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包括第六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课标诠释】本专题的内容包括动物与细菌、真菌两部分,其中动物部分与原教材相比变化最大,这部分内容不再是按动物的进化顺序逐门逐纲讲解各类群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是把动物放在它生活的环境中,按其生活环境分为三种:即水中生活的,陆上生活的,空中飞行的三类讲解。
讲解时着重讲解动物与环境的适应性特征及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能较好地体现《课程标准》关于动物的类群重点阐述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要求。
在讲解动物的运动及行为时,着重讲解动物的运动及行为的结构基础或形成的机制,以及动物运动及行为的适应意义,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讲解细菌和真菌时教材内容既包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又包括课程标准中“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的内容: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以及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本专题的能力要求有以下几个特点:加大了科学探究的力度,并注意安排合理的梯队,对探究实验重在探究方案的设计;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专题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主要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让学生知道即使地球上没有人类,每种生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也有着独特的贡献,具有独立的价值;认识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往往带来人们预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因此,要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本专题的重点是:鱼类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蚯蚓与在土壤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兔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昆虫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区分;细菌与真菌的形态结构与营养和生殖特点。
难点是: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区分。
考点是:各种鱼鳍的作用;鳃的结构与功能特点;蚯蚓的运动;兔的形态结构;鸟的形态结构;鱼类、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组成;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区分;细菌与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殖与营养;动物、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知识梳理】本栏目主要按专题对知识进行梳理,把知识要点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能从整体上更系统、方便地掌握本专题中的基础知识。
内容处理上尽可能体现出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系统。
本专题一定要对学科知识按照知识版块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提炼,加深各个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运用,着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鱼靠游泳获取食物的器官是鳍,分为:背鳍(保持鱼体平衡,防止鱼体侧翻)、胸鳍(保持鱼体平衡,防止左右摇摆;还有转换方向的作用)、腹鳍(保持鱼体平衡,防止左右摇摆)、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还可以控制运动的方向)、臀鳍。
2.鱼在水中呼吸的器官是鳃,鳃的主要结构是鳃丝,鳃的功能是完成气体交换。
3.鱼类的主要特征。
4.陆地生活的动物具有的特征:具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体内的呼吸器官;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5.蚯蚓靠肌肉和刚毛的配合蠕动。
6.蚯蚓的呼吸靠湿润的体壁。
7.兔适于植食性的特点:无犬齿;盲肠发达。
8.兔属于恒温动物、哺乳动物。
9.鸟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10.昆虫与飞行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11.动物运动中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关系:肌肉收缩牵引骨绕关节运动。
12.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13.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14.细菌的形态(小;单细胞;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结构(无成型的细胞核)、分布、营养(大多是异样)、生殖(分裂生殖)。
15.真菌的形态(有个体微小的,也有个体较大的种类)、结构(有真正的细胞核)、营养(异样)、生殖(孢子生殖)。
16.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精题解析】精选最具有代表性的例题或经典的竞赛试题,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寻根探源,排除思维障碍,点拨避错技巧,从而使学生获得最简捷的钥匙思路和方法。
每个专题选取6-10个例题,其中2/3为选择题,1/3为非选择题,选择题中可以有1-2个多项选择。
〖例1〗下列关于鱼鳍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尾鳍的摆动产生运动的动力B.胸鳍、腹鳍决定运动的方向C.胸鳍与转换方向有关D.背鳍、臀鳍对维持身体的平衡无关解析:通过观察和探究可知,鱼游泳是尾鳍的左右摆动能产生前进的动力,但不如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产生的动力大;胸鳍、腹鳍主要维持身体的平衡;背鳍、臀鳍也有一定的协调作用;胸鳍与转弯有关。
答案:C〖例2〗关于鸟类的双重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B.每呼吸一次空气两次经过肺C.肺和气囊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D.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解析:鸟类具有气囊,进行双重呼吸。
鸟类飞行时需要高氧和高能量,与此相适应鸟类的呼吸系统由以肺为主的气管网和气囊组成。
气囊是鸟类体内独具的贮气和冷却的装置,是进行双重呼吸的重要器官。
另外,气囊还能减轻鸟体飞行时的比重,减少肌肉以及内脏间的摩擦,并能散发飞行时产生的大量热量,对调节、恒定鸟类飞翔时的体温起了重要作用。
有人计算一只飞行的家鸽,吸入的空气的3/4用于散发飞行时的热量。
鸟肺是一个由大量相互连通的毛细支气管组成的缺乏弹性的海绵体。
毛细支气管表面布满了毛细血管。
气体交换就在毛细支气管与毛细血管壁之间进行。
答案:C〖例3〗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是()A.肺和膈B.膈和胎盘C.盲肠和胚胎D.大脑和子宫解析:哺乳动物所特有的将胸腔和腹腔分开的横隔膜,在运动时可改变胸腔容积,它通过肋骨的升降来扩大或缩小胸腔的容积,使哺乳动物的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以完成呼气和吸气。
而胎生、哺乳等特有的特征,保证其后代有高的成活率及一些种类的复杂社群行为的发展。
答案:B〖例4〗农田土壤的表层,自生固氮菌的含量比较多。
将用表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特制的培养基上培养,可将自生固氮菌与其它细菌分开。
对培养基的要求是()(1)加抗生素(2)不加抗生素(3)加氮素(4)不加氮素(5)加葡萄糖(6)不加葡萄糖(7)370C恒温(8)280C~300C温度下培养A.(1)(3)(5)(7)B.(2)(4)(6)(8)C.(2)(4)(5)(8)D.(1)(4)(6)(7)解析: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繁殖,而固氮菌是细菌,所以不加抗生素;因能自生固氮菌,所以不加氮素;固氮菌是异样菌,所以需要葡萄糖;温度既能影响生物的代谢,同时温度不能太高,否则会使培养基熔化。
答案:C〖例5〗猫在饥饿时对纸片都感兴趣,吃饱后,往往对老鼠的叫声也不能引起反应,这说明()A.猫的行为刺激来自身体内部B.鼠叫不是猫行为刺激的原因C.饱食后的猫,其神经系统变得迟钝D.猫的行为是内外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析: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是反射。
引起动物反射活动的刺激可来自机体的外部或内部,或二者共同作用。
饥饿状态下,猫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增强,说明了内部刺激强化了外部刺激,猫的行为是两种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A,也不是B。
胃的充盈(饱食)就是对猫的一种刺激,猫对这种刺激的反应是不再进食,是一种先天行为。
因此,C是不对的。
答案:D〖例6〗蚯蚓体表的黏液,除表皮层分泌以外,还有()A.唾液B.生殖液C.体腔液D.排泄液解析:正常情况下生殖腺分泌的液体不能到体表来,更不能经常分泌。
蚯蚓在体表干燥或受刺激时,沿背中线位置上的一列背孔都张开,从孔中射出体腔液,参与体表黏液的组成,以湿润体表、减少摩擦、有利与呼吸。
答案:C〖例7〗蹲着的人要站起来,下肢活动主要是由哪块肌肉收缩完成的()A.股四头肌B.臀大肌C.腓肠肌D.A+B解析:本题是考察对股四头肌、臀大肌、腓肠肌功能的分析题,蹲着的人站起来,体态上发生的变化是:小腿和大腿由屈到伸,前一个变化由伸小腿引起;后一个变化由伸大腿引起。
伸小腿和伸大腿分别由股四头肌和臀大肌收缩引起的。
答案:D〖例8〗细菌与水绵细胞相比,不同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水绵属于植物类群中的藻类植物,它的细胞具有植物细胞的一切特点,而细菌细胞结构中没有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液泡和成形的细胞核。
这也是将细菌从植物界划出的主要原因。
答案:成形的细胞核,液泡,叶绿体〖例9〗木耳和香菇都属于森林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
解析:木耳和香菇都是营腐生生活的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分解者的作用。
答案:分解者〖例10〗中药中的蝉蜕是指蝉幼虫的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外骨骼一旦分泌完成后,便不能继续扩大,限制了体内组织器官的生长。
节肢动物为了摆脱外骨骼的限制,在生长过程中产生了蜕皮现象。
蜕皮时,表皮细胞分泌一种酶,将几丁质溶解,使角质层破裂,个体钻了出来,并重新形成外骨骼。
在新外骨骼未完全硬化之前,个体得以生长,增大体积。
所以正在迅速成长的节肢动物,其蜕皮次数较多。
不再长大时,蜕皮现象也就停止了。
答案:外骨骼【典题演练】针对本专题的知识点,特别是重点、难点,按照由易到难的梯度(易、中、难的比例按2∶3∶5),精选习题,以巩固、加深、活用所学知识,进一步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目的。
格式:典题演练一、选择题(1-30小题为单选,每小题1分,31-40小题为多选,每小题2分,共50分)1.推测人体关节内关节软骨的作用():A.保护关节头、关节窝的作用B.促进关节生长的作用C.减小关节运动时的摩擦作用D.成年后相互融合有牢固关节作用答案:C2.蚂蜂遭受到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看,其行为应属于:()A.攻击行为和社会行为B.防御行为和社会行为C.取食行为和社会行为D.学习行为答案:B3.对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叙述中,下列哪项不正确?()A.菜青虫只喜欢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B.科技人员用一种蜕皮激素(加速幼虫的变态)喷洒在菜青虫身上,可加速其蜕皮变蛹,缩短菜青虫取食嫩叶的时间。
C.菜青虫只喜欢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说明此植物体内有着特殊的物质吸引菜青虫、菜粉蝶。
D.在众多菜叶中,菜青虫只危害十字花科植物,这是学习、意识行为。
答案:D.4.下列各项中,不是动物行为的是:()A.野鸭食鱼B.野鸭无齿C.野鸭产卵D.野鸭南飞答案:B.5.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大山雀偷饮牛奶B.蚯蚓走迷宫C.猕猴做花样表演D.母鸡哺育小鸡答案:D.6.“鹦鹉学舌”是同学们熟悉的成语,鹦鹉的这种行为属于:()A.学习行为B.先天性行为C.经验行为D.适应行为答案:A7.在生长着许多水生植物的池塘中养鱼,经常可以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