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围手术期处理

围手术期处理

11
高血压

注意有无重要器官损害及合并冠心病,排除继发 性高血压。
血压在160/100mmHg以下,可不作特殊准备。 血压过高者,术前选用合适的降压药物(如钙通 道阻滞剂或β受体阻滞剂等)控制血压,但并不 要求血压降至正常水平。 原有高血压患者,进入手术室血压急骤升高,应 与麻醉师共同抉择,必要时手术延期。
第5章
围术期处理
Management of Perioperative Period
讲授提纲
前 言
第1节 术前准备 第2节 术后处理 第3节 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2
前 言
围术期(perioperative period)
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至与本次手术有关的治 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包括手术前、手术 中、手术后三个阶段。
27
(四)饮食和输液1 非腹部手术
(视手术大小、麻醉方法和患者反应决定)
局麻、体表或肢体手术,全身反应轻,术后即可进食; 蛛网膜下腔和硬脊膜外腔麻醉者,术后3~6小时可进食; 全麻醉者,待麻醉清醒,恶心.呕吐反应消失后,方可进食。 手术范围较大,全身反应明显者,2~4天后方可进食。

胃肠道准备:

成人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 以下情况,术前应放臵胃管: 胃肠道手术 对胃肠道干扰较大的腹部手术 特殊疾病(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等) 幽门梗阻患者术前应洗胃并胃肠减压数天 结肠或直肠手术患者应进行肠道准备: 术前3天进流食、 口服肠道制菌药物, 术前1天服用泻药,术前晚清洁灌肠。
22
术前小结(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 术前诊断, ② 诊断依据(包括鉴别诊断) ③ 手术指征 ④ 拟行手术 ⑤ 术前准备
⑥ 术中注意事项(手术步骤.解剖关系.手术难点等)
⑦ 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预防处理 ⑧ 麻醉选择 ⑨ 手术日期 ⑩ 手术者
23
第2节
术后处理
术后处理(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围术期处理(management of perioperative period)是指以手术为中心而进行的各项处理措施。

高度重视围术期的处理,对保证患者安全、提高 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3
围术期处理包括以下内容:
体质与精神的准备 手术方案的选择 特殊情况的处理 术中的监护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艾滋病患者:
老年患者
由于脏器衰老、伴随病增多,术前准备
应更加广泛、充分、全面、细致,尤其 是心、肺、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
合理应用抗生素预治感染;围术期用药
要考虑到老年特点。
营养不良及水和电解质平衡失常的补充
量尽可能计算精确,注意静脉输液不要
过量。
20
妊娠患者
应该有外科、产科、新生儿科医生共同参与。
据24小时肌酐廓清率和血尿素氮测定值将肾
功能损害分为轻、中、重三类。
轻、中度损害者,经过内科适当处理,一般
能较好地耐受手术;
重度损害者只要有效的透析疗法保护,可相
当安全地耐受手术,但手术前应最大限度地 改善肾功能。
16
糖尿病
控制血糖,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改善营养状况。 有污染的手术,术前使用抗生素。 大手术患者,血糖最好控制在轻度升高状态(5.6~
许多情况会引起免疫功能缺陷:各种感染.营养不良.恶性肿
瘤.结缔组织病.衰老.内分泌系统疾病.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 激素.某些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放疗以及外科手术等
术前应进行必要的治疗:加强营养,纠正贫血,预防性应用
抗生素,免疫补偿治疗。
艾滋病(AIDS)
是一种以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 免疫补偿应以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为主。 同时应加强患者的隔离和消毒措施,防止传染。 可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决定是否手术: 大于500/μl, 积极地给予手术治疗 200-500/μl之间,可行中等手术,术后抗菌治疗 小于200/μl的患者, 以保守治疗为主
7
预防感染:
采取措施、提高患者的体质; 及时处理已发现的感染灶; 禁止罹患感染者与患者接触; 手术中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 符合以下条件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涉及感染病灶或接近感染区域的手术 胃肠道手术 操作时间长、创面大的手术 开放性创伤难以彻底清创 癌肿手术 涉及大血管的手术 需要植入人工制品的手术 8 器官移植术
9
其他:

手术前一天下午或晚上备皮(清洗、剃毛); 手术前夜,认真检查手术前准备,必要时应用镇定 剂保证患者睡眠; 发现患者出现与疾病无关的体温升高或妇女月经来 潮-延期手术; 估计手术时间长(超过3h)、或直肠盆腔手术-需 臵导尿管;



如患者有活动性义齿、首饰,应予取下。
10
(二)特殊准备
应密切注意并采取积极措施防治可能会出现的流产或早产。
如允许手术时机选择,妊娠中期相对安稳。 如情况允许,术前查体尽可能全面(特别是心.肾.肺和肝等)。
需要禁食者从静脉补充营养,尤其是糖类和氨基酸,以保证
胎儿的正常发育。 确有必要时允许作放射诊断,辐射量尽可能小.加强保护。
必须用药时,尽量避免使用对孕妇.胎儿影响较大的药物。
术前准备 术中保障 术后处理
4
第1节
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preoperative
preparation)指针对患者的 术前全面检查结果及预期施行的手术方式,采取 相应的措施,尽可能使患者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和机体条件,以便更安全地耐受手术。
手术种类(按照其期限性,可分为三类)
急症手术(emergency operation) 限期手术(confine operation)
26
(三)活动和起床
患者术后,原则上应该早期活动(特殊情
况例外)。 活动量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步增加。 患者清醒.麻醉消失,尽早鼓励和协助患 者在床上活动。 术后早期,患者活动需要医护人员给予 指导和帮助。 深呼吸.四肢主动活动及间歇翻身,有利 于促进静脉回流。 鼓励患者咳嗽.排痰。 手术后第1~3天,可酌情离床活动。
总则:母体为主,兼顾胎儿,争取母胎均平安。
如不能兼顾,对胎儿的考虑居次要地位。
21
(三)会诊和术前小结 会诊

会诊是术前准备的一个重要环节 存在以下情况下时有必要进行术前会诊:
有医学法律的重要性时 治疗意见有分歧 手术危险性极大 患者存在其他专科疾病或异常 术前的常规麻醉科会诊 患者及其家属的要求
17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外,正用激素治
疗或近期内曾用激素治疗1~2周者,肾上腺皮 质功能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术前2日开始用氢化考的松,每日100mg。
第3日即手术当天,给300mg。
术中、术后根据应激反应(低血压)情况,决定
激素用量及停药时间。
18
免疫功能缺陷


25
(一)体位
患者体位应根据麻醉.患者的全身状况.术式及疾病性质等选 择,使患者感到舒适和便于活动。
(二)监护(基本监护项目有以下几个方面)
生命体征 血压.脉搏.呼吸频率及持续心电监测等。
中心静脉压 术中如有大量失血或失液,术后早期应监测。 体液平衡
中等及较大手术,术后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 以评估体液平衡和指导补液。 止血和凝血 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必要时,进行血常规.凝 血系列以及纤溶项目检查,明确出血的原因。 其他项目 根据不同原发病以及不同手术情况决定。
营养不良
常伴低蛋白血症,常与贫血、血容量减少并存。 术前应纠正低蛋白血症、贫血、负氮平衡,以提高 机体与组织的抗感染能力。 择期手术 者,最好能在术前一周补充营养。

术前贫血的适度纠正
Hb
< 70g/L ,应考虑输血 Hb 在70-100g/L之间,应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输 血 Hb>100g/L可不输血
引流、双套管引流及T管引流、胃肠减压管引流、导 尿管引流等
具体选择根据手术部位、病情及目的而定。 经常检查引流管有无阻塞、扭曲和脱出等情况。若引
流液粘稠,可采取负压吸引。及时换药并应观察记录 引流量和颜色的变化。
引流物的拔除: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30
(六)缝线拆除和切口的愈合记录
缝线的拆除时间
28
(四)饮食和输液 2 腹部手术

尤其是胃肠道术后,一般需禁食24~48小时。

待肠道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可从试饮水开始、流
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

摄食量不足期间,需经静脉输液补充水、葡萄糖、电 解质、维生素等

持续禁食超过7天者,需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29
(五)引流物的处理
常用的引流物包括:烟卷引流、乳胶片引流、乳胶管
14
肝疾病
常规肝功能检查,初步评价肝脏功能。
吲哚菁绿15分钟血浆滞留率(ICGR15)评估肝储
备功能(ICGR15>40%,手术耐受力显著削弱)
肝功能损害严重者,除急症抢救外多不宜手术;
经过较长时间准备,肝功好转后方可手术。
积极保肝、支持治疗。
15
肾疾病
常规化验了解患者的术前肾功能状况。
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失调。 心率失常区别对待。 急性心梗发病后6个月内不作择期手术,持续稳定6个
月以上,良好的监护下手术。 心力衰竭控制3~4周后,再施行手术。
13
呼吸功能障碍
有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术前应作血气分析、肺功
能检查、胸部X线片、心电图等。 吸烟者,需停止吸烟2周,练习深呼吸和咳嗽。 针对肺部原发病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改 善肺功能。 麻醉前给药量要适量,以免抑制呼吸。 合并感染者,控制感染后才施行手术。 急性呼吸道感染,择期手术应推迟至治愈后1~2 周;急症手术,应用抗生素、避免吸入麻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