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概述 (4)1.1建设项目简介 (4)1.2建设单位概况 (4)1.3自然环境概况 (4)1.3.1 地理位置与交通 (4)1.3.2地形地貌 (5)1.3.3气象及地震条件 (5)1.3.4社会经济 (6)1.4库区水文地质概况 (6)1.5库区周边情况 (6)1.6老尾矿库基本情况 (7)2 设计依据、设计原则 (9)2.1设计依据 (9)2.1.1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性文件 (9)2.1.2 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规程、标准 (10)2.1.3其他相关资料 (10)2.2闭库设计基本原则 (10)3 尾矿库安全现状评价 (12)3.1尾矿库现状及存在问题 (12)3.1.1尾矿库现状 (12)3.1.2尾矿库现状存在问题 (16)3.2尾矿库安全度 (17)4 尾矿库闭库设计方案 (18)4.1尾矿库闭库工程等级确定 (18)4.2尾矿库闭库设计方案的确定 (18)4.3初期坝体加固 (19)4.4排渗设施治理 (19)4.5滑坡段治理 (20)4.6防洪排水 (21)4.6.1洪水计算 (21)4.6.2防洪排水系统设计 (23)4.7观测设施 (24)4.8施工要求 (27)4.8.1 总体要求 (27)4.8.2筑坝材料 (27)4.8.3坝基、坝肩的开挖及处理 (28)4.8.4 浆砌石砌筑的施工 (28)4.8.5排渗设施 (29)4.8.6库区整平 (29)4.8.7排洪明渠施工 (29)4.8.8滑坡治理 (29)4.8.9拦洪挡墙 (30)5 环境保护 (31)5.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31)5.2环境保护标准 (31)5.3主要污染源 (31)5.4环境监测 (31)5.5环保措施 (32)6 项目实施进度 (33)7 安全专篇 (34)7.1设计依据和标准 (34)7.2尾矿库失事后对下游的影响分析 (35)7.3尾矿坝稳定性分析 (36)7.4防洪能力分析 (39)7.5安全管理措施 (39)7.6尾矿库事故处理 (40)7.7施工主要安全措施 (41)8 尾矿库治理效果 (43)9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4)10 投资概算 (45)10.1编制原则 (45)10.2概算总投资 (45)10.3编制依据 (45)10.4综合概算 (46)附图:1. 尾矿库闭库前总平面图;2. 尾矿库闭库工程总平面布置图;3. 尾矿坝治理工程剖面图;4. 初期坝加固剖面图;5. 排水明渠、观测设施结构图。
1 概述1.1 建设项目简介建设项目名称:徽县新昌隆兰湾沟尾矿库一期尾矿库闭库治理工程设计方案;项目地点:位于省省徽县江洛镇青河沿;建设单位:徽县新昌隆矿业。
1.2 建设单位概况徽县新昌隆兰湾沟尾矿库一期库始建于2002年,无正规设计,2005年原青河矿业在整体转让过程中未将该尾矿库做为资产进行转让,企业法人多次变更后,该库管理责任不明,被遗弃至今,成为无主尾矿库。
2011年政府指定徽县新昌隆矿业代管该尾矿库。
1.3 自然环境概况1.3.1 地理位置与交通徽县新昌隆兰湾沟尾矿库一期无主尾矿库地处徽县江洛镇青河沿,地理座标为东经105°48′36.1",北纬33°55′53",距国道316线约1公里,尾矿库下游0.6公里是洛河,交通方便,交通较为便利。
交通位置如图1-1所示。
库区位置图1-1 尾矿库地理位置图1.3.2地形地貌徽县位于东南部,地处岭山脉西延部分,为巴山地中的徽成盆地。
尾矿库所在地地形为高山山地地形,建筑场地位于山沟出口的冲洪积扇上施工场地经过人工整平,海拔高度介于1181-1190m之间,地形较平坦。
地貌单元属山前坡积物与洛河II级阶地复合部位。
1.3.3气象及地震条件该地属于北温带温暖气候,潮湿多雨,冬短夏长,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基本气象资料如下:年平均气温11.9℃,历史最高气温39.9℃,历史最低气温-12.3℃,年平均降水量773mm(集中在7-9月),最大日降雨量138.2mm,年平均降雨天数10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726h,年无霜期208天,最大冻土深度50cm,全年主导风向西北方向,夏季主导风向东南方向,平均风速1.1m/s,相对湿度74%。
库区附近没有大的河流,尾矿库南部为洛河一个小支流(兰湾沟)。
洛河发源于北部老爷山,横贯徽县江洛、泥阳,入成县店村、红川和徽县的栗川、大河乡,于略阳县汇入嘉陵江。
尾矿库位于长江上游,属嘉陵江水系。
根椐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GB 50011-2010),场地所在徽县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VIII度,属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GB 50011-2010)表4.1.3,场地土类别为中硬土,场地覆盖层厚度小于5m,场地类别为I1类,属于抗震一般地段。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本场地设计特征周期为0.30s,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
1.3.4社会经济礼县位于东南部,地处陇南山区,北接州区和甘谷、武山县,西连宕昌、岷县,武都区,东邻西和县,全县总面积4299km2,辖2镇34乡,总人口50万人。
矿区围人口稀少,当地经济欠发达,主要以农业为主,生产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农民收入微薄,生活较困难,属国家贫困县之一。
1.4库区水文地质概况老尾矿库所在地为老虎沟沟口约3km处的小东沟。
沟两侧山坡植被较为发育,自然生长有灌木林,局部平缓处有零星耕地出现。
沟纵向长约2km,延伸较短,沟谷东高西低,沟谷纵坡比大,沟谷侵蚀切割严重,呈“V”字型,沟谷谷底常堆积有大量的残坡积物、冲洪积物,两侧横坡度均在25~35°之间。
老尾矿库库区无大的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性好,无渗漏,地质条件属简单,适宜建筑尾矿库。
尾矿库主要含水层位于河谷地带的第四系冲洪积物,岩性为砂卵砾石层,另外在砂岩和灰岩分布区构造经过地段或层间挤压破碎地段常含有较为丰富的地下水。
地下水多沿构造裂隙进行径流,常在地势低洼处遇相对隔水层而以下降泉形式出露地表,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
库区下游为杀蟒河,杀蟒河属长江水系,为长年性地表径流,流量为0.014~3.5m3/s,自北西向东南汇入西汉水。
两岸短小的支沟中多为季节性流水。
杀蟒河上游及其支流的发源地植被较差,在雨季常常形成山洪等突发性径流,在枯水期最小流量为0.014 m3/s。
1.5库区周边情况尾矿库围无国家保护文物、名胜古迹、风景浏览区和国家保护濒危动、植物。
库区上游沟谷发育,上游汇水面积较大,下游为杀蟒河及矿区道路,平缓处有零星耕地见图3-1、图3-2。
图3-1 库区下游图3-1 库区上游1.6老尾矿库基本情况礼县马泉金矿有限责任公司马泉金矿老尾矿库建于2004年,委托黄金集团设计研究工程设计。
2007年6月,受礼县马泉金矿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核工业工程勘察院完成了《礼县马泉金矿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报告的主要结论为“初期坝稳定性好,堆积坝稳定性较差,应得到有效的治理;堆积坝与尾矿库的尾砂均存在震动液化的可能,而且液化等级综合评定为严重,对液化的预防和治理刻不容缓,堆积坝最有可能的不安全状态就是震动液化”。
2009年礼县马泉金矿有限责任公司委托金都工程设计咨询进行了尾矿库治理方案设计,同年开始进行治理,2010年12月中诚信工程安全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对尾矿库治理工程进行了验收评价,评价结论为礼县马泉金矿有限责任公司马泉金矿尾矿库治理工程安全条件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
经对照《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该尾矿库安全度为“正常库”,具备了安全验收条件。
2 设计依据、设计原则2.1 设计依据2.1.1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性文件1.《中华人民全生产法》(2002.11.01);2.《中华人民国劳动法》(1995.01.01);3.《中华人民国矿山安全法》(1993.5.01);4.《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5.《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06.01);6.《中华人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04.01);7.《中华人民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12.31);8.《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2011.03.01);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国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29);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1987年3月20日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务院保护委员会发布);11.《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12.《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8号,2005.02.01);13.《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监总局36号令,2011.02.01);14.《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38号令,2011.07.01);15.《省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甘安监管一[2009]47号);16.《尾矿库闭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安监管管一字[2003]112号)。
2.1.2 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规程、标准1.《有色金属矿山企业初步设计容和深度的原则规定》;2.《省水文手册》;3.《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4.《选矿安全规程》(GB18152-2000);5.《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ZBJ1-1990);6.《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SL274-2001);7.《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SL104-1995);8.《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GB50290-1998);9.《尾矿坝(上游法)勘察规程》(YBJ11-1986);10.《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DL5073-2000);1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1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1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2007);14.《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YS5418-1995);1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16.《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1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1.3其他相关资料1. 1:10000库区地形图;2. 建设单位提供的选矿基本工艺资料;3. 建设单位提供的尾矿库所在区域水文、气象条件;4. 设计人员在建设项目现场调查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2.2 闭库设计基本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38号令《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尾矿库闭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安监管管一字[2003]112号)等文件精神,确保尾矿设施安全;2.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用可靠技术以期减少工程量,降低投资,缩短工期,方便施工和后期管理;3.在确定安全的前提下,闭库工程尽量不占、少占农田和林地,明确落实闭库后复田工程;4.认真贯彻国家建设、施工的方针、政策,贯彻《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贯彻《土地法》、《森林法》、《水资源法》及《水土保持法》,保护环境,清除污染;5.设计中积极采用先进而实用的新技术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