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顺加快发展的几点思考――任四海省委、省政府领导近期在安顺考察时提出:安顺要在旅游基础设施、接待能力、生态环境和旅游产业发展目标方面实行“四个提速五年”。
市委、市政府在此基础上提出,不仅是旅游业要认真落实“提速五年”的工作要求,与之相关,全市各项工作也要“提速五年”,实现“黔中崛起”。
“提速五年”,实现“黔中崛起”,是安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是我们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市人民的福音。
“提速五年”,实现“黔中崛起”,需要我们从根本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认识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来;需要我们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来推动;需要我们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紧紧抓住各种机遇,重新审视和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切实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就我市的客观实际来讲,加快发展问题最为根本的是一个领导干部和全市人民思想解放的问题。
要采取各种有效方式,促使各级领导干部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将认识统一到一心一意谋发展、谋加快发展上来。
要使全市人民都来为“提速五年”、加快发展出主意,想办法。
一是深刻认识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强化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象贵州这样的落后地区,有条件的要加快发展。
在国家提出科学发展的今天,安顺作为欠发达、欠开发的落后地区,面临的时代主题仍然是加快发展。
所以,“提速五年”,实现“黔中崛起”,是新的形势为我们安顺各项工作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的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是全市人民面临的紧迫的历史使命。
全市人民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责任意识,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来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加快发展。
同时,要大力强化加快发展意识,坚持以加快发展作为我们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加快发展作为我们一切工作成效的评价标准,立足于发展,用发展的眼光观察问题,用发展的思路分析问题,用发展的方法解决问题,用改革促进发展,切实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二是要坚持通过改革促进发展。
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我国20多年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经验表明,发展是靠改革来推动的。
一定要深刻认识改革的重要意义,一方面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要求,加快推进和深化各项改革。
另一方面要立足于加快发展,坚持思路决定出路的原则,密切联系工作实际,深入进行调研,找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和工作的着力点,积极进行探索,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抓住一切机遇加快发展。
要正确处理加快推进改革与维护社会稳定的问题。
稳定是我们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要认真做好、做细致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
而没有改革就不会有发展。
维护稳定工作中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必须通过改革发展来解决。
所以,不能过分强调稳定而影响改革,只要社会可以承受,就要大刀阔斧的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其他各项社会改革。
二、紧紧围绕加快发展中心工作,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干任何工作,人都是最关键的因素。
而要实现社会的快速发展进步,干部队伍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在干部建设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建立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有责任感、有创新精神的干部队伍来推进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是“提速五年”,实现“黔中崛起”的重中之重。
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要确保将那些有责任感,有思路、有办法,有魄力的干部得到重用,以有力推动我们的改革发展事业;二是要招揽和培养大批懂经济,懂管理的干部,并将之安排到政府的主要位置和重要位置。
经济发展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地区),在其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都应该大量使用经济方面的专业人才;三是要以发展的成绩作为干部考核的主要标准;四是要坚决对那些不适应新时期发展任务,不作为或乱作为的干部进行调整,形成一种能上能下的干部管理机制。
三、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加快发展主要是要加快经济发展。
经济学研究认为,一个国家(地区)可以通过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来实现快速的经济发展。
所以,清醒认识我们所处的经济环境和比较优势,紧紧把握发展机遇,对经济发展战略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事关我市经济发展全局。
安顺撤地建市六年来,我们的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了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并取得了明显成绩。
目前,一方面,我市各项事业面临加快发展的任务,另一方面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环境以及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与六年前相比有了很大改变:我市的经济发展更多地融入了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循环,尤其是更多地融入了贵阳经济圈;我们面临西部大开发、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世界旅游业快速发展以及省委省政府支持安顺旅游业加快发展等新的发展机遇;我市的旅游资源优势,能源、矿产资源及其相互结合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日益突出……我们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应该随之改变。
未来的发展,必须基于全省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安顺经济发展实际,以已经客观上形成的区域经济循环为座标,正确认识我们所处的环境,重新定位我市的地位,立足于“提速五年”,紧紧抓住机遇,找准促进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形成脉络清晰,特点鲜明的经济发展战略。
(一)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循环,大力实施反边缘化战略近几年来,安顺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和不可逆转的趋势,那就是不断融入贵阳经济圈。
在贵阳经济圈中,除了贵阳市区以外,还包含开阳、清镇、息烽、修文、贵定、龙里、惠水、平坝、西秀、镇宁、长顺、福泉、瓮安等城市,并形成了东南面福泉次中心,西面安顺次中心,北面开阳次中心的经济发展格局。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以加快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为重点,积极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
建成一批贵阳城市主干道和连接周边城市的高速通道,支持贵阳加快打造以电子信息、民族制药、优势原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都市型经济中心区和产业聚集区,促进金阳新区开发开放。
鼓励各地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可能脱离其所处的区域经济循环而存在。
我们在顺应趋势,积极融入贵阳经济圈的同时,要深入研究该区域经济循环规律,在投资、贸易,产业规划、发展等方面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策略,大力实施反边缘化战略,使我们在区域经济中吸收到充足养分,实现快速发展。
(二)充分发挥能源优势,加快发展能源工业在我国大经济格局中,贵州是江南煤海,重要的能源基地。
安顺市也同样具有能源优势:煤炭资源总储量为187亿吨,已探明可开采储量34亿吨,同时是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
自国家实施西电东送工程以来,安顺市紧紧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煤、电等能源产业,充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
目前,与能源相关的工业在安顺市工业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全市工业生产的支柱。
2004年,全市电力生产和供应行业GDP占规模以上工业GDP的54.56%,2005年1-8月占51.73%。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2005年,安顺全市煤炭产量为788万吨,仅占已探明可开采储量的2.32‰,煤炭资源总储量的0.42‰。
同时,全市煤炭生产基本上全部用于电力生产和原煤销售,没有煤化工产业。
我市能源工业面临巨大发展机遇,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基于我们的能源优势,能源工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我市工业格局,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能源工业,解决煤炭价格机制等问题,尽快形成煤电一体化、上下游配套、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能源产业的加快发展为龙头实现我们的“提速五年”目标。
同时,加快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能源支持,一方面可以为国民经济全面加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更进一步凸显我市能源和矿产资源相结合的优势,吸引外投资,加快经济发展。
目前,能源和矿产资源相结合优势,已经成为吸引外来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抓住机遇,加快建设专业旅游城市安顺市是全国甲级旅游城市,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具有黄果树瀑布、龙宫等世界闻名的风景区。
旅游资源优势在全市具有非常突出和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市最为主要的比较优势。
“提速五年”,实现“黔中崛起”,必须要以加快建设专业旅游城市作为发展战略之首选。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呈快速发展趋势,为我市旅游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005年1至10月份,我国入境旅游人数突破1亿人次,同比增长11.57%;全国旅游外汇收入已达247.80亿美元,同比增长17.06%。
国内旅游蓬勃发展,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2004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711亿元。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
同时,安顺加快发展旅游业也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着力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坚持实施重点带动战略和旅游精品战略,集中力量支持安顺、荔波、黎从榕等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率先突破……以“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等活动为载体,加大旅游整体宣传促销力度,进一步扩大国内外客源市场。
继续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行风景名胜区内项目特许经营,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优强旅游企业。
力争“十一五”时期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
省委、省政府领导近期在安顺考察时提出,安顺要在旅游基础设施、接待能力、生态环境和旅游产业发展目标方面实行“四个提速五年”,省委、省政府将重点支持安顺建成专业旅游城市。
不久前,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首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承办地安顺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明确要从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管理体制改革、资金项目支持等9个方面促进安顺旅游业在全省率先取得突破。
长期以来,安顺市依托资源优势,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取得了许多成绩。
尤其是举办“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以来,安顺旅游业快速发展。
2005年,全市旅游业总收入为11.36亿元,同比增长80.4%。
但是,到目前为止,全市旅游业GDP仅占全市GDP的10%左右。
旅游业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加快发展任务非常紧迫。
总结我们多年来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加快旅游业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旅游资源的投资、管理、经营机制改革问题。
我市要切实实现旅游业加快发展,必须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对旅游资源投资、管理、经营体制进行改革,切实转变目前政府主导的开发投资、管理、经营模式,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旅游企业来开发、经营旅游资源。
第一,政府是从事公共事务管理而不是从事经营的机关,不应该从事经营性活动,也注定经营不好旅游资源。
第二,我们的财政实力不强,政府没有投资开发旅游资源的财力。
第三,我们的旅游资源是世界有名的,需要真正优秀的企业来开发和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