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人机适航管理

无人机适航管理


标准建设组织实施
实行统筹协调工作机制 实行动态完善机制 强化协同推进模式 加强国际交流
当前正在使用的无人机产业联盟标准简介
单旋翼无人直升机系统通用技术标准 电池动力单轴农用植保无人机系统通用标准 多轴农用植保无人机系统 公共安全无人机系统通用标准 固定翼无人机系统通用标准 民用无人机系统通用标准 消防用多旋翼无人机系统技术要求通用技术标准 多轴无人机系统通用技术标准
第6章 无人航空器适航性管理
第一节 无人航空器适航管理概述 第二节 无人航空器适航管理标准 第三节 无人航空器生产制造管理 第四节 无人航空器适航证照管理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无人航空器的 • 适航性 • 适航性管理的含义 • 适航管理的内容, • 无人机适航管理的特性
无人航空器的适航性管理
第一节 概述
生产管理的目标
生产管理的目标就是实现高效、低耗、灵活、准时 地生产符合适航要求的合格产品,为客户提供满意 服务。
无人航空器的适航性管理
第四节 航证照管理
证照管理
证照管理是国家无人航空器适航管理部门,通过对 达到适航标准的无人航空器产品颁发适航证书,实 现对无人航空器产品的适航管理。
证照管理的内容
c.部件级标准主要包括通用零部件标准、计量、工艺和工装及其他标准。其中通用零件标 准包括紧固件、机体结构件、机电元器件及其他标准。
行业应用标准
行业标准是指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标准。
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 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当同一内容的国家标准公布后,则该 内容的行业标准即行废止。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指重复性的技术事项在一定范围内的统 一规定。 技术标准的分类
技术标准的特点
(1)各个企业通过向标准组织提供各自的技术和专利,形成一 个个产品的技术标准; (2)企业产品的生产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进行。 (3)标准组织内的企业可以以一定的方式共享彼此的专利技术。
制定标准的原则
适应市场需求 立足现状 具有一定的先进权威性 适航管理的国际性 适航管理的完整性 适航管理的动态性 适航管理的独立性
无人航空器的适航性管理
第二节 管理标准
标准
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
标准是用来判定技术或成果好不好的根据或者是用来判定是不是 某一事物的根据。
GB/T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 动的通用词汇》中对标准的定义是:
标准发展的趋势
技术标准已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标准与专利技术越来越密不可分; 技术标准越来越成为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标准的意义
技术标准的出现和发展以科技进步为前提。 技术标准及标准化的发展与科技进步互相促进。 技术标准发展水平与科技进步成果转化水平。
国家出台民用无人机标准的展望
发展需要 管理需要
管理模式与管理内容
管理模式 以适航证件为核心的管理模式。 管理内容 无人机必须具备三个基本适航证件: 型号设计具有型号合格证 生产系统具有生产许可证 单架航空器具有适航证。
当前无人航空器适航性管理的内容
目前国家没有明确的适航管理法律法规标准; 遵循产品生产与设计标准; 遵循中国无人机产业联盟8项标准 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无人航空器的相关适航 性标准。
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 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的分类
标准的制定和类型按使用范围划分有 国际标准 区域标准 国家标准 专业标准 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
标准的分类
按内容划分有: 基础标准(一般包括名词术语、符号、代号、机械制图、公差与 配合等); 产品标准; 辅助产品标准(工具、模具、量具、夹具等); 原材料标准; 方法标准(包括工艺要求、过程、要素、工艺说明等);
f.报废管理主要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报废条件、报废程序及其他管理内容进行规定。
技术标准
无人驾驶航空器标准体系的技术标准有整机级标准、系统级标准和部件级标准。
a.整机级标准主要包括专业工程标准、实验与试飞标准、通用接口标准及其他标准。专业 工程标准包括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环境适应性、电磁兼容性、人机工程及其他标 准;实验与试飞标准包括通用要求、实验方法及其他标准;通用接口标准包括电子围栏、 数据接口规范及其他标准。
型号合格证;型号设计批准书;补充型号合格证; 改装设计批准书;型号认可证;
补充型号认可证;民用航空器材料、零部件、机载 设备设计批准认可证;
生产许可证;生产检验系统批准书;零部件制造人 批准书;
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适航证;出口适航证; 特许飞行证;适航批准标签。
作业题:
1.什么是适航管理? 2.什么是航空器的适航性? 3.适航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4.无人机的适航管理模式是什么? 5.适航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6.适航管理的特性有哪些?各自体现在哪里? 7.什么是标准? 8.标准的分类以及制定标准的额单位分别是哪些? 9.什么是技术标准? 10.简述标准的意义?
基本概念
• 无人航空器的适航性 • 是指无人航空器在其规定的使用范围内具有保证
航行和安全的性质 • 适航证 • 是适航管理机构对飞机进行审查确认其符合适航
条例以后发给的一种证明文件。
基本概念
无人航空器适航管理既是过程管理又是技术管理,
是指航空器主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对无人航空器 的设计、定型、生产、使用直至停止使用的全过程 施行监督,以保证航空器始终处于适航状态的科学 管理。
行业应用标准主要包括农业应用、电力应用、安防应用、测 绘应用以及其他应用标准。其中,农业应用包括农林植保、 农业灾害防护及其他;电力应用包括电力巡线及其他;安防 应用包括警用、消防及其他;测绘应用包括航空拍摄、遥感 测绘及其他;其他应用包括医疗卫生、气象探测、海洋检测、 科学实验、文化体育、旅游观光及其他。
b.系统级标准主要包括无人飞行器标准、发射与回升系统标准、控制站标准和任务系统通 用标准及其他标准。无人飞行器标准包括总体与结构标准、动力装置标准、飞行控制与 管理系统标准、机电系统标准、测控与信息传输机载系统标准及其他标准;发射与回收 系统标准包括发射系统标准和回收系统标准;控制
站标准包括测控与信息地面系统标准、飞行指挥与控制系统标准及其他标准;任务系统 通用标准包括系统通用要求及其他标准。
生产制造管理的内容
生产组织 生产计划 生产控制 保证纳期交付
生产管理的任务
生产管理的任务是对客户产品交付异常情况进行及 时有效的处理
生产管理模块
生产管理模块是指将整个产品从计划-形成产品-走向客户的整个过程按照先后顺序进 行划分,各阶段形成独有的模块,便于细化管理。 计划管理 采购管理 制造管理 品质管理 效率管理 设备管理 库存管理 士气管理 精益生产管理共九大模块。
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主要包括注册管理、研制管理、取证管理、流通管理、运行管理和报废管理等六个 部分。
a.注册管理主要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进行登记识别,包括注册登记、基本条件与评价方法 及其他标准。
b.研制管理主要为规范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研制生产过程而制定的管理标准,包括项目管理 标准、技术管理标准、产品管理标准及其他标准。
无人机航空器系统技术架构
无人机航空器标准体系结构
标准建设内容
基础标准 基础标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它标准的基础且普遍使用的与具有广 泛指导意义的标准。本标准中的基础标准主要有术语定义标准、分级分类 标准、编码标准、身份识别标准和安全标准等。 a术语定义标准用于规定无人机驾驶航空器系统常用术语及定义; b.分类分级标准用于规定无人机驾驶航空器系统分类及分级要求; c.编码标准是用于规定无人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识代码的编制原则及方法; d.身份识别标准用于规定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身份识别功能要求; e.安全标准用于规定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安全性要求、安全性设计、分析准 则、安全性评价方法等。
无人航空器的适航性管理
第三节 无人机生产制造管理
生产制造管理
生产制造管理是指生产控制对企业生产系统的设置 和运行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生产制造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是依据适航标准对 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各个环节中的人员、环境、 工艺、计划、质量、成本、进度等进行的管理过程。 目的生产出符合安全性要求的产品。
无人机航空器标准体系建设主要内容
建设无人机航空器标准体系的目标
第一阶段(2016-2017年):
立足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市场需求,支撑国家监管政策的实施,重点制定一批市场急需、 支撑监管的关键技术标准;
第二阶段(2018-2020年):
结合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特点,充分利用政府、社会、市场等各方的优势作用,基本建 立健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同时,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交流沟通,积极 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快将我国标准提升为国际标准,提高我国无人驾驶航空 器 系统国际标准化竞争力
标准分类
按成熟程度划分有: 法定标准 推荐标准 试行标准 标准草案。
标准的制定
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理事会审查,ISO理事会接 纳国际标准并由中央秘书处颁布; 国家标准在中国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企业标准当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 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并报有关部门备案。
c.取证管理主要基于分级分类标准对民用大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适航取证和民用轻小型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检验检测进行分类规定,以及其他取证管理规定。
d.流通管理主要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销售备案和进出口及其他管理内容进行规定。
e.运行管理主要规定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在运行使用过程中应遵循的操作标准或规范,包括 频谱管理、空域管理及其他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