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JB546B理解和实施规范指南规范.doc

GJB546B理解和实施规范指南规范.doc

GJB 546B-2011《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理解与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总装备部合同管理办公室2012.8前言国家军用标准GJB546B-2011《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已于2011年12月25日发布,2012年4月1日实施。

GJB 546B针对军用电子元器件生产活动中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关键质量活动提出控制要求,对研制单位的质量保证能力作出了规定。

该标准与军用电子元器件产品规范密切配合,改变以产品考核为控制质量主要手段的局面,着眼于在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产生、形成和实现的生产过程中实施控制,是电子元器件承制单位建立生产线,编制并实施质量保证大纲文件的依据,也是鉴定机构对生产线实施质量认证审核的依据。

为做好标准的贯彻实施,帮助各元器件科研生产单位及时掌握、准确理解标准内容,切实有效的贯彻实施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规定的各项要求,总装备部军用电子元器件合同管理办公室质量组组织编写了《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标准理解与实施指南》。

本指南第1、2、3章描述了条款的理解要点,第4章描述了各条款的实施要点,体现了《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重点关注的对象是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但为实现对产品形成的源头,即设计过程实施控制的目的,还应对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进行控制,其要求执行GJB 9001B-2009中7.3的有关规定。

除此之外,产品的交付和服务也应该满足有关标准的规定以及用户的特殊要求。

《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理解与实施指南》对使用者正确地理解和实施标准的要求,提高军用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目录前言1 范围 (1)2 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2)3.1 电子元器件 electronic parts (2)3.2 鉴定机构 qualifying activity (2)3.3 检验批 inspection lot (2)3.4 生产批 production lot (2)3.5 返工 rework (2)4 要求 (3)4.1总则 (3)4.2组织机构与职责 (4)4.3培训 (7)4.4文件控制 (7)4.5技术秘密 (12)4.6生产流程图 (11)4.7工作环境 (12)4.8生产过程控制文件 (12)4.9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控制 (15)4.10统计过程控制 (17)4.11失效分析 (18)4.12纠正措施与改进 (21)4.13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 (26)4.14采购 (24)4.15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 (27)4.16分承制方控制 (28)4.17产品防护 (30)4.18质量保证 (31)4.19更改控制 (32)4.20内部质量审核 (34)4.21宇航要求 (36)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理解与实施指南1 范围理解要点:(1)对GJB 546B-2011标准的主要内容和使用范围作了说明。

电子元器件行业凡是需要证实自己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要求(总规范/通用规范、产品详细规范要求)的产品的生产线,通过制定和实施质量保证大纲文件,保证符合顾客及认证产品标准的要求,以稳定提供认证产品为目标的生产线,都可使用本标准,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保持并持续改进生产线的质量保证大纲文件。

(2)生产线除执行GJB546B-2011标准、相应总规范/通用规范、产品详细规范,还应对产品生产过程的关键过程能力指数、产品合格率水平、产品质量一致性水平提出要求,并实施控制。

(3)宇航级生产线还应满足GJB 546B-2011中附录A《宇航级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的补充要求》。

宇航级生产线的质量保证大纲计划应以GJB 546B-2011为基本要求,增加附录A的补充要求和产品总规范/通用规范的要求及用户的特殊要求。

(4)GJB546B-2011及产品的总规范/通用规范是生产线编制质量保证大纲文件的依据,也是生产线建设和管理的依据,还是军用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机构对生产线认证、认定和审查的依据。

2 引用文件理解要点:GB/T 19000、GJB 451、GJB 2712、GJB 3014中的要求,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要求。

本标准采用了GB/T 19000、GJB 451等标准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

承制方所建立的计量确认体系应符合GJB 2712的规定,统计过程控制体系应符合GJB 3014的规定。

除了标准中引用的上述标准,涉及到产品质量管理和技术状态控制等的内容还应引用或参考执行GJB 1405A-2006《装备质量管理术语》、GJB 3206A-2010《技术状态管理》或其他相关标准。

3 术语和定义理解要点: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是正确理解标准、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

本标准中用到的术语和定义与GB/T 19000、GJB 451和GJB 1405A中的术语和定义是一致的,此外,还明确了电子元器件、鉴定机构、检验批、生产批和返工等术语及其定义,有利于在质量保证大纲计划编制、生产线管理、生产线认证和审查过程中保持概念和说法的一致,在相关组织、机构和人员中建立共同语言。

(1)检验批检验批的组成一般原则为原材料入厂验收时,同时提交检验的一组相同原材料组成一个原材料检验批;产品完成加工后,提交逐批检验的一组产品,确定为产品检验批,通常也称检验母体,如:1)GJB65B标准有可靠性指标的电磁继电器总规范4.7.2.1.1规定“一个检验批应由符合同一详细规范要求,在不超过一个月的生产周期内且在相同工艺和条件下生产出的所有继电器组成。

对于检验批的组成来说,各种引出端型式的产品可包括在同一批内,但同一批中的各种线状引出端与底座的固定方法应相同。

代表检验批中各种引线,检验用的样品应具有相同的比例。

”2)GJB33A标准中规定关于 JP、JT和JCT级产品的检验批为“承制方在任何一次提交鉴定检验或质量一致性检验的全部器件构成一个检验批。

小批量的最大数量不得多于500只。

每一个检验批应由相同型号的器件组成,或由属于一个或几个详细规范的结构相似的子批组成,这些器件从开始制造直至封装为止都应是在同一工厂的相同生产线上、采用相同的生产工艺、按照相同的器件设计及相同的材料要求制成并在同一个6周内封装的。

检验批的识别标志应从批的集合时起一直保持到该批器件接收或拒收为止。

”检验子批的规定为“一个检验子批应由同一详细规范中一种管型的器件构成,这些器件是在相同的生产线上采用相同的生产工艺、按照相同的器件设计及相同的材料要求,直到最后在同一个3周内封装生产的。

”(2)生产批生产批组成的一般原则为按批生产组织方式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进行生产的一组相同产品。

如GJB597A标准规定“一个生产批是由同一生产线上采用相同的生产技术、材料、控制和设计制造出来的器件所组成的。

当在晶片的加工完成之后,或从其后至器件密封之前的任一工序开始不要求继续区分生产批,如果在终止生产批识别的那一步开始通过将器件组合成规范规定的检验批,以保持可追溯性,那么,应允许在一个生产批中同时生产几个型号的器件”。

(3)生产批与检验批的关系不同类型元器件的检验批构成有所不同,有可能一个生产批即为一个检验批,有可能数个满足特定条件的生产批组成一个检验批,也可能一个生产批分成数个检验批,检验批具体构成应满足相关产品规范要求。

(4)返工GJB1405A标准中对于返工的定义为“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1)GJB597A标准规定“对单个器件或其部分进行的任何加工或重新加工操作(试验中进行的加工操作除外)”例如,键合工序可进行返工。

2)GJB65B标准规定“诸如标志之类的轻不合格品可以返工”如,继电器标志打印局部出现字迹、图形错误,字迹掉线、残缺等轻不合格项,可以返工,以达到产品详细规范要求。

各单位应根据各自质量保证大纲文件的需要,引用必要的专业术语,并对容易混淆或不易理解的术语进行解释。

4 要求4.1总则实施要点:(1)承制方应根据GJB 546B-2011《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和产品的门类、特点及适用的总规范编制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文件。

(2)质量保证大纲文件由质量保证大纲计划、程序文件、作业文件、质量记录文件组成。

质量保证大纲计划也称一层次文件,程序文件为二层次文件,作业文件为三层次文件,质量记录(表格)为四层次文件。

1)质量保证大纲计划是承制单位生产线建设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生产线质量管理要素、职责及要求,依据GJB 546B-2011《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产品执行相关总规范/通用规范、用户的附加要求、军用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工作相关文件要求编制。

每条生产线应根据产品门类特点编制一个或几个质量保证大纲计划。

大纲计划应该描述出产品与控制的不同特点,产品与控制要求相同时可编制一个质量保证大纲计划。

2)程序文件是确保质量保证大纲计划中的要求得到贯彻实施的工作程序。

①若体系程序文件的内容能够完全满足GJB 546B-2011的要求,可直接引用;②若体系程序文件的内容不完全满足GJB 546B-2011的要求,应对已有的体系程序文件进行内容补充,如外包过程控制程序增加合格外包方需报鉴定机构审查、备案并提交用户备案,生产过程控制程序中增加禁、限用工艺控制;③对于体系中没有的程序文件,应单独编制相关文件,如宇航级产品控制程序,以满足GJB 546B-2011标准要求。

3)作业文件是生产线管理中某个具体作业的指导工作文件,包括技术类文件和管理类文件,如:产品工艺文件、设备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生产定置管理图、关键设备清单等。

4)质量记录是质量保证大纲计划、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得以实施的证据,是文件的一种特殊形式。

如:人员培训记录、文件发放记录、原材料检验记录、产品交收检验记录、内部审核报告等。

5)基线文件包括生产线基线文件和产品基线文件,生产线基线文件由质量保证大纲计划、程序文件、作业文件等文件组成;产品基线文件为经正式确认的规定产品所有必须的功能特性、物理特性,以及检验验收、使用、保障和报废要求的技术状态文件,是生产材料清单、图纸、工艺文件等技术文件的总和。

承制方应对生产线基线文件和产品基线文件实施控制,保存其历史版本和相关更改记录,并按照相关规定备案和呈报鉴定机构。

产品基线文件应独立、齐套,不允许引用非认证产品的技术文件。

(3)承制方可以根据生产线的实际情况及产品的特点对本标准不适用的条款进行裁剪,如当产品生产过程不涉及技术秘密时,可删减 4.5 技术秘密;当产品规范未做规定时,可删减4.10 统计过程控制;非宇航级生产线可删减4.21 宇航级元器件。

删减的理由必须充分并在质量保证大纲计划中进行说明。

(4)承制方质量保证大纲有关文件的提交、审查等程序应按军用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工作相关文件要求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