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新药来源包括天然产物半合成和全合成化学物质。
2、新药研究过程可分为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和售后调研。
3、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物典是,明代,至今仍是各国医药学家参考和研究的医药巨著。
〈〈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三、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 药理学是研究A .药物的学科B .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原理C. 药物效应动力学D. 药物代谢动力学E. 药物在临床应用的学科2. 药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A .病原微生物B .动物C. 健康人D. 患者E. 机体3. 药物是指A .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物质B .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C. 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的物质D. 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物质E. 能损害机体健康的物质多项选择题1. 药物和毒物的关系是A .药物本身即是毒物B .药物用量过大均可成为毒物C. 适当剂量的毒物亦可成为药物D. 药物与毒物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有量的差异E. 有些药物是由毒物发展而来的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1. 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是使机体组织器官1.兴奋抑制2. 药物只对某些器官组织产生明显作用,而对其它器官组织作用很小或无,称为药物作用的2.选择性3. 用数量表示的药理效应叫 _,用阳性或阴性表示的药理效应叫 _。
3.量反应质反应4. 药物的治疗作用可分为4.对因治疗对症治疗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副作用是指药物在下出现的与无关的作用。
5 .治疗剂量治疗目的6. 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6.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变态反应停药反应和特异质反应7. —群动物中引起一半动物出现阳性反应的量叫半数有效量(50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量叫半数致死量(50),5050之比值称为治疗指数8. 长期用激动药,可使相应受体数目减少,这种现象称为向下调节,是机体对药物产生耐受性的原因之一。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期应用拮抗药,可使相应受体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现象称为,突然停药时可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数目增加 __________ 向上调节 __________________ 反跳现象—.拮抗药根据量效曲线的不同可分为竞争性非竞争性拮抗药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信使分子包括. 和2+12. 体内的受体可分四类,即与G蛋白相耦联的受体,含离子通道的受体,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和细胞内受体三、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 部分激动药是指A .被结合的受体只能一部分被活化B .能拮抗激动药的部分生理效应C. 亲和力较强,内在活性较弱D. 亲和力较弱,内在活性较弱E. 亲和力较强,内在活性较强2. 服用巴比妥类药物后次晨的宿醉现象是A. 副作用B. 毒性反应C . 后遗效应D . 变态反应E. 特异质反应3. 肌注阿托品治疗肠绞痛,引起口干作用称为A. 毒性反应B. 副作用C . 治疗作用D . 变态反应E. 后遗效应4. 注射青霉素过敏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是A. 副作用B. 毒性反应C . 后遗效应D . 变态反应E. 应激反应5. 出现明显副作用所用的剂量应该是A. 治疗量B. <治疗量C . >治疗量D . 极量E. 50量6. 药物安全范围是指A. 5050B. 50C . 50D . 95与5之间的距离E. 95与5之间的距离7. 肾上腺素治疗支气管哮喘是A. 对因治疗B. 对症治疗C o 局部治疗D . 全身治疗E. 直接治疗8. 连续用药产生敏感性下降称为A. 抗药性B. 耐受性C . 快速耐受性D . 成瘾性E. 反跳现象9. 长期应用抗病原微生物药可产生A. 抗药性B. 耐受性C . 快速耐受性D . 成瘾性E. 反跳现象多项选择题1. 药物的安全性指标是A. 5050B. 5050C . 50D . 95与5之间的距离E. 95与5之间的距离2. 通过量效曲线可得到A. 最小有效量B. 半数有效量C . 最小中毒量D . 极量E. 最大效能3. 药物产生效应的机制包括A .改变细胞周围的理化性质B .补充机体缺乏的物质C. 作用于细胞膜D. 对酶的促进或抑制作用E. 不影响递质的合成、贮存和释放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一、填空题_1. 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转化排泄2. 弱酸性药物易从值低的体液向值高—的体液被动转运。
3. 在一级动力学中,一次给药后约经过 5 个t1/2后,体内的药物基本消除。
如每隔一个t1/2给药一次,约经过__________ t1/2可以达到稳态血药浓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重吸收 _少而排泄。
5. 药物在体内的消除动力学可分为一级消除动力学和零级消除动力学两种方式。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稳态血药浓度是指给速度和消除速度达平衡时的血药浓度。
7. 连续滴注给药达稳态后,中途改变给药速度,则需再经5_t1/2才能达到新的稳态浓度8. 药物自血浆消除包括分布转化排泄过程,消除的参数是K,C I , t1/29. 苯巴比妥是肝药酶诱导剂,可加速双香豆素的代谢,使后者的抗凝血作用减弱。
三、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 某药物的半衰期为9小时,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的时间为A. 9小时B. 1天C. 1 . 5天D. 2天E. 5天2. 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其A .药物作用增强B .暂时失去药理活性C. 药物代谢加快D. 药物排泄加快E. 药物转运加快3. 弱碱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A .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B .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C. 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D. 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E. 呈解离型,再吸收障碍4. 影响药物从肾脏排泄速度的因素有A .药物的剂量B .药物的血浓度C. 药物吸收的速度D. 尿液中药物的浓度E. 尿液的值5. 大多数药物在血液中与下述哪种蛋白结合?A. 白蛋白B .血红蛋白C. 球蛋白D. 脂蛋白E. 铜蓝蛋白6. 如何能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稳态浓度A .每隔一个半衰期给一次剂量B .每隔半个半衰期给一次剂量C. 首剂加倍D. 每隔两个半衰期给一次剂量E. 增加给药剂量7. 药物在体内作用开始的快慢取决于A. 药物的吸收B .药物的转化C. 药物的排泄D. 药物的分布E. 药物的消除8. 血浆半衰期(t1/2)的长短取决于A .药物的吸收速度B. 药物的消除速度C. 药物的转化速率D. 药物的转运速率E. 药物的分布容积9. 下列关于药物体内转化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药物体内主要的氧化酶是细胞色素P450B .肝药酶的作用专一性很低C. 有些药物可抑制肝药酶的生成D. 有些药物可诱导肝药酶的生成E. 体内生物转化是药物消除的主要方式10. 下列关于药物体内排泄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药物经肾小球滤过,经肾小管排出B .有肝肠循环的药物影响排出时间C. 极性高的水溶性药物可由胆汁排出D.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尿液中排出多E. 极性高、水溶性大的药物易排出-11. 关于t1/2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般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量B .—般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C. 按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的药物t1/2是固定的D. t1/2反映药物在体内消除速度的快慢E. t1/2可作为制定给药方案的依据12 .当恒速恒量给药经一定时间后血药浓度可达到A.B.C.D~治治疗速度E.有效血浓度13. 某药物经肝转化,其t1/2为5小时,肝功能降低时其t1/2应是A. < 5小时B. > 5小时C. =5小时D. > 10小时E. > 15小时14. 某药物t1/2为12小时,按t1/2给药达坪值()时间应为A. 0. 5 天B. 1天C . 1 . 5 天D . 2天E . 5天15 .下述关于一级动力学消除方式的叙述哪项是错误有?A. 与血浆中药物浓度成正比B . t1/2是固定的C .经4~6个t1/2血药浓度达稳态D. 临床常用药物治疗量时以此方式消除E .多次给药消除时间延长16 .关于负荷量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 是指首剂的量增大的剂量B. 口服首次加倍的剂量’C .在病情危重需要立即达到有效血药浓度D .可使血药浓度迅速达E .只能在2个t1/2后达到17 . 口服1g以上的水杨酸时t1/2延长的原因是A. 药物在体内饱和B. 药物在体内大C. 一级动力学消除D. 零级动力学消除E. 药物在体内广泛分布18. 关于被动转运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 .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转运B. 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转运C. 不耗能D. 无饱和性E. 小分子、高脂溶性药物易被转运。
19. 关于生物利用度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 .指药物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B. 指药物被机体吸收和消除的程度C. 生物利用度高表明药物吸收良好~D. 以F表示之E. 是检验药品质量的指标之一一20. 关于肝肠循环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 .结合型药物由胆汁排入十二指肠B .在小肠内水解C. 在十二指肠内水解D. 经肠再吸收入血循环E. 使药物作用持续时间明显延长多项选择题1. 影响药物从体内消除速度的因素有A. 肾脏功能B. 肝肠循环C. 血浆中药物浓度D. 给药剂量E. 给药途径2. 药物血浆半衰期(t1/2)对临床用药的意义是A .可确定给药剂量B. 可确定给药间隔时间C. 可预计药物在体内消除的时间D. 可预计多次给药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E. 可确定一次给药后效应的维持时间3. 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有A .给药途径B .给药剂量C. 药物的理化性质D. 体液值及药物解离度E. 器官血流量4. 表示药物吸收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是A.、B. K、C1、t1/2C.D.E. F第四章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一、填空题仁从机体方面看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1.年龄性别精神因素病理状态遗传因素昼夜节律2. 从药物方面看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 .剂型给药途径给药时间次数和疗程3.药物依赖性可分为 _身体依赖性精神依赖性4. 能产生药物依赖性的药物可分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两大类。
5. 麻醉药品主要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精神药品主要指镇静催眠药中枢兴奋药致幻剂三、选择题1. 下述给药途径一般药物吸收快慢的顺序是A .静脉〉吸入〉皮下〉肌内注射〉直肠粘膜〉口服〉皮肤B .吸入〉静脉〉皮下〉肌内注射〉直肠粘膜〉口服〉皮肤C. 吸入〉静脉〉肌内注射〉皮下〉直肠粘膜〉口服〉皮肤D. 静脉〉吸入〉肌内注射〉皮下〉直肠粘膜〉口服〉皮肤E. 静脉〉肌内注射〉吸入〉皮下〉直肠粘膜〉口服〉皮肤多项选择题1. 药物联合使用时总的作用大于各药单独作用的代数和,这种作用称为药物的A .相加作用B .拮抗作用C. 增强作用D. 协同作用E. 联合作用2. 肝功能低下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是A. 药物作用增强B. 药物转化能力降低C. 药物转化能力增强D. 药物转运能力降低E. 药物作用减弱3. 联合应用两种以上药物的目的在于A. 增强疗效B. 减少不良反应C. 减少耐药性的发生D. 减少单味药物用量E. 促进药物的消除4. 下列关于小儿用药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 对药物反应比较敏感B .药物消除率高C. 小儿肝脏葡萄糖醛酸结合能力较低D. 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低—E. 小儿用药量应是成人的~ 10 第五章传出神经药理概论—、填空题1.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分布的肾上腺素受体为 a 2受体;支气管粘膜分布的肾上腺素受体为_X2受体—2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破坏的酶主要是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单胺氧化酶()3. 胃肠平滑肌上分布的胆碱受体为M受体骨骼肌运动终板的胆碱受体为N2受体4. M受体兴奋可引起心脏抑制,瞳孔收缩,胃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三、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 在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消除的主要方式是A .被单胺氧化酶()破坏B .被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破坏C. 进入血管被带走D. 被胆碱酯酶水解E. 被突解前膜和囊泡膜重新摄取2. B 1受体主要分布于以下哪一器官?A .骨骼肌运动终板B .支气管粘膜C. 胃肠道平滑肌D. 心脏E. 腺体3. M受体兴奋可引起A. 胃肠平滑肌收缩B .心脏兴奋C. 骨骼肌收缩D. 瞳孔扩大E. 支气管扩大4. B 2受体兴奋可引起A. 支气管扩张B .胃肠平滑肌收缩C. 瞳孔缩小D. 腺体分泌增加E. 皮肤血管收缩多项选择题1. a受体阻断药是以下哪些药?A. 酚妥拉明B. 妥拉苏林C. 美加明D. 新斯的明E. 酚苄明2. B 2受体兴奋引起的效应是A. 骨骼肌血管扩张B. 胃肠道平滑肌松弛C. 支气管扩张D. 冠状动脉扩张E. 瞳孔开大3. N1受体主要分布于A. 神经节突触后膜B. 骨骼肌C. 腺体D. 心脏E. 肾上腺髓质第六章拟胆碱药一、填空题1. 毛果芸碱对眼睛的作用是缩瞳调节痉挛降低眼压2. 毛果芸香碱作用的机理是直接兴奋M受体,毒扁豆碱作用机理是抑制胆碱酯酶3 .常用的胆碱酯酶复活药有碘解磷定氯解磷定—的两类特异性解毒药分别为M受体阻断药胆碱酯酶复活药二、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 毛果芸香碱引起调节痉挛是兴奋了以下哪一受体?A. 虹膜括约肌上的M受体B. 虹膜辐射肌上的a受体C. 睫状肌上的M受体D. 睫状肌上的a受体E. 虹膜括约肌上的N2受体2. 新斯的明的禁忌证是A. 青光眼B.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C. 重症肌无力D. 机械性肠梗阻E. 尿潴留3. 新斯的明的哪项作用最强大?A. 对心脏的抑制作用B. 促进腺体分泌作用C. 对眼睛的作用D. 对中枢神经的作用E. 骨骼肌兴奋作用4. 毒扁豆碱的主要用途是A. 青光眼B. 重症肌无力C. 腹胀气D. 尿潴留E.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 解磷定对以下哪一药物中毒解救无效?A. 敌敌畏B. 敌百虫C. 乐果D. 对硫磷E. 内吸磷6. 毛果芸香碱用于虹膜炎的目的是A. 消除炎症B. 防止穿孔C. 防止虹膜与晶体的粘连D. 促进虹膜损伤的愈合E. 抗微生物感染多项选择题A. 阿托品B. 东萇菪碱C. 毛果芸香碱D. 新斯的明E. 氯磷定2. 胆碱酯酶复活药用于解救有机磷中毒时,有哪些特点?A. 能使被抑制的胆碱酯酶复活B. 能与游离的有机磷结合使其失去毒性C. 作用迅速而持久,一般用药一次即可~D. 缓解N样症状最为迅速E. 不能直接对抗蓄积的乙酰胆碱3. 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药物有A. 新斯的明B. 毒扁豆碱C. 吡啶斯的明D. 安贝氨铵E. 加兰他敏第七章M胆碱受体阻断药一、填空题1. 阿托品对眼睛的作用是瞳孔扩大调节麻痹升高眼压2. 阿托品用于麻醉前给药主要是利用其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用于抗感染性休克主要是利用其扩张小血管改善微循环3. 阿托品禁用于青光眼幽门梗阻前列腺肥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