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西方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经济学2、解释现象3、验证答案:1、经济学:研究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现象的科学。

2、解释现象:是指这样一个过程:对现象提出一个理论假说,并由此推出可验证的含义,然后加以验证。

3、验证:用观测到的事实与理论含义对照,以确定理论是否错误的过程。

二、判断题1、经济模型对我们解释现实世界的价值是极为有限的,因为这些模型是从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

( )2、检验经济模型就要比较它的预期与现实世界的情况。

( )3、“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学一门经济学课程”是实证表述。

()4、“中国应该限制私人小轿车的发展”。

这是一个实证表述。

()答案:1、错2、对3、错4、错三、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实证表述的是( )A.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有利B.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不利C.只有控制货币量才能抑制通货膨胀D.治理通货膨胀比减少失业更重要2、检验经济模型的方法是( )。

A.检验它的假设是否现实B.比较它的预期与事实C.由权威的领导人或经济专家作出结论D.以上各项都是3、下列假设小不属于经济模型的关键假设A.人们有偏好B.人们要实现最优化或经济化C.人们要受既定的资源与技术的限制D.人们的选择是不协调的答案:1、C 2、A 3、C四、问答题1、下面的论述中哪些是实证的,哪些是规范的?为什么?(1)治理通货膨胀比增加就业更重要。

(2)利率上升有利于增加储蓄。

(3)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收入差别扩大是正常的。

(4)效率比平等更重要。

(5)效率就是生产率的提高。

答案:(1)是规范表述。

了含价值判断,表述了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2)是实证表述。

不涉及应该提高利率还是降低利率。

(3)是实证表述。

因为这也是对一种客观现象的描述,不涉及收入差别扩大是否应该的问题。

(4)是规范表述。

因为强调效率更重要就表明认为一个经济应该实现效率优先。

(5)是实证表述。

因为它只说明了效率是什么。

2、解释现象包含哪四个过程?答案:提出假设、建立理论模型、推出可验证的含义、验证。

第二章成本与收益一、名词解释1、理性人假设2、成本3、收益答案:1、理性人假设: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从自己的角度作出最好的决策2、成本:是指人们选择时放弃的最大利益.3、收益:指人们获得的稀缺资源。

二、判断题1.稀缺性仅仅是市场经济中所存在的问题。

( )2.经济学又被称为选择的科学。

( )3.竞争是争夺对稀缺资源的控制。

( )4、“有胜于无”的东西都是资源。

()5、收益是指人们获得的物质或金钱。

()答案:1、错2、对3、对4、对5、错三、单项选择题1、“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2、稀缺性问题( )。

A.只存在于依靠市场机制的经济中B.只存在于依靠命令机制的经济中C.存在于所有经济中D.意味着至少有某些物品价格特别高3、当经济学家说人们是理性的时,这是指(A.人们不会作出错误的判断B.人们总会从自己的角度作出最好的决策C.人们根据完全的信息而行事D.人们不会为自己所作出的任何决策而后悔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张三上大学而不是打工的机会成本是读大学的费用B、经济学的中生产成本是指机会成本C、成本都是可以计价的D、沉没成本不是经济学所说的成本答案:1、B 2、C 3、B 4、B四、问答题1、稀缺性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稀缺性存在就意味着我们必须作出选择?答:稀缺性的含义是指不足,即相对于人们的无穷欲望而言是不够的,表现为“多胜于少”。

稀缺性存在意味着我们的资源不能满足所有欲望,要有取舍,意味着我们必须作出选择。

2、理性选择的含义是什么?分别举出一个理性选择与非理性选择的例子。

答:理性选择是在所有可能的选择中最好地达到做出选择的目的的那种选择。

例如,一个人的目的是为了把经济学这门课考好,如果他把时间用于复习经济学就是理性选择,如果他把时间用于看电影就是非理性选择。

五、议论题1、某企业打算投资扩大生产,其可供选择的筹资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利率为10%银行贷款;二是利用企业利润。

该企业的经理认为应该选择利用企业利润,理由是不用付利息因而比较便宜,你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吗?答:该经理的话没有道理。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企业自己所拥有的资源的价值,属于机会成本,必须按照它可能的最好的用途来计算。

本例中,如果企业利润不投入自己的企业而贷给其他人经营,也可能得到年利率10%的利息收入的话,这两种筹资方法对该企业来说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可选择的。

2、如果某厂商雇佣目前正处于失业中的工人,试问正在位用中的劳动的机会成本是否为零?答:机会成本不一定为零。

机会成本是资源用于甲用途时所放弃的其他用造可能得到的净收入。

根据这一定义,如某资源原来是闲置的,现在用来生产某产品的机会成本就是零。

因此,如果该失业工人原来届于非自愿失业,或者他愿意在任何工资率下工作,则正在使用中的劳动的机会成本为零;如果该失业工人有非劳动收入则正在使用中劳动的机会成本不为零。

3、小王邀请小李参加他的婚礼,小李接受了邀请。

下列哪一项是小李参加小王婚礼的机会成本,哪一项不是,并说明原因。

(1)小李给小王买了100元的礼物。

(2)小李在一周前理发花了10元。

(3)小于在前往小王家的途个吃午餐用了20元。

(4)为了参加婚礼小李放弃了听一次哲学讲座。

答:(1)是机会成本。

因为用这100元买礼物就放弃了其他可能的用途。

(2)不是机会成本。

因为理发并不是为了参加婚礼,在不参加婚礼时也有这笔支出。

(3)不是机会成本。

因为无论是否去参加婚礼,午餐不能不吃。

(4)是机会成本。

因为是为了参加婚礼而放弃听哲学讲座。

第三章交易与竞争一、名词解释1、交易费用2、边际效用3、比较优势答案:1、交易费用:为完成交易所付出的代价。

2、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期内,增加一单位物品所增加的效用。

3、比较优势:指生产某物品机会成本较小的生产者所占有的优势。

二、判断题1、市场交易的所有代价或收益都直接体现于价格上()2、货币这个交易媒介可以减少交易费用()3、自愿的交易能够使交易双方都获得好处()4、产品质量好的的厂商在竞争中一定取胜()5、人们进行交易的目的是因为自利()答案:1、错2、对3、对4、错5、对三、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经商的人之间才有交易B.交易都有一个明确的价格C.自由的交易会使一方得利,另一方失利D.交易是为了自己利益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B.货币能降低交易费用C.价格都用货币表示D.有许多交易的收益或代价不能直接表示为一定货币量3、完全竞争下的交易,胜者是()A.技术先进者B.产品质量优者C.资金雄厚者D.成本最低者4、如张三摘1千克水果或捕1千克鱼张三各需30分钟和60分钟,而李四需要20分钟和30分钟,由此可知( )A.张三在捕鱼上有比较优势,在摘果上没有有比较优势B.李四在捕鱼上有比较优势,在摘果上没有有比较优势C.张三在摘果上有比较优势,而李四在摘果上没有比较优势D.张三在捕鱼和摘果上都有比较优势答案:1、D 2、C 3、D 4、A四、计算题1、英格兰和苏格兰都生产烤饼和毛衣。

假设一个英格兰工人每小时能生产50个烤或1件毛衣。

假设一个苏格兰工人每小时能生产40个烤饼或者件毛衣。

问:在生产烤饼或毛衣上哪一国有比较优势?为什么?答案:英格兰在生产烤饼上有比较优势,苏格兰在生产毛衣上有比较优势。

因为生产1个烤饼的机会成本,英格兰是1/50件毛衣,苏格兰是1/20件毛衣,英格兰的机会成本较小,故有比较优势;而生产1件毛衣的的机会成本,英格兰是50个烤饼,苏格兰是20个烤饼,苏格兰的机会成本较小,故有比较优势;2、假设一个农民(张三)有7千克水果,一个渔民(李四)有7千克鱼。

他们的边际效用如下表:问:A。

如张三用1千克水果去换取李四的1千克鱼,双方都有好处吗?为什么?B.如按1:1的交换比例,张三最多愿意拿多少千克水果去跟李四换鱼?答:A。

有。

张三增加12-4=8个单位的效用,而李四增加11—1=10个单位的效用。

B.12>4 、10>5 、8 >6 、6<7,故张三最多愿意拿3千克水果去跟李四换鱼。

五、问答题为什么经济学家往往反对限制各国之间贸易的政策?答:因为每个国家都会在不同的劳务或物品生产上有比较优势。

各国在生产上进行分工,专门生产和销售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可以增进贸易双方的福利。

第四章需求与供给模型一、名词解释1、需求量2、需求定理3、需求的价格弹性4、供给量5、供给的价格弹性6、供求均衡答案:1、需求量:人们愿意购买的并且有能力购买的物品的数量2、需求定理:物品的代价越高,其需求量越小,代价越低,需求量越大。

3、需求的价格弹性:指价格变化一个百分比所导致的需求量的变化的百分比。

即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化百分比价格变化百分比4、供给量:人们愿意提供的、并且能够提供的物品的数量。

5、供给的价格弹性:指价格变化一个百分比所导致的供给量的变化的百分比,即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化百分比价格变化百分比6、供求均衡:指供给的力量与需求的力量相等时的状态。

二、判断题1、收入下降使得需求量减少的原因是:收入下降,使得物品的代价上升了。

( )5、需求定理表明:物品的代价越高,其需求量越大,代价越低,需求量越小。

( )3、需求定理所讲的代价是我们感觉所放弃的东西。

( )4、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表明,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

( )5、需求曲线越陡,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

( )6、经济学常称的“厂商”是指从事生产的企业。

( )7、价格在均衡价格之下的时候,竞争就在消费者之间展开。

( )8、价格在均衡价格之上,竞争就在厂商之间进行。

( )9、如政府定价低于均衡价格,市场的均衡价格会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

( )答案:1、对2、错3、对4、对5、错6、错7、对8、对9、对三、单项选择题1、以下因素导致小麦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A小麦的价格下降B小麦的种植技术提高C种植小麦的成本上升D人们的收入下降2、当价格上升时,在市场供给曲线上供给数量相应上升,这是因为()。

A.在更高的价格水平上,更多的厂商愿意进入市场来销售产品B.在更高的价格水平上,每一个厂商愿意生产更多的商品C.更高的价格水平上,厂商用这类商品替代了其他商品和劳务D.A和B3、当价格上升时,在市场需求曲线上需求数量相应下降,这是因为()。

A.个人采用其他商品或劳务来替代B.一些消费者退出了市场C.一些消费者进入了市场D.A和B4、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那么()。

A.存在过度需求B.存在过度供给C.消费者愿意提高价格D.厂商愿意降低价格5、政府无论调高或调低价格,其结果( )A.都会使消费者得到好处B.都会使生产者得到好处c.都会使供求失衡现象消失D.都可能使供求失衡现象持续存在6一个高于均衡价格的价格表示(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