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杨紫烜《经济法》(第4版)章节题库(产品质量法律制度)【圣才出品】

杨紫烜《经济法》(第4版)章节题库(产品质量法律制度)【圣才出品】

第14章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一、概念题
1.产品质量关系(南京大学2002年研)
答:产品质量是产品所应具有的、符合人们需要的各种特性。

在我国,产品质量,是指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质量标准以及合同规定的对产品适用、安全和其他特性的要求。

产品质量关系包括产品质量责任关系和产品质量监督关系。

产品质量责任关系是生产者、销售者与消费者之间进行商品交易所发生的经济关系;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关系是经济管理机关执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职能而发生的经济关系。

2.产品责任(北交2006年研;武汉理工2005年研)
答:产品责任包括产品瑕疵责任和产品缺陷责任。

(1)产品瑕疵责任,是指售出的产品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等情况下应承担的责任。

(2)产品缺陷责任,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或产品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时应承担的责任。

3.产品缺陷(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南京大学2001、1996年研)
答:产品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不符合该标准。

产品的设计、原材料采用、制造装配、指示等都可能发生缺陷。

4.严格责任原则(华农2010年研)
答:严格责任原则是指行为人主观无过错而致害于人,在没有免责事由的情况下,仅根据其行为造成的客观存在的损害结果来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则。

我国《产品质量法》采取的是严格责任原则,凡是违反了本法的要求,除法定免责的情况外,都应承担相应责任。

其中,追究产品瑕疵担保责任,不以是否造成实际损害为前提,也不论是否存在过错。

5.产品质量认证(河北大学2014年研)
答:产品质量认证,也称产品认证,是依据产品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的活动。

产品认证分为强制认证和自愿认证两种。

一般来说,对有关人身安全、健康和其他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者为强制性认证,即“以法制强制执行的认证制度”。

其他产品实行自愿认证制度。

6.产品瑕疵(人民大学2011年研)
答:产品瑕疵,产品瑕疵是指产品不具有其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

瑕疵产品违反法律规定和合同规定。

是区别于产品缺陷的法律概念。

广义地说,是指产品不符合其应当具有的质量要求;狭义地说,仅指一般性的质量问题,如产品外观、使用性能等方面的质量问题。

二、简答题
1.我国产品质量法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是什么?(对外经贸2009年研)
答:(1)产品质量是产品所应具有的、符合人们需要的各种特性,在我国,产品质量,是指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质量标准以及合同规定的对产品适用、安全和其他特性的要求。

(2)《产品质量法》第13条具体规定了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工业产品,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保障安全、健康,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要实行强制性标准。

除此之外,可实行一般性的、非强制性标准。

2.简述生产者的产品质量义务。

(南开大学2010年研)
答:生产者的产品质量义务包括以下内容:
(1)作为的义务
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

具体要求有以下三项:
①产品应当符合内在质量的要求
a.不存在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符合该标准;
b.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但是,对产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作出说明的除外;
c.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前两项为默示担保条件,后一项为明示担保条件。

②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应当符合要求,包括合格证明,产品名称、厂家和厂址,产品规格,安全使用日期,警示标志等。

③特殊产品的包装必须符合特定要求,指剧毒、危险、易碎、储运中不能倒置以及有其他特殊要求的产品,其包装应有特殊的要求。

(2)不作为的义务
生产者不得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不得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不得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生产产品,不得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3.简述我国产品缺陷的认定标准。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研)
答:缺陷是一个具有特定法律涵义的概念。

我国《产品质量法》第34条规定,产品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不符合该标准。

(1)产品缺陷
①设计缺陷,指产品在设计上存在着不安全、不合理的因素,例如结构设置不合理,设计选用的材料不适当,没有设计附加应有的安全装置;
②制造缺陷,指产品在加工、制作、装配等制造过程中,不符合设计规范,或者不符合加工工艺要求,没有完善的控制和检验手段,致使产品存在不安全的因素;
③指示缺陷,指在产品的警示说明上或者在产品的使用指标标志上未能清楚地告知使用人应当注意的使用方法,以及应当引起警惕的注意事项;或者产品使用了不真实、不适当的甚至是虚假的说明,致使使用人遭受损害。

如油漆具有易燃性,生产者应附警示标志,提醒使用者存在的危险性,并告知如何避免。

如果未履行上述义务,就属指示上的缺陷。

(2)产品缺陷的认定标准
①产品本身存在不合理的危险。

从我国现行法律对缺陷产品认定的规定可知,缺陷产品
认定的主要标准是产品本身存在不合理的危险,这是从其经济意义上分析。

所谓不合理的危险是指产品存在明显或者潜在的,以及被社会普遍公认不应当具有的危险,这种危险主要表现为存在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因素,其在生产过程中已经事实上产生和存在。

②生产标准。

缺陷产品认定的另一标准可以概括为生产标准,即包括在法律意义上违反有关保障产品安全的质量标准以及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所确定的告知义务,因而使本属合理的危险转化为不合理危险等。

(3)对标准的评价
产品缺陷认定的两个标准,一方面为在实践中具体认定产品缺陷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思路,在缺陷产品的恰当认定中起到良好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二重性的认定标准,也很容易产生分歧。

如果一个产品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但却仍存在不合理的危险性,因为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都是先知先觉,能够杜绝所有的不合理危险。

事实上标准往往具有滞后性,这就使得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产品仍有可能具有不合理的危险性。

所以在缺陷产品的认定中,产品存在不合理的危险是认定的首要标准。

4.比较产品质量缺陷与产品质量瑕疵。

(南京大学2006年研;对外经贸2004年研;北大2003年研)
答:产品质量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不符合该标准。

产品质量瑕疵是指产品存在除危险之外的其他质量问题。

(1)二者的相同点
①都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
②都应当承担质量责任(但对瑕疵,经营者作出了明确的说明或者消费者在购买该产品前已经知道的除外)。

(2)二者的不同点
①在程度方面
前“小”后“大”,或前“轻”后“重”。

②在可否接受方面
对瑕疵,因尚未丧失产品原有的使用价值,消费者已经知道的,可以自行决定是否接受;对缺陷,因存在不合理的危险,原则上不应接受。

③在向谁索赔方面
对瑕疵,直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该销售者赔偿后,其还可向负有责任的生产者或其他销售者追偿);对缺陷,可以向销售者、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生产者、销售者之间可以根据实际责任情况向对方追偿)。

④在赔偿的方式和标准方面
对瑕疵,由销售者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负责修理、更换、退货以至赔偿损失;对缺陷,以损害赔偿为原则。

⑤在诉讼时效方面
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

5.简述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并着重阐述过错推定原则中免除受害人对生产者或销售者过错举证责任的两种方式。

(华农2011年研)
相关试题:简述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

(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