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式和概念一、度位:度位有千米(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
1 厘米 =10 毫米 1 分米 =10 厘米 1 分米 =100 毫米1 米 =10 分米 1 米 =100 厘米 1 米=1000 毫米 1 千米(公里) =1000 米1 千米 =10000 分米 1 千米 =100000 厘米 1 千米 =1000000毫米二、量位:有吨、千克、克。
1 吨 =1000 千克 1 千克 =1000 克三、加法: 1. 加数 +加数 =和加法的算方法:①交加数的位置 , 和不。
②和-一个加数 =另一个加数四、减法: 1. 被减数—减数 =差减法的算方法:①被减数 =差 +减数②减数 =被减数—差五、位置与方向。
1、辨方向的方法:面南背北, 左右西。
面北背南 , 左西右。
面背西 , 左北右南。
面西背 , 左南右北。
2、与西相 , 南与北相。
3、八个方向:、南、西、北、北、南、西南、西北。
4、地通常是按照上北下南, 左西右来制的。
六、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除数一定比余数大。
1、被除数÷除数 =商 2. 被除数÷除数 =商⋯⋯余数除法的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1 / 6(1)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 求这个数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见到估算、大约、近似数用“≈”3、除法的估算方法:除数不变, 把被除数看成是除数最接近的倍数。
4 、和倍应用题:小数 =和÷(倍数 +1)大数=小数×倍数或大数-小数5、差倍应用题:小数 =差÷(倍数 -1 )大数=小数×倍数或差+小数6 、除法的解错题。
公式:错误的商×错误的除数+余数 =被除数被除数÷正确的除数 =正确的结果七、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法。
2、总数量÷总份数 =平均数八、时间单位有:时、分、秒、年、月、日。
1 分 =60 秒 1 时 =60 分半时=30分种 1 时=3600 秒一年 =12 个月半年=6个月1天(日)=24小时1、一年有( 12)个月 , 有( 7)个大月 , 分别是( 1 月、3 月、 5 月、 7 月、 8 月、10月、 12 月) , 每月有( 31)天 , 永不变。
有( 4)个小月 , 分别是( 4 月、 6 月、 9 月、 11 月) , 每月有( 30)天 , 永不变。
2 月是个特殊月 , 平年 2 月有( 28)天 , 全年有( 365)天 , 闰年 2 有( 29)天 , 全年有( 366)天。
2、一年有( 4)个季度 , 每( 3)个月为一个季度。
( 1 月、 2 月、 3 月)为第一季度, (4 月、5 月、6 月)为第二季度 , (7 月、8 月、9 月)为第三季度 , (10 月、11 月、 12 月)为第四季度。
3、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公历年份是 4 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 不是 4 的倍数的一定是平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必须是400 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 1900 年就不是闰年。
4、1 天 =24 小时(时针一天要走2 圈。
从 0 时到 24 时的计时法 , 叫做 24 时计时法;它表示这一天的结束, 同时又表示第二天的开始, 所以表示第二天开始时, 这一时刻就是 0 时)。
5、用普通计时法表示。
从0 时到 6 时叫做凌晨; 7 时到 11 时叫做上午; 12 时叫做中午; 13 时到 17 时做下午; 18 时叫做傍晚; 19 时到 24 时晚上。
6、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2 / 6经过的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结束的时间 =开始时间 +经过的时间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经过时间计算经过的时间时 , 如果两个时刻的表示不同, 要转化成相同的表示法 , 再计算。
九、两位数乘两位数1、整十、整百数或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个因数0 前面的数相乘 , 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 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两个因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 也可以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 用口算的方法估算出结果。
3、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见到估算、大约、近似数用“≈”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两位数的近似数, 使近似数为整十数 , 关键看个位上的数。
(1)、最高位后面是 0、1、2、3、4 的数舍去后 , 改写成 0。
(2)、最高位后面是 5、6、7、8、9 的数舍去后 , 改写成 0, 向前一位进 1。
乘法估算时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估算。
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 , 从个位乘起。
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 乘得的积末位和个位对齐, 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 , 乘得的积末位和十位对齐 , 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 , 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5、乘法的解错题。
公式:多出的积÷因数的差=另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正确的因数 =正确的积十、面积和面积单位:1、物体的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就是它们的面积。
2、表示物体表面的大小, 需要使用面积单位。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测量较小物体的面积用平方厘米或平方分米作单位;测量较大物体的面积用平方米作单位。
4、表示物体表面的大小 , 要用面积单位;表示线段的长度, 要用长度单位。
5、图形的面积指的是封闭图形围成的中间部分的大小, 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封闭图形所有边的总长度。
3 / 66、周和面意不一, 面相等的方形 , 周不一定相等。
(1)、方形的面 =× (2)、正方形的面=×方形的 =面÷ 正方形的=面÷方形的 =面÷(3)、方形的周 =( +)× 2(4)、正方形的周=× 4方形的 =周÷ 2-正方形的=周÷ 4方形的 =周÷ 2-7、面位的率:1 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8、面位的算方法。
(1)、要弄清两个互化的位大小 , 然后按照它之的关系行算。
(2)、大位小位乘它之的率。
(3)、小位大位除以它之的率。
9、算土地面的位。
( 1)、算土地面常用的位是:平方米、公。
是 100 米的正方形面是 1 公 , 也就是 10000 平方米。
( 2)、算大面的土地用平方千米作位。
是 1 千米( 1000 米)的正方形面是 1 平方千米 , 也就是 1000000 平方米。
1平方千米也叫做 1 平方公里。
1 公 =10000 平方米1 平方千米 =100 公 =1000000平方米公和平方千米两个面位的率是100。
十一、小数的初步。
1、小数的意:把1 个整体平均分成 10 份、 100 份、 1000 份⋯⋯的 1 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 10、100、 1000 的分数来表示 , 也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 , 用点隔开 , 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 , 叫做小数。
点“ . ”叫做小数点。
2、小数的成:小数是由整数部份、小数点和小数部分三部分成。
3、小数的写:( 1)、小数 , 整数部分按整数的法来, 小数点作“点” , 小数部分次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2)、写小数 , 小数点前的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来写, 小数点写成“ . ”, 写在整数个位的右下角, 小数部分按序依次写出每一个数字。
4 / 64、小数大小比:( 1)、比两个小数的大小, 先看它的整数部分 , 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 , 再比小数部分 , 先比好小数部分的第一位 , 第一位大的那个数就大;小数部分第一位也相同 , 就要看小数部分的第二位 , 第二位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此推。
(2)、注意:在整数中 , 位数多的数一定比位数少的数大 , 而在小数中就不一定。
例如:三位小数 0.288 比两位小数 0.35 的小数位数多 , 但是 0.288 却小于0.35 。
(3)、在比有位的小数大小 , 可以先一位后再行比。
如:比0.6 米和 15 厘米的大小 , 要先一位再比。
5、小数加法的算方法:算小数加法, 要把加数的小数点(也就是把相同数位) , 再按照整数加法的算法行算 , 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加数的小数点。
6、小数减法的算方法:算小数减法, 先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 , 再按照整数减法的算法行算 , 得数的小数点要与减数(或被减数)的小数点。
十二、解决。
1、解决一般按以下步;(1)、弄清意 , 了解目中的数学信息和。
(2)、分析数量关系 ,要根据已知条件 , 确定好先算什么 , 再算什么。
( 3)、列式解答。
( 4)、解方法是否正确。
2、求数的乘用的求法:(1)、可先求出每份数量 , 再乘份数求出数。
(2)、也可先求出份数 , 再乘每份的数量 , 求出数。
注意:用两步乘算解决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 , 关看先求份数是每份数 , 然后用乘法求出数。
3、用除法两步算解决。
除用也是想好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 它是乘用的逆运算。
4、求每份数的除用的求法:(1)、可以用数除以先分的份数 , 然后除以再接着分的份数。
(2)、可以先用乘法求出份数 , 再用数除以份数就得出每份是多少。
每份数×份数 =份数数÷份数=每份的数量注意:除 , 跟乘正好相反。
关要理解哪些是被除数, 哪些是除数。
十三、集合思想。
5 / 61、简单重叠问题: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时, 把两个计数部分相加再减去重复部分, 就得出事物的总数;把两个计数部分相加再减去事物的总数 , 就是计数的重复部分。
注意:在计算重叠问题时, 一定要借助集合图找出重叠部分 , 重叠部分就是被重复计算的个数 , 一定要减掉。
2、简单的等量代换:解决等量代换的问题 , 关键是找准等量关系 , 把相等的两个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 等量关系不变。
3、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 要注意重叠部分的面积与整个图形面积的关系。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