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明治维新内容表格

日本明治维新内容表格

C.日本的议会没有独立的立法权,可以参与制定法律,但议会的立法必须经天皇批准方能生效。天皇可以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敕令”。
众议院有权批准财政预算,但如果未能通过新预算案,上年度财政预算可自动延长。
④设内阁和枢密院:
内阁:由国务大臣组成,对天皇负责,对议会只负有
“道德上”的责任。
枢密院:由天皇敕选的“元老重臣”组成,独立于议
②配合了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改革,有利于改革深入发展。
军事—建立新军队
①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
②仿照欧美组建一支常备军
③改进军事装备,引进新式武器
④现代化军工企业
⑤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
⑥日本军称“皇军”,军人接受武士道教育,效忠天皇,军队只向天皇负责,不受内阁干预。
①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增强了日本的国防力量。
“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
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旧的忠君爱国思想,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① 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批掌握西方先进技术的人才。
②局限: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
生活
习俗
西化
大力推进生活习俗西化:采用西方历法,穿西服,喝牛奶,吃西餐,住洋房等。
①传播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保持本民族的传统。
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
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抨击封建等级制度和道德观念…更多人了解西方文明。
改革
教育
按照欧美国家模式,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①1871年明治政府成立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教育,开始逐步建立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
②教学内容中,增加自然科学的知识。
③中小学为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必须上学。
①推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
②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成为明治政府初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③为国家工业化提供有力保障。
“殖产兴业”(核心)
①政府从西方国家大力引进技术和设备和人才,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国营企业示范作用,把私人资本引向发展近代工业道路。
②由国家兴办近代交通通讯事业,修筑铁路、架设电报线、组建轮船公司。
B.得到扶持的大资本家,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特征。
④大力拓展海外市场,积极发展国内市场。
文教—倡导
“文明
开化”
概念
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在19世纪70—80年代推行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文化科技、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社会,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运动。
了解
西方
文明
②日本国民称臣民,享有法律范围的言论、通信、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
③规定日本议会为帝国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并对议会权力作具体规定;
A.贵族院由皇族、华族和天皇任命的“敕选议员”组成,实际上是大官僚、大财阀和大军阀等特权阶层的代表机关。
B.众议院由选举产生,按照选举法,只有直接缴纳一定国税的人年满25岁的男子才有选举权,30岁以上的男子才有被选举权。
①彻底结束了封建割据局面,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开始建立。
②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创造条件。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Βιβλιοθήκη 四民平等”①实行新的身份制:
A.取消大名和公卿的名称,改成华族;
武士改称士族;
农工商和贱民称平民。
实现形式上的“四民平等”。
B.表现:废除武士佩刀的特权;
平民有更多自由:除皇族外,允许华族与士族通婚,使用姓氏,自由择业和迁徙。
目的:为缓和矛盾,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制订宪法。
2.宪法特点:以普鲁士宪法为蓝本,具有军国主义和君主权力的特点。
3.宪法内容:P118—1191889年
①宣布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享有绝对的权力,有批准法律、颁布法律效力的“敕令”、任免大臣、召集和解议会、宣战、媾和及统帅军队的权力;
日本明治维新措施及影响
领域
措施
内容
影响
政治—废除旧体制,建立新制度
废藩
置县
① 取消幕府的封建领地,逐步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
②1871年宣布“废藩置县”,废除全国所有的藩国,把全国划分为3府(东京、京都、大阪)72县,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进行管理。
③ 将大名迁居东京,得到优厚补偿
(减少改革阻力)
改革
地税
(改变根据当年土地收成征收实物税的方法,)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人征收土地税,新土地税以货币支付。
征税对象:由土地经营者转为土地所有者。
形式:货币
明治政府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为何首先进行土地改革?
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日本当时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不发达,需要借助地税改革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加快资本的原始积累。
华族、士族:允许他们在不当官,可以经营工商业和农业。
②以公债补偿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和禄米。
①废除森严的封建等级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为资本主义发展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②平民可以自由择业和迁徙,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③华族和士族的上层利用公债投资于新兴工业,成为资本家。实质是利用国家力量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
②局限:效忠天皇(皇军),接受武士道教育,封建军国主义色彩,使日本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制定
宪法
1.背景: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在经济方面采取向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倾斜的政策,引起农民、中小资产阶级不满,19世纪80年代日本国内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表现:农民暴动;“自由民权运动”:中小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
会和内阁之外,在政治上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
实际上是最高决策机关。
①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国家实权掌握在天皇手中。
②历史进步性:近代亚洲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宪法承认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上依照“三权分立”的原则,确立了日本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③标志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近代天皇制度。
为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③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A政府把铁路和军工企业以外的大部分国营企业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私人资本家。如三井、三菱集团等。
B政府通过补助金和优惠贷款等形式给予私人资本家资金支持。
A.由于政府的扶植和保护,日本出现兴办工业的热潮,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④士族下层因为贫困不得不进入工厂做工谋生。
建立了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体制。
经济—
发展新经济
币制
改革
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货币
统一货币,稳定物价与市场,为地税改革创造条件。
改革
土地
制度
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允许土地买卖后,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促进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