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可以感受它。
2.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
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1.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
2.对声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3.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
用词语描述我们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并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视频。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并描绘听到的声音。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
一、导入(2 分钟)观察图片,想象图片中事物发出的
声音,将学生的注意力汇聚到声音
这个问题
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用简单
的词语描绘自己想象的声音是怎
样的。
将注意力集中
到声音上。
第1单元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
2.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1.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的阐述自己的发现。
2.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面鼓,一把钢尺,一根固定在模板上的皮筋,一个阴差几个豆子或细沙。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物体产生声音时的状态。
【教学流程】
第1单元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科学探究目标
1.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2.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教学重点】
认识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音叉、一个水槽、木质米尺、棉线、记录表、土电话材料。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
【教学流程】
第1单元第4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人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震动,进而传到内耳,引起听觉。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模型探究,了解耳郭和鼓膜的作用。
2.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科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
通过模拟实验,理解人耳各部分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人耳的模型,鼓膜的演示材料,杯子,塑料薄膜,实验或细沙。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人耳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流程】
第1单元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
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与我们的身边的各种现象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振动幅度与音量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把钢尺、固定好的皮筋、1面鼓和一些黄豆或细沙。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振动幅度与声音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学流程】
第1单元第6课《声音的高与低》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表示,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描述尺子伸出长度的不同,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高低的情况,提高进行有根据的推测和科学操作能力。
通过分析柱状图,将不同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与其声音高低联系起来,提高整理和分析数据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科学技术影响我们的生活,推动社会进步。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振动频率快慢与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铝片琴、口琴、钢尺、竖笛等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振动快慢与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
【教学流程】
第1单元第7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物体长短、粗细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而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长而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低。
科学探究目标
能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说明理由。
在反复的观察中验证自己的假设,解决要研究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并愿意通过科学的方法去发现问题。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琴弦的粗细、长短,会影响声音的高低。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带琴弦的乐器。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琴弦不同状态的对比,总结规律。
【教学流程】
第1单元第8课《制作我的小乐器》【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在乐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需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科学探究目标
经理从设计制作调整展示小乐器的制作过程,并将科学和技术技相结合。
科学态度目标
养成乐于动脑动手的习惯,感受到身边处处是科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制作小乐器的过程,将科学和技术相结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带琴弦类的乐器材料,敲击类的乐器材料,吹奏类的乐器材料。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制作方案,调整过程,总结经验。
【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