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二首》教学反思一、教学语言富有诗意有人说,语文的最高境界是诗意。
在本节课中,我采用精炼而富有诗性的教学语言,引领学生放飞想象,指导学生咀嚼品味。
学生灵活的思维被激活,发现的火花被点燃,诗意的表述被引发。
二、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情感一开课,我通过动情的语言,借助优美的音乐、画面等,把春天的种种意象变成一首“立体交响乐曲”,为学生奠定了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和知识基础。
三、读写结合,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教学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是否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我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安排学生由说到编到创,这样的设计,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
在这样的学习场中,创新的火花时时闪现。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更有内在的成功体验。
2.《找春天》教学反思今天第一天上课,吃惊的是孩子们已经比较进入学习状态,不难想象出小家伙们开学之前已经备受家长们的“谆谆教导”。
看到孩子们注意力比较集中,我决定今天把第一课《找春天》完成。
上午一课时的时间,带领孩子初读课文、美读课文、背诵课文,下午一课时的时间带领孩子们再次练习背诵、识记、书写生字。
两节课给我的感觉是,虽然表面看似我的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但是孩子们的学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课堂效率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读书时间少,孩子不能走进文中领略春天的美丽以及文中小朋友的快乐。
在1--3小节,学生默读后,说说从文中读出了什么,有的孩子说读出了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有的孩子说读出了小朋友脱掉棉袄去找春天。
从这里看出,孩子还没有读进文中,没有领略到文字背后的风景。
我接着孩子的问题问:“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从这句话你还能读出什么?”孩子有些困惑,我让学生联系后面的“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来理解,孩子们立刻恍然大悟,春天很难找,春天的景色还不明显,小朋友很喜欢春天。
因为这个地方的训练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子”,所以,老师应该及时给孩子总结一下这个读书方法,但是,我忽略了这个细节。
接着学生又联系第二自然段明白了春天来了,孩子们兴奋的心情。
这个时候,引领学生美读得不够充分,所以在下一个环节把1-3自然段背诵下来,学生练习的题,费时多,效率低。
两节课看似生字处理完了,课文学生练习读、背诵了,时间要长些。
4--7自然段学生在自由读标出小朋友从哪里找到春天的有关句子后,应有指导读想象,然后再背诵练习,课堂上我仅在读、划后就让学生自由背诵,也没有背诵的检查。
第八自然段处理得更加草率,齐读一遍就让学生自由读全文、下课。
二、生字的识记和书写依旧存在去年教学的问但是生字还需要回家继续抄写、背诵还需要回家继续练习、课后“找找说说”练习也没有完成。
更大的问题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对春天美丽的感受,对语言文字的感悟都还是浅浅的。
总结这课教学的失败,发现要想提高课堂效率,还需认真备课,并且要注意抓住课堂中的细节妥善处理。
4.《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因为生字已经上好了本,周一第一节课又是十分珍贵,今天讲了《邓小平爷爷植树》。
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孩子们状态不好是其一,最主要的:是我对孩子们预设太高,致使孩子们脑子空白,跟不上我的进度,从而课堂氛围沉闷。
《邓小平爷爷植树》是一篇关于在春天伟人植树的小故事,刚开始在预设上我偏离了,把文章重点放在了“邓小平”上,详细分析了邓小平爷爷植树如何严肃认真,态度一丝不苟。
却忘了文章被收入这一单元是为了让孩子们体会春天要植树,感受春天美好这一块儿。
集体备课时,我讲述了自己的困惑,针对这一问题,师傅们给我找到了症结,教会我改正方案。
一年级学文最主要的目的是识字、写字、朗读。
是要把基本功扎牢的。
弄一些难以理解的东西教给他们起不到提高的作用,反而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
这次教学失败让我纠结了一天,幸好及时找到了方向。
钻得钻在正地方,自己闷头干是找不到好方法的,还是需要取经,还得慢慢学习。
急于求成很容易达不到目的,达不到目的就会焦躁、心慌、愤怒。
我得让自己静下来,犯一次错积累一次经验,下次再犯就得拷问一下自己了,你是不长记性呢?还是明知故犯呢?还是怎么地了呢?下次备课一定要盯住重难点,把握好教学方向,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应对不同学习状态的孩子,方方面面都得照顾到。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反思雷锋的名字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我们都知道他是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解放军战士。
很多老师害怕上这样一些伟人、名人的文章,像二册的《邓小平植树》、《吃水不忘挖井人》,觉得跟孩子们的时代背景、文化底蕴相差太大,有的甚至觉得没必要选入教材中。
刚开始我也有这样的想法。
偶然间我发现我们班孩子模仿“奥特曼”的游戏,很多男生谈到长大的愿望就是成为奥特曼,为什么学生会如此喜欢它呢——那是因为“奥特曼”是他们心中的英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利用孩子崇拜英雄、真诚善良、易受熏陶感染的特点,把我们文章中的“雷锋、邓小平、毛泽东”等名人也成为孩子心中模仿的英雄呢?让孩子学习自己喜欢的英雄故事,肯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此看来,孩子在课堂上是否动情了是上好这类文章的关键。
如何让孩子动情呢?一是树立形象,在导入课文时教师要非常庄严、神圣地介绍人物,如生平、事迹、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等,让学生对人物肃然起敬,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激起他们内心深处为人物人格震撼这样一种情味感和学习的强烈欲望。
二是深化形象,就是要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视像,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
怎样让孩子对人物粗浅的认识走向人物内心世界,体察人物的内涵呢?在这篇文章中我采用把诗歌内容让学生编讲故事的方式,通过讲故事使学生把雷锋冒雨抱小孩、踏荆棘背大娘的形象典型化、具体化、鲜明化,在此练习中,学生对雷锋的感动不再肤浅,体验深刻了,学生才会觉得有意思、有趣味,才会有神情并茂的倾诉。
三是情感的延伸,就是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如果文章仅仅停留在“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表层意思,哪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所以通过我们班里也有很多小雷锋,快来夸一夸吧。
用句式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我们的世界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将会变的更美好的思想境界。
10.《沙滩上的童话》教学反思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小故事,内容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的现实世界和想像世界,极富童真童趣,深受三年级的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怎样积极地引导学生会玩,又让学生玩有所得,在玩中学知识,是老师最关注的话题,学本课不光正确引导同学们玩游戏,并能感受事物的美好与激发想像力。
评读、品读句子。
比如:“这城堡里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
”“他抢去了美丽的公主!”“你们快听,公主在城堡里哭呢!”联系学生的认知经验谈一谈:魔王在你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公主在你心中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那么联系自己的理解在读的时候分别用什么语气?读出什么样的心情?在讨论品读中随机进行词语理解,通过理解词语更好地来读课文,如“凶狠”。
因为文中描写了几个孩子一起游戏,为了便于学习,我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方法。
从最初的小组检查读文,到分角色朗读课文,再到组内分角色说话练习都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
这样的形式有助于提高效率,有助于融入角色,也有助于理解句意。
在组内开展自编童话这个环节,小组内孩子们齐心协力共同编织一个童话,在编童话的过程中,大家也是你一句,我一句,课堂气氛较好。
12.《揠苗助长》教学反思教学中,我从朗读入手,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寓意。
在朗读方我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如男女生分读、小组、同桌等多种形式,学生通过朗读,都能很好的领会到寓意,另外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和动作演示去体会种田人盼望禾苗快些长高的那种急切的心情。
如:理解他在天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我让学生自由读,边读边加上动作。
学生的表演非常到位,正是因为学生能够体会到那个人的焦急机,所以才能演得如此到位。
另外,来理解“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急忙跑道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体会筋疲力尽时,我让学生拔一拔那些禾苗。
学生在拔禾苗的同时,师引了这样一段话:“火辣辣的太阳底下,那个人正在把禾苗一棵一棵地瓦工内高里拔,一分钟、两分钟、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一直从中午拔到了晚上。
终于拔好了。
此时我忙问:“小朋友,你们现在有什么感觉。
”有的说累,有的说手酸,还有的说腰酸背疼。
这就是课文中说的筋疲力尽。
这样的角色体验让学生很容易地就明白了筋疲力尽。
在理解为什么觉的禾苗一点也没长高时。
我觉得不够到位。
有学生说禾苗长得慢,还有学生说那个人心理急。
此时我直接就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急。
如果当时我接着学生的话题说下去。
是呀,正因为禾苗长的慢,那个人性急,所以觉的禾苗没长高,禾苗没长高心理就更急了。
此时再让学生来朗读。
这样学生的体会就更到位了。
整节课的自我感觉还可以,我想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进步。
12.《亡羊补牢》教学反思《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故事。
讲的是一个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感紧动手把窟窿补上,把羊圈修好。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掉。
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全文有5个自然段。
第1至3自然段写的是从前有一个人养了许多羊,丢羊后,不听邻居劝告。
第4自然段写第二天又丢了一只羊。
第5自然段写他后悔不听邻居的话,立刻把羊圈修好,从此再没有丢过羊。
这个成语故事的难点在于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因此在教学时,我抓住养羊人两次态度的变化,通过各种形式的不同的反复阅读,让学生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
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识字是中低年级段的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我多次在课堂上多次出现难读的词句,并且注意了学习的层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如,这篇课文里有一个多音字“圈”,在课文里的“羊圈”一词中念juan(第四声),孩子们经常会受“圆圈”中的“圈”的影响,容易读错。
我首先让学生带着拼音读,然后再去掉拼音读;先让学生读词,然后再读句,最后再读全文。
有了这个层次,学生在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成就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文章题目为突破口,直奔重点。
“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
因此在教学中,我就以选择“亡、补、牢”这三个字意思,让学生读课文。
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字意,又为对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重视读的训练。
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使用自由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的读、多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如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