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频保护频率分配有关问题的初步意见
摘自水利电力部生产司(82)电生供字第139号文附件2水利电力部电科院(82)电科系字第38号
随着电网的发展,电力载波通道需量不断增加,载波频率十分拥挤。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频谱,合理地分配频率,会议就短期发讯方式的220千伏线路高频保护频率分配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如下意见。
1.为进一步挖掘通道潜力,节省频率和设备,提高传输质量和可靠性以及便于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有必要尽早创造条件,对现行继电、通信专用通道体制进行改革,逐步向继电和通信等复用通道体制发展。
2.为保护高频保护安全可靠运行,并考虑到现在的技术状况和管理体制,目前的相位比较式高频保护以单独占用一相通道为宜,如根据电网运行需要装设第二套高频保护时,则以在另一相上与通信合相使用通道为宜。
3.为节省频率和减少干扰,高频保护宜用单频制(包括在4千赫带宽内的双频制)。
4.现有高频保护收发讯机的外部高频特性尚不能充分适应合理分配频率的要求,从而给频率分配带来实际困难,为使频谱更有效地充分利用,有必要进一步提高高频保护收发讯机的技术性能。
5.考虑到设备改进工作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对现存的高频保护系统暂维持现状。
对高频保护发讯机新产品的高频特性要求应与同时期的通信设备保持一致,并逐步向IEC标准靠近。
在新装置未定型生产前的过滤期间,按ПBB-K 型高频保护收发讯机的频差曲线选择频率,制造厂目前生产的高频保护收发讯机应不低于ПBB-K型机的水平。
6.保护专用通道的运行管理由继电部门负责。
保护与通信合用通道中的公用部分的运行管理由通信部门负责。
保护专用阻波器的运行管理由继电部门负责。
7.高频保护频率分配工作统一由网(省)局通信科负责。
8.有关高频保护频率分配的规约(新型机):
(1)到高频保护接收机入口的最大干扰电平≤-1.5奈100欧(带内)。
(2)高频保护发送机出口输出功率电平:保护专用通道≤+4.95奈(20瓦);与通信合用通道≤+4.6奈(10瓦)。
(3)高频保护发送机谐波电平:专用通道≤-1.3奈/100欧;合用通道≤-3奈/100欧(暂定)。
(4)高频保护发送机输出阻抗:100欧,回波损耗≥12分贝。
(5)合用通道收发讯机的并机分流损耗≤0.1奈(间隔≥14kC)。
(6)高频保护接收机的收讯防卫度:在fo±2kC时,争取不低于3.3奈;在fo±4kC时,不低于3.7奈;合用通道的接收机尚应满足fo±14kC以远时不低于6.1奈。
(7)保护专用通道最大容许传输衰耗≤2.4奈/100欧;与通信合用通道的最大容许传输衰耗,按保护发讯机发送电平为4.6奈/100欧时接收端入口处的收讯电平≥+2.2奈/100欧条件考虑(即发讯机接100欧的发讯电平为4.6奈时,接到通道后于对端收讥机入口处接100欧时所测得的电平)。
对于运行条件恶劣的线路,如途径冰凌、雾霜等地区的线路,其最大容许衰耗应适当降低。
(8)由制造厂向继电和通信部门提供高频保护收发讯机的频差曲线,作为保护通道设计和频率分配的依据。
(9)高频阻波器阻塞电阻R≥800欧。
(10)结合滤波器回波损耗:合用通道≥12分贝;专用通道由继电部门自行决定。
(11)在符合上述条件下,通信部门负责向继电部门提供频率;继电部门若采用低于上述性能指标的高频保护收发讯机,则应征得通信部门同意。
9.关于合用通道的继电与通道隔离方式:鉴于分频滤波器在技术、经济以及运行管理方面,特别是在具体高频桥路的通道中使用,尚存在一定问题,为此提出采用差接变量器的解决方案。
在通道衰耗以及频率分配核算许可条件下,推荐采用此种方式。
在特殊情况下,由有关部门通过协商因地制宜地加以解决。
10.当前电力载波频率十分拥挤,已日趋饱和。
仅依靠传统的电力线载波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电力系统通信、自动化以及继电保护等部门对传输信号的要求。
为此建议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新的通信方式,以适应电力系统迅速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