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丰富的镜头语言1. 本片借助航拍、水下摄影、高速摄影、延时摄影等手段,呈现出一部用光讲究、机位多变、录音到位的美食纪录片。
本片中大量的延时摄影、空镜头与特写镜头的运用,成为本片的艺术特色之一,体现了美食类纪录片的特性。
2、全景延时摄影镜头大量运用在以往的纪录片中,常用全景用以交代环境,但长时间的固定全景镜头略显枯燥,在本片中全景与延时镜头的结合运用是一大亮点,不仅能够交代环境,同时,将景物缓慢变化的过程被压缩到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出平时用肉眼无法察觉的奇异精彩的景象,能够将时间的飞速流逝,万物的悄然变幻灵动的表现出来,画面看起来也更具观赏性。
从本片的开场,用全景延时摄影镜头,白云飘过的高原、光影变幻的山林、平静如水的湖泊、和浪花拍打的海岸线,这一组全景镜头,对应了解说词中的中国的地貌特点丰富多样,明确了本集中自然的馈赠地理背景,时间的变幻也都尽在其中。
在单珍卓玛采集松茸的段落,第一个镜头是固定的全景,巍峨的山上白云流淌山脉,山下是被雪山环抱的寂静的县城,第二个镜头摇镜头,从平视的原始森林向上摇,显示了森林的树木高大密集,第三个镜头是固定镜头,云雾缭绕的原始森林的全景,第四个镜头是空镜头白云的翻滚,4个镜头就清楚的交代了云南香格里拉的地貌环境。
在挖藕的段落中,开场的6个全景延时镜头,平静的湖面上流淌的云朵,湖面上冉冉升起的太阳,湖北嘉鱼县湖面上的黄昏与清晨的美景一览无余。
3、空镜头的巧妙运用空镜头在本片中不仅能够交代环境,还能突出氛围,交代关系。
在开场中的大量空镜头中,海底密集的鱼群、金黄的格子稻田,一望无际的碧绿麦田,满湖的荷花、穿插特写镜头破土而出的竹笋、红灿灿的辣椒、饱满的稻穗、色香浓郁的菜品,用丰富的镜头语言交代了食物的原材料与大自然间的密切关系。
空镜头在本片中还承担着转场的作用,一个长长的航拍空镜头,这样1500公里的距离,冬季到夏季的时空变化,一个镜头就将我们从冬季浙江老包的竹林转带入到夏季柳州阿亮的竹林。
空镜头在纪录片中也能够和解说词结合,补充大量的信息,说道香格里拉的旱季到雨季,两个原始森林树木缺乏生机的空镜头,接上一组原始森林里雨后的各种菌类的近景及特写镜头,这样旱季到雨季的时间过程,植物变化过程清楚的呈现出来。
一组水雾弥漫的湖面的空镜头与诺邓火腿上丝丝霉菌发酵的镜头交叉剪辑,深山里的美味在时间的流逝中正在慢慢的形成。
4、特写镜头的广泛运用本片的特写镜头在制作每一道菜时,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有的菜品的制作几乎全部是特写,这与美食类纪录片的性质有很大的关系,每一道食材的制作过程,只有通过特写镜头才能够清楚的展现给观众,让观众看清每一个制作的细节,特写镜头对细节的展现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能够突出食物的色泽光鲜,让看的人食欲大开。
例如松茸在在高级餐厅碳烤的过程,烤至金黄的松茸片,在精致的厨具上,体现松茸的价值不菲,酥油煎松茸事的一组特写镜头,酥油的慢慢融化,松茸的起热、卷起,精致的画面,能够引起人们对松茸的食欲。
由松茸在烹饪食物的特写,引出下一个镜头在挖冬笋的特写,竹笋的挖掘、中国传媒大学学生作业切段、油炸、调味、装盘,一组油焖冬笋的特写镜头,由一种餐桌上的美味到另一种同样是山林中产出的餐桌上的美味。
老黄父子制作的诺邓火腿炒饭的准备工作,火腿在火上烤的滋滋作响,切成块、切成丝、切成丁,混合热米饭做成诱人的肉丁饭团。
二、多样的叙事方式1、故事结构各自独立又首尾呼应本片中的几个故事,对应了不同的地理环境与食物原料的产出,人与食物原料的关系,食物原料与餐桌上形成的美味一一呼应,在几个故事中,表现的众多的食物制作方法,穿插在一个个的故事里,让人一次次的味蕾大开。
本片在在结尾的部分,采用解说词交代了与前几个故事的主角,首尾呼应。
卓玛和妈妈走在山坡上,走在花丛中,她们挣到了2000多元钱,满心喜悦。
圣武将挖到的莲藕用布盖了起来,新年的第一天,石把头独自上冰,期待冰湖里的馈赠,一组人们微笑的镜头,表现了对大自然的馈赠感激与喜悦之情。
2、镜头叙事方式多样本片运用蒙太奇叙事的方式也多样化,有用对比蒙太奇,表现单珍卓玛卖松茸时收获不多的焦虑,在熙攘的人群中,单珍卓玛焦虑的表情与其他人喜悦的表情穿插剪辑,形成强烈的对比。
运用交叉蒙太奇表现林红旗捕鱼的段落,等渔船上的警示灯再次亮起,众人紧张的捕鱼的镜头,林红旗镇定的指挥,众人飞速的撒网、拉网、收网与慌乱逃窜的鱼群,快速的交叉剪辑,交叉剪辑点到众人拉起满网的鱼,两条叙事线索合并为一条。
运用“前进式”的镜头叙事语言,全景的北京夜晚,光影流动的世界,下一个镜头是固定小全景,酒店后厨忙碌的人们延时摄影镜头,接特写一只手打开燃气阀门,特写油热的炒锅,近景挂满的菜单,大火上颠簸的炒锅,一组鱼头的特写,层层递进的镜头语言,可以省却过多的解说词,从吉林查干湖的鱼到餐桌上的鱼,鱼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运用“等号式”的镜头语言,在表现广西京族最后的五个会高跷捕鱼的人,运用一组近景微笑的镜头,让看的人倍觉敬佩,同时对高跷捕鱼技术的失传感到惋惜。
二、巧妙的声画关系声画关系的不同运用也能有不同的艺术效果,在查干湖捕鱼的段落,采用声画对立的方式,解说词“凌晨四点,查干湖的渔民趁夜色出发”画面中出现的确是流光溢彩的北京的夜晚,寒冷的黑夜里辛勤的查干湖的渔民与北京的灯火辉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音画同步的运用能够更好的烘托气氛,查干湖的渔民赶着马车向着黑暗的夜色前进的镜头,配上解说词“要知道脚下的已经不是路地,而是冰面,”静静的湖面上,清晰的听到马蹄前进的声音,马身上的铃铛响起的声音,配上夸张紧张的音效,观众的心就随之紧张起来,音乐与解说词在本片中与画面的巧妙结合,一群挖藕人在灯光昏暗的简陋宿舍里,围坐着吃晚饭的段落,配上独白“就是一个腰疼一个胳膊疼,一个腿有点酸,还有一个胃有点不好受”配上舒缓的音乐,容易触动观众的心灵最柔软处,引起人们对挖藕人的尊敬与敬佩。
四、准确的节奏把握在查干湖捕鱼的段落,渔网在冰下走了8个小时,随着一声“来货了”现场声音,镜头的剪辑随着激昂的音乐,快速剪辑,晃动的镜头,忙碌的人们,满网挣扎的鱼,散落在冰面上扭动的鱼,人们在丰收的喜悦中情绪不断高涨,剪辑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节奏点到解说词“令人感慨的一幕发生了”镜头剪辑开始缓慢起来,这样的剪辑节奏容易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即将发生的事情上,在长达近10秒的镜头,落在满网的肥硕的大鱼上,接着剪辑的节奏变慢,抒情的音乐响起,似在歌颂查干湖的渔民“猎杀不绝”心口相传的约定。
同样,对剪辑节奏的精彩的运用也体现在林红旗在海上捕鱼的段落,整个捕鱼的一大段镜头,从有人说鱼群来了时的满怀希望,捕捞镜头的快速剪辑,到空空的渔网,剪辑速度慢下来,失落感不言而喻,画面中出现在海上的夜晚,黑暗中只亮着一盏灯航行的渔船,一组众人沉默的镜头,使这失落感倍增。
海鱼午宴中各种鱼类的做法,勾起人们的食欲。
香煎马鲛鱼的原汁原味、与蒜一起红烧的池子鱼、炮弹鱼煮酸笋,欢快的节奏烘托了林红旗等人满载而归的愉快心情。
充满人文情感的主题,复杂的拍摄方式,新颖的拍摄角度,精妙的构思对这中国传媒大学学生作业部纪录片的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样,对镜头语言的精确把握,对成就这样一部经典的纪录片也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努力,去分析这部纪录片镜头语言体现的独特艺术魅力一、长镜头的非常态使用1,长镜头,在影视艺术中,也被称为段落镜头,它是指摄影机在不停机的比较长的时间运动后所拍摄的连续镜头,认为镜头和景深镜头的运动可以避免严格限定观众的知觉过程,注重事物的真实,常态和完整的动作,保证时间的进行受到尊重,让观众看到显示空间的全貌和事物的实际联系。
其意义不但可以大大减少蒙太奇组接的次数,而且对于开拓、研究镜头内部蒙太奇的艺术潜力,也产生重大的作用。
特别对于需要连续表现的情绪,动作需要连贯,一气呵成的镜头以及要连续介绍辽阔空间的镜头,都有其特殊的艺术价值。
第21个镜头是小武到小勇问他为什么不告诉他结婚的事,导演用了长镜头,基本上固定的,来表现二人之间的尴尬和情义的逝去,镜头中一个把玩着打火机一个敷衍的左顾右盼,打火机里演奏的是《致爱丽斯》的音乐,暗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
这个长镜头表现的是两个人之间的情谊,从另一个角度让两个人本质力量的感性得以顺利显现。
我们伴随着摄像机镜头,对两人发展的真实过程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的观察和思考,并通过画面、同期声多方面的深层次理解,使导演想要表现的全部内容能在连续不断的时间里,在几个空间平面上延伸发展,形成多平面、多元素相互映衬、对比的结构方式。
类似的长镜头的使用在小武去看望胡梅梅时,他在梅梅的床上同她肩并肩地坐在一起——这是一个用长镜头拍摄的异常优美的场面,自始至终伴随着县城里各种噪音的节奏。
大量使用的长镜头凸显了纪实的风格,营造了一种看似随意实为精心选择的气氛,时间好像在那一刻静止了。
而在导演方面,这却是对于现实生活所给予的敬畏态度,不是运用手中的镜头和技巧,想象地去粗暴解释生活,或者如我们常说的“塑造人物”,其实真正生活中的人物是不能塑造的。
自己脸上绽开微笑的时光。
伴随着升起的微弱的火苗,响起了熟悉的《致爱丽丝》,清脆而新鲜的乐曲,飘荡于空气中,也许在那一刻,他们彼此获得了暂时的快慰,被人情冷落的心,重新陶醉在虚幻的“爱”里。
没有热烈的相拥和接吻,更没有暗示好莱坞式的轻薄的床上戏。
两个在世界面前无足轻重的人,或者说被生活暂时抛弃的人,不需要诱人的欲望来满足或说宽慰自己的心灵,任何世俗的欲火,在他们简单的“相互依靠着的行为”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
与其说他们逃避屋外的喧闹,不如说他们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小偷和歌女,于是外在的社会关系中确立的身份不再存在?二、主观镜头——透过眼睛看到的天将电影摄影机的镜头,当作电影中某一角色的眼睛,去观看(摄制)其他人物、事物活动的情景,即为主观镜头摄制。
这种代表影片中某一人物视线的镜头,叫做主观镜头。
主观镜头还包括明显表示出导演主观评论观点和主观情感与情绪的镜头。
没有纯粹的客观镜头,也不会有纯粹的主观镜头,主观镜头总是在客观镜头表现中产生的。
本片的一大亮点就是人物主观镜头的丰富使用。
我们看到里面的长镜头可以毫不吝啬的长至接近八分钟之长,导演不惜浓墨重彩地表达其情感。
既有作为机械运动的摄影机推拉摇,也有作为光学运动的变焦推拉。
在设备和资金都很紧张的前提下,导演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创造性思维,将富有个性和特色的镜头语言运用到片子中去,形成了美好且特别的视听风格,应该说是非常难得。
主观镜头大量使用的主要作用是场景、环境、气氛的展示。
比如第36、71个镜头,36个镜头小武啃着苹果在二楼看见一对情侣在街上行走的画面,71个镜头是小武被父亲赶出家门,站在村里的路上,看四周的环境,摄影机360度横摇,广播中既有村民卖猪肉的广播,也有香港回归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