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微生物与自然界
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微生物的特点: 个体微小,代谢营养类型多样,适应能力强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一)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 土壤是固体无机物(岩石和矿物质)、有机物、水、 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复合物,是微生物的合适生境。是 微生物天然培养基。 土壤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多、代谢潜力巨大,是自 然界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库。 对微生物来说,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的成分和非生 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 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 之间相 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 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各种环境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分布; 微生物和其它生物的关系; 微生物与物质循环;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在正常人体皮肤、粘膜及外界相通的各种腔道 (如口腔、鼻咽腔、肠道和泌尿道)等部位,存在着 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群,包括细菌、真菌、螺旋体、 支原体等。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微生物群的内部及其与宿主 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形成一个能进行物质、能 量等交流的动态平衡的微生态系统,常称之为正常菌 群
人体各部位常见的正常菌群 皮肤: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绿脓杆菌、耻垢杆菌等 口腔:链球菌(甲型或乙型)、乳酸杆菌、螺旋体、梭形杆菌、白 色念球菌、(真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奈瑟氏球菌、类白 喉杆菌等 胃:正常一般无菌 肠道:类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厌氧性链球菌、粪链球菌、 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乳酸杆菌、变形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 荚膜杆菌等 鼻咽腔:甲型链球菌、奈氏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乙型链球 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 眼结膜:皮表葡萄球菌、结膜干燥杆菌、类白喉杆菌等
第八章 微生物与自然界
微生物与环境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微生物的生命活动 依赖于环境,同时也影响着环境,研究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
系,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可为人们开发微生物资源提供
理论依据,以使人们利用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来改造自然,
保护自然。
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关系,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使人类更好地利用微 生物,为防治人和动植物疾病,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2.食品、农副产品上的微生物
不利方面:
由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腐烂、变质, 不能再食用或使用; 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的重要途径,引 起传染性疾病; 很多微生物在食品、农产品上生长后 会产生对人有害的毒素; 肉毒毒素、黄曲霉素等
有利方面: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制备风味 食品,如酱制品、米酒、腌酸菜等;
五、生物体内外的正常菌群 1、人体的正常菌群
2、氨化作用(ammonnification)
定义: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的分解产生氨的作用。 含氮有机物的种类:蛋白质、尿素、尿酸、几丁质等。 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种类:Proteus vulgaris(普通变形 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巨大芽孢杆菌), Clostridium putrificum(腐败梭菌)。 分解尿素的细菌:Sporosarcina ureae(脲芽孢八叠球菌) 和Bacillus pasteurii(巴氏芽孢杆菌)。 分解几丁质的细菌:Bacterium chitinophilum(嗜几丁杆 菌)等。 意义:含氮有机物必须经过微生物降解才能被植物利用。 不利:具有氨化作用的细菌是食品工业的大敌,能引起 食品腐败。
异化性硫还原作用
硫循环
生物体 有机硫
SO42-
H2S
原素S
细菌冶金
• 利用化能自养细菌对矿物中的硫化硫化物进行氧化, 使它不断生产和再生酸性浸矿剂,并让低品位矿石 中的铜等金属以硫酸盐等形式不断溶解出来,然后 再采用电动序较低的铁等金属粉末进行置换,以此 获取铜等有色金属或稀有金属。 • 特别适合于次生硫化矿和氧化矿的浸取,贫矿、废 矿、尾矿或矿渣中金属的浸出。 • 缺点是周期长,矿种有限,不适宜高寒地带使用等。
(四)水体富营养化
1 概念:水体中N、P等营养元素大量增加,远远超过正
常的含量,导致原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使藻类和某些 细菌的数量激增,其它生物种类减少的现象。
内陆湖:水华(水花 Water bloom); 海洋:赤潮(红潮 Red tide)
2 危害:
A 水体外观呈色、变浊、影响景观 B 水体散发不良气味 C 溶解氧下降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D 有些产生毒素
3、硝化作用Biblioteka nitrification)•定义:土壤或水体中的氨态氮经化能自养菌的氧化 而成为硝酸态氮的过程。 •过程:两阶段——(1)由亚硝化细菌参与,铵→ 亚硝酸;(2)由硝化细菌参与,亚硝酸→硝酸。 •意义:增加土壤肥力,供作物吸收。
4、反硝化作用
定义:由硝酸盐还原成NO2–并进一步还原成N2的 过程(广义)。狭义的反硝化作用仅指由亚硝酸 还原成N2的过程。 条件:厌氧(淹水的土壤或死水塘中)。 菌种:少数异养和化能自养菌。如:Pseudomonas aeruginosa(铜绿假单胞菌)、Ps. stutzeri(施氏 假单胞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脱氮硫杆 菌)以及Spirillum(螺菌属)和Moraxella(莫拉 氏菌属)等。 意义:土壤中氮元素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水稻 田中施用化学氮肥,有效利用率只有25%左右。 另外可以利用水生性反硝化细菌去除污水中的硝 酸盐。
三 硫素循环 1 硫元素是构成生命物质所必需的元素,在生 物体内,一般C:N:S约为100:10:1。 2 硫元素的存在形式:元素态,无机态和有机 态。 3 自然界的硫素循环与氮素相似,每个环节都 有相应的微生物群参与。。
微生物在硫素循环中的作用
同化性硫酸盐还原作用
脱硫作用 硫化作用
异化性硫酸盐还原作用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
1、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C源、N源、能源。 2、为微生物提供有机物、无机盐、微量元素。 3、满足了微生物对水分的要求。 4、土壤PH值范围5.5-8.5之间。 5、温度、季节与昼夜温差不大。 6、土壤颗粒空隙间充满着空气和水分。 7、适宜的渗透压。
(1)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主要受到营养物、含水量
自然界中的 氮素循环
生物体有机酸
NO3
-
大气 N2
生物固氮 反 N2O 硝 化 NO 作 用 NO2-
NH4+
1、固氮作用
分子态氮被还原成氨和其他氮化物的过程称为固氮 作用。自然界氮的固定,有两种方式,一是非生物 固氮,即通过闪电高温放电等固氮,这样形成的氮 化物很少;二是生物固氮,即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固 氮,大气中90%以上的分子态氮都是微生物的活 性而固定成氮化物。
1、微生物是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
微生物最大的价值也在于其分解功能。它们分解生物圈
内存在的动物和植物残体等复杂有机物质,并最后将其
转化成最简单的无机物,再供初级生产者使用。 2、微生物是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成员;
微生物参与所有的物质循环,大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都
受到微生物的作用。在一些物质的循环中,微生物是主 要的成员,起主要作用;而一些过程只有微生物才能进 行,起独特作用;而有的是循环中的关键过程,起关键 作用。
3、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 光能营养和化能营养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 它们具有初级生产者所具有的二个明显特征,即可直接 利用太阳能、无机物的化学能作为能量来源,另一方面 其积累下来的能量又可以在食物链、食物网中流动。
4、微生物是物质和能量的贮存者; 微生物和动物、植物一样也是由物质组成和由能量维持 的生命有机体。在土壤、水体中有大量的微生物生物量 ,贮存着大量的物质和能量。 5、微生物在地球生物演化中的作用;
微生物是最早出现的生物体,并进化成后来的动、植物 。藻类的产氧作用,改变大气圈中的化学组成,为后来 动、植物出现打下基础。
第一节 微生物与自然界中的 物质循环
一 碳素循环 1 碳元素是组成生物体各种有机物中最主 要的组分,约占有机物干重的50%。 2 碳元素的存在形式:CO2,碳酸盐和有 机物中的碳。 3 微生物在碳素循环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一 系列的作用将有机物矿化分解为小分子 物质再完全氧化为CO2。
二、水中的微生物
(一)淡水微生物
1.来源: 土壤、空气、污水或动植物尸体等。 2.分布特点: 1)数量和种类与接触的土壤有密切关系; 2)垂直分带分布 3)多是吸附在悬浮在水中的有机物上及水底; 4)多能运动,有些具有很异常的形态(例如柄细 菌); 5)靠近城市或城市下游水中的微生物多,并且有 很多对健康不利的细菌,因此不宜作为饮用水源;
(二)海水微生物
1)嗜盐,真正的海洋细菌在缺少氯化钠的情况下是
不能生长的。
2)低温生长,除了在热带海水表面外,在其它海水
中发现的细菌多为嗜冷菌。
3)大多数海洋细菌为G—细菌,并具有运动能力。
4)耐高压(特别是生活在深海的细菌)。
5)更明显的垂直分层分布(透光区、无光区、深海 区、超深渊海区)
(三) 水体自净 1 概念: 地面水接受污染物后,水质发生变化,经过 一定时间(或流过一定距离)后,受多种因素 的影响,被污染的地面水又恢复原有的洁净 状态,这一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2 自净的原因: 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作用,包括好氧菌对 有机物的降解作用,原生动物对细菌的吞噬 作用,噬菌体对宿主的裂解作用,藻类对无 机元素的吸收作用以及浮游动物和一系列后 生动物通过食物链对有机物的摄取和浓缩作 用等。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生产者: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以真核植物和蓝细菌为代表的绿 色植物成了自然界中的生产者。 消费者:利用有机物进行生活,一般不能将有机物直接 分解成有机物
动物是自然界中的消费者
分解者:分解有机物成无机物 细菌和真菌构成了自然界中的分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