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考模拟地理一、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44分。
人口的数量变化对农业、工业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黑龙江省作为我国耕地面积大、重工业比重大的省份,对国家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黑龙江积极推进二胎生育政策和多项人才引进政策,下表是黑龙江省2010~2014年人口数据,据此完成1~3题。
1.表格数据表明黑龙江省2010~2014年间()A.为人口净迁出区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城市化水平很低D.为人口净迁入区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远低于10%,自然增长率很低;城市化水平处于中期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但常住人口总数基本不变,说明有一定的人口外流,为人口净迁出区。
答案:A2.导致黑龙江省常住人口总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态环境恶化B.经济发展速度较慢C.生活成本高D.交通条件较差解析:目前导致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表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速度较慢。
答案:B3.黑龙江省人口数量的变化对农业的有利影响有()①粮食产量增多②机械化程度加大③农业规模水平提高④农业收入增多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解析:黑龙江省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减少,乡村的人均耕地会增多,利于机械化和规模化的农业经营。
答案:A读北京地区天堂河流域降水—径流过程的比较图,完成4~6题。
4.地下水埋深指地下水水面至地面的距离。
导致北京地下水埋深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化发展B.气候变暖,蒸发加剧C.降水减少D.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
下渗和抽取地下水都能影响地下水位的深度。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79年至1994年地下水埋深在增加,说明地下水水位在下降,再联系北京的背景,由于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的剧增,导致用水量增加,所以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埋深增加。
答案:A5.天堂河流域1979~1994年间,最大径流量变化的原因是()A.降水减少B.温度升高C.地下水埋深增加D.植被增加,涵养水源解析:1979年至1994年天堂河流域最大降水量的数量在增加,最大流量却在下降,而地下水埋深在增加,说明降水后下渗补充过低的地下水,导致地表径流减少。
所以选C。
答案:C6.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北京备用水源的地下水水位已平均回升了3米多,正以每天3~4厘米的速度继续回升。
试推测此次北京地下水水位回升的原因最可能是()A.跨流域调水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增加D.上游修建水库解析:由于南水北调,导致北京对备用水源地的取水量大幅度减少,引发地下水水位回升,所以正确答案是A。
答案:A贵州省盘县地处滇、黔交界,境内多为层峦叠峰,山高谷深的高原山地地貌,2015年位列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97位。
横贯该县的沪昆高铁已于2016年年底建成通车。
下图为盘县城区周边略图,读图完成7~9题。
7.沪昆高铁(盘县段)修建过程中不可能遇到的困难是()A.地质构造复杂,多地质灾害B.季节性冻土广布,路基稳定性差C.地表崎岖,桥梁洞涵里程长,成本高D.交通不便,施工难度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与聚落。
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分布地区;聚落往往分布在道路交汇处。
影响交通的因素有经济、地形、地质、气候等。
盘县境内多为层峦叠峰、山高谷深的高原山地地貌,碦斯特地貌广布,多溶洞、地下暗河等,从图示经纬度可判知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质构造复杂,多地质灾害,桥梁洞涵里程长,成本高;交通不便,施工难度大;但没有冻土分布。
答案:B8.影响图中聚落分布的因素主要是()A.气候B.公路C.地形D.铁路解析: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平坦开阔的地形、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源、丰富的自然(矿产)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等,图中聚落多呈条带状分布,沿河谷分布,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
答案:C9.促使红果镇取代城关镇成为盘县新县城的主要因素是()A.资源B.河流C.政策D.交通解析:由图可知,红果镇的用地主要沿南昆铁路和国道扩展,说明交通条件的变化使得红果镇在用地规模、经济发展等方面超越了城关镇,故取代城关镇为了盘县的新县城。
答案:D菲律宾玛雅生态农场位于首都马尼拉附近,农场主在36公顷的丘陵地经营了稻田和经济林,饲养了2.5万头猪、70头牛和1万只鸭、每天产气近20万立方米的沼气池和饲料加工厂,基本实现了无污染。
下图为玛雅农场物质循环生产图,完成10~11题。
10.玛雅生态农场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最有利的()A.地形条件B.气候条件C.土壤条件D.水文条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
农业生产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在丘陵地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需要改变地形条件,充分利用气候条件。
答案:B11.为促进农场经济发展,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A.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更多样化的农产品B.发展身心健康疗养所C.扩大沼气生产规模并销往首都D.附近经营高品质的特色农场酒店解析:沼气生产在安全、规模、技术标准(主要是脱硫、提纯、加压)、能源规划上还没有统一标准。
而玛雅农场沼气产量还很小,不具备规模,供应首都需高成本管线投入,所以C 选项不符合;高品质的农场酒店因该农场无污染环境好且规模较大,又靠近首都,所以经营特色农场酒店是可行的。
答案:C二、非选择题。
36.(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威海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克孜勒库姆沙漠的中部。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网站的消息,在50年以前,威海总面积为6.6万平方公里,这几乎相当于一个斯里兰卡的国土面积。
威海流域的水资源给当地的农业和渔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据统计,当地渔业年捕捞量曾经达到4万吨,其支流的三角洲有几十个小湖,生态丰富的沼泽和湿地遍及55万吨。
材料二:不同年代威海面积变化图。
材料三:下面分别为中亚示意图和塔什干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1)结合塔什干的气候资料,简述锡尔河流域的降水特征,并分析原因。
(6分)(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恢复威海地区生态环境可行性措施。
(8分)(3)有人说:威海的萎缩既是“天灾”,也是“人祸”,请给予合理解释。
(4分)(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6分)问题①:结合材料三,中亚城市多分布在东部的山前地带。
请合理解释其原因。
问题②:本地区国家多以灌溉农业为主。
请为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1)从图中可以分析出降水特征,全年降水总量少,季节变化大;冬春相对多雨,夏季少雨。
原因主要从气压带和风带、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进行分析。
海陆位置来说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海洋湿润水汽难以到达;从气压带和风带来说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影响,地形的抬升,降水较多。
(2)加强环湖周边国家的合作,合理分配水资源;培育耐旱农作物,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控制环湖周围地区人口数量,减轻人口压力;培育耐旱、耐碱林木,恢复地表植被;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天灾”是指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偏少且蒸发旺盛;“人祸”是指环湖周围人口激增,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取水过多,导致河流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面积萎缩。
(4)问题①:中亚地处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水源是影响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
东部多高山有冰川,可提供冰雪融水;冬季受西风影响,地形的抬升,带来部分大气降水;冬季有积雪,在次年春季大量融化,形成季节性积雪融水。
在山前地形比较平坦开阔的地带,水源较充足,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问题②,影响灌溉农业最重要的因素是水源,主要分析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主要问题,同时要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1)降水特征:全年降水总量少,季节变化大;冬春相对多雨,夏季少雨。
原因: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海洋湿润水汽难以到达;冬季受西风影响,地形的抬升,降水较多。
(2)加强环湖周边国家的合作,合理分配水资源;培育耐旱农作物,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控制环湖周围地区人口数量,减轻人口压力;培育耐旱、耐碱林木,恢复地表植被;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天灾”是指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偏少且蒸发旺盛;“人祸”是指环湖周围人口激增,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取水过多,导致河流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面积萎缩。
(4)问题①:中亚地处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水源是影响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
东部多高山有冰川,可提供冰雪融水;冬季受西风影响,地形的抬升,带来部分大气降水;冬季有积雪,在次年春季大量融化,形成季节性积雪融水。
在山前地形比较平坦开阔的地带,水源较充足,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问题②:发展节水灌溉技术,预防土壤次生盐碱化;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节约用水;培育耐旱农作物,发展旱作农业;因时制宜,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防止荒漠化;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防止土壤污染。
37.(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陕西省位于中国内陆的腹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中华之源。
下面分别为“陕西省年等降水量线图(单位:mm)”与“陕西省年均温等温线图(单位:℃)”:材料二:陕北黄土窑洞是适应中国西北部与黄河中下游黄土高原地质、地貌、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而产生的一种建筑形式,是历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生产实践中认识、利用、改造黄土的智慧结晶。
窑洞依山就势、精于选土、方位良好、保温性能好、能源能耗低、就地取材、施工简便。
但传统窑洞也有造型和空间单一呆板,排水排污设施差,室内通风不良,自然采光不足,阴暗潮湿的缺点,很难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很多窑洞日益荒废。
(1)说明秦岭对陕西省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6分)(2)结合陕北传统民居“窑洞”的特点,指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10分)(3)针对传统窑洞日益荒废的现象,请写出建议。
(6分)解析:(1)山脉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海拔高度和对大气运动影响来实现的。
秦岭山脉大致呈东西走向,阻挡夏季风,导致秦岭南侧降水多,北侧降水少;秦岭的阻挡使得冬季风对秦岭以北地区的影响较大,增强了陕西区域内气温分布的南北差异;秦岭海拔高,年均温低,两侧河谷海拔低,年均温高;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窑洞”与土质、气候、建筑材料等有关。
从气候条件来说,降水较少,气候比较干燥,而且冬夏温差大,住在窑洞里则“冬暖夏凉”;从土质来说黄土层深厚,垂直节理发育(黄土直立性好);从建筑材料来说,黄土高原植被稀少,缺少木材(建筑材料少)。
其他还可以联系地质、地形等方面进行分析。
(3)主要是从旅游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利用现代的技术对窑洞进行改造。
答案:(1)山脉大致呈东西走向,阻挡夏季风,导致秦岭南侧降水多,北侧降水少;秦岭的阻挡使得冬季风对秦岭以北地区的影响较大,增强了陕西区域内气温分布的南北差异;秦岭海拔高,年均温低,两侧河谷海拔低,年均温高;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