语”“津 津有味”“酷爱甜 食”“毫不犹豫地 都接受”是拟人。 这样写亲切自然, 形象生动。
2、研读课文第9段,归纳这段文字说明 了蝈蝈的什么生活习性,说明蝈蝈属 __________(A.食肉 B.食草C.杂食)
性昆虫。 课文第9段文字说明了蝈蝈的食性。选C, 属杂食性昆虫。
3、“蝈蝈也存在着同 类相食的现象。诚然, 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 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 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 行径,但是如果一只蝈 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 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 会的,就像普通的猎物 一样。”本语段中运用 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 好处?
语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
明方法,写蝈蝈同类相食, 拿螳螂来作比较。这样写 既能使读者了解其他昆虫的 习性,又能突出蝈蝈的习性。
3、蝉则惊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地飞起逃 窜。(惊慌失措 ) 4、它们对这道菜吃得特别有兴趣。 ( 津津有味 )
1、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绿色蝈蝈有 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 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 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作者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 习性。从第4段到结尾,这是文章的主体,其中 8、9、10三段是对蝈蝈食性的补充说明。11段是 写蝈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从不争吵。
zài
静谧 篡夺 沉寂 酷爱 窸窣作响
xiāo shǔn fēn (jié lüè)
喧嚣 吮取 气氛 劫掠
满载而归
请将横线处的文字表述替换成成语
1.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 弱肉强食 )
2、异常有力而又高又大的东西常常成了绿色 蝈蝈进攻的目标。( 庞然大物 )
4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 在本文的写作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
文艺笔调生动; 语言传神形象; 拟人贴切自然; 运用比较突出特征
学习本文的 描写方法, 结合你平时 的观察,写 一种你喜欢 的小动物。
鲁迅说: 《昆虫记》是“讲昆虫故事”、
“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周作人说:
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更有 趣味,更有意义。
绿 色 蝈 蝈
法 布 尔
图片欣赏
法布尔
(1823-1915):法 国作家、昆虫学家。 1823年12月22日,法 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 家中。童年时代就迷上了户 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在 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 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 科学硕士,博士学位。1875 年开始写《昆虫记》第一卷, 到1920年他80岁时第十卷问 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