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英语教程3课文翻译

综合英语教程3课文翻译

U5 Creating a Caribbean Spring Festival记得在孩提时代,过年前我们都要供奉灶神。

妈妈常常告诉我们不要唧唧喳喳,吵个不休,还叫我们吃点糖,说这样就能讲出些好话来。

这时我们不能打闹,也不能惊扰灶神,以免灶神在玉皇大帝面前道我们家的不是。

除夕未到,妈妈已经开始忙着准备诸如包子、馒头之类的应节食品了。

而这时,爸爸就在写春联。

全家老小会搞一次大扫除,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每年的这个时候,家乡的大街小巷里都会挤满熙熙攘攘的人群;商店门口都会摆满林林总总的应节食物和礼品。

最后,除夕的年夜饭,还有那些装在红包里发给小孩子们的压岁钱,也是我最快乐的回忆之一。

对一个小孩来说,过年是欢天喜地的日子,充满着各种各样的乐趣。

我12 岁就离开了家乡,转眼间20 多年过去了,但是这些记忆不但没有消减,反倒愈加鲜明了。

去年,我跟随丈夫到了加勒比海上的法属瓜德罗普岛。

这个小岛方圆 1200 平方千米,人口 390 000 人。

也就是在这里,我和丈夫度过了一生中最痛苦的一个春节。

吃的是爸妈寄来的香肠,因为在海关里被扣押太久,这些香肠发了霉,对此,我们只有相拥而泣。

今年,我突然心血来潮,灵机一动:在这个没有华人,没有中式食品,因此也没有节日气氛的地方,我为什么不再过一次那记忆中的春节呢?乘着我与丈夫去法属几内亚作商务旅行的便利,我可以买到些中式食品和印度调料。

然后,在瓜德罗普的一个文具店里,我有幸买到最后的两张红纸。

然后,我竭尽所能,邀请我所有朋友,还让那些能做中国菜的朋友都一展身手。

我向一个日本朋友借来墨水,用妈妈去年给我的一杆毛笔,挥毫写出一副春联。

因为怕到时无暇向朋友们解释对联的意思,所以我还写出了它的法语译文。

我还让一个英国朋友帮我把买来的红纸折成红包,以备装压岁钱之用。

我们盼望的日子终于来临了。

大年初三是星期天,家里来了六十多位客人,老老小小聚在一起,共庆中国牛年的到来。

对于来自全球各地的朋友来说,我们确实做出一道道另人惊讶的菜式。

我做了 " 蚂蚁上树 ",一种叫 " 花卷 "的螺旋状的馒头(我第一次做,它们看起来很奇怪,于是我拿不准一个 " 真正 "的中国人看到了会不会吃),还有盐水鸡。

法国朋友们准备了宫堡鸡丁,红烧肉和广式炒饭;日本朋友们带来了寿司和鱼生沙拉;印度朋友们做了五香排骨和蚝油牛肉;越南朋友们准备了越南香肠和小月饼;而英国朋友们则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美味糕点。

那些不会做中国菜的朋友们就带来法国红酒和香槟。

我们还特别准备了一些红卡片放到桌上,写上各个菜式中文和法语名字,让大家易于辨认。

对于传统菜式 " 蚂蚁上树 " 这个名字,朋友们发现它只是一个奇妙的想象而已。

不到半个小时,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做出来的菜就被一扫而光了。

年夜饭后,我们宣布发红包的时候到了,又向朋友们介绍说如果父母给小孩压岁钱,小孩就要跪下叩头。

可是想不到的是当我端出满是红包的托盘时,小孩子们都跪下来向我叩头。

我连忙扶起他们,再告诉他们只需要给自己的父母叩头。

丈夫说这是他第一次见识到红包有如此大的威力。

在瓜德罗普岛,干事很费时间,但是消息却传得很快。

我们庆祝完春节后,岛上五花八门的社团纷纷闻讯赶来,请我们这对夫妻档到他们的讨论节目中谈一谈中华文化。

侨居海外多年,我们觉得自己对中华文化知之甚少,会让人觉得我们两个中国人徒有虚名。

于是,我们就开始阅读中文的报刊杂志,来弥补我们对祖国的无知。

让我们给 "甩货 "这个词下一个传统定义,即商家推出的物美价廉的产品,也是一次机会让人们可以买到比实际价格低的商品。

而近来又有了这样的定义:甩货是商家使用的从傻子与无头脑的人们口袋中骗取钱财的伎俩。

我从未参加过任何一家大型公司的董事会议,但可以肯定这样的会总是围绕以下事宜展开。

以牙膏为例,生产这种新产品的成本费80 便士为其合理价格,市场价格为 1 英镑 20 便士。

这种牙膏不算很差(尽管没什么特别,也还过得去),加之人们乐于尝试新事物的心理,因此起初它销量会很可观。

但是新鲜的吸引力一过, 销量自会下跌,于是我们将价格降到 1 英镑 15 便士,还打着甩货的幌子贴出“买一盒牙膏省五便士” 的海报,人们则争先恐后地抢购,尽管抢购价比正常价位高出大约43% 。

U7Genius sacrificed for failure我年轻时在美国阿巴拉契亚的时候,发现农民都重男轻女,这大多缘于男孩子们在体力上的优势。

在当今的美国仅有3% 的人口从事农业,脑力劳动取代了体力劳动。

然而,人们的成见已根深蒂固,就象恶习,一旦沾上就难以改掉。

但历史教训时刻警示着世人们不要随意否定那些所谓的性别上的弱者的能力,否则将会付出悲剧性的代价。

大约在 150 年以前,在英国的约克郡有个乡村牧师,他有三个聪明伶俐的女儿,然而他却把毕生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他唯一的儿子勃兰威尔身上。

这个年轻人在艺术与文学方面有着非凡的天赋。

勃兰威尔的父亲和姐妹们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把他送到英国皇家艺术学校深造,但是,如果把艺术作为他人生的目标的话他显然选错了方向。

短短几周不到,他迅速离开学校返回家中,失败得毫无价值。

家人对他依旧抱有很高的期望,他们为他找了份私人家教的工作,希望这能使他有足够自由发展的空间,提高写作技巧,最后获得他本应获得的成功和名誉。

但又一次以失败告终。

多年来他无私的姐妹们一如既往地支持着他,为了支援她们债台高筑的兄弟,她们努力压抑自己的追求,劳累奔波 , 做着老师和家庭女教师。

她们深信总有一天兄弟的才华会为世人瞩目。

然而她们的兄弟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打击后,开始酗酒,吸毒,自暴自弃,最终由于不得志抑郁而死。

他的去世带走了家人深厚的期望,但那同样出类拔萃的三姐妹后来怎样了呢?在勃兰威尔最后的几年里,三姐妹自费出版了一部诗集(用的是笔名,怕引起评论家的性别歧视),但只售出了两本。

可能连勃兰威尔也暗地里嘲笑过此事。

然而她们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在闲暇时她们仍是不停地写,时常写到深夜。

在微弱的烛光里不停地写,尽情地宣泄着被压抑的情感,写她们最能够体会的关于女人的东西 -- 即女人的自然欲望与世俗的抵触与矛盾 -- 都很现实,没有自传那么夸张,脱离实际。

这三姐妹的作品:安的艾格尼斯格雷,爱米丽的呼啸山庄和夏洛特的简爱,在19世纪的文坛引起轩然大波。

长年累月为勃兰威尔劳累奔波终于使她们付出了代价,爱米丽在他兄弟的葬礼上病倒了,三个月后去世,死时才29 岁;安在五个月后也去世了,年仅30 岁;而夏洛特只活了39 岁。

要是她们也象她们的兄弟一样被呵护,培养,而不只是付出和牺牲的话,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了。

没人记得勃兰威尔是谁,更别提他的文学艺术成就,然而他的姐妹却留给了后人很多人生道理,其价值甚至超过文学本身。

她们的牺牲提醒我们在现代我们不能从体力和性别来估价孩子,因为那都只是表面肤浅的东西,我们要看中他们的诚实,坚强,专注和勇气——男孩、女孩双方的精神世界是否丰富。

勃朗特培养了勃兰威尔,更重要的是他的三个女儿,要是今天他仍然活着的话,他一定会鼓励世人抛开腐朽观念,以免重蹈他的覆辙。

象他那样孤注一掷造成了无可挽回的过失。

U9Learning a Language当我们谈到学习一门语言诸如英语、日语或西班牙语时,我们讲并且认为正在谈论中的语言是固定不变的,我们期望像学几何或学骑车一样系统学习并且最后的成功明了可见。

许多人发现这仅是一种误解时便放弃了。

实际上,他们开始了一份持续终生的工作。

这种经验使他们不仅意识到如果想要成功不得不努力工作,而且意识到在很多情况下,他们连自己所谓的母语也没有精通。

其实,学习任何语言就像是一次永无止境的航行。

当今世界上使用的成千上万语言中的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许多语言确实有一种标准形式 ---特别是书面语 ---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然而,他们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地区方言和社会文体,许多是历史进程中和其他语言融合的产物。

英语就是这样一种混合语言。

大约二千年前开始演变的。

首先是一种古德语形式,与一种特殊的古法语发生了冲突,其后又吸取了一些拉丁语和希腊语。

自那以后有吸收了它的使用者所接触的其他所有语言的点点滴滴。

关于语言的第二种常见误解是单词意思固定清楚。

这种想法 ---无论不幸还是有幸 --- 是远远不正确的。

举个十分简单和具体的英语单词"man" 为例。

似乎足够清楚,指的是 " 成年男子 "。

当然的确如此,但是考虑一下下列句子:1)There are several men missing in that chess set.那副象棋缺了几颗棋子。

2)The boat was manned entirely by women and children这.艘船全由妇女和小孩掌舵。

你可能争论这些句子有点不自然。

是的,它们不是单词"man" 的日常用法,而是其中心意义的合理延伸。

尤其有趣的是在第二个句子中它作动词用而不是名词。

这表明我们期望成年男子做水手,而不是妇女当然更不是小孩。

语言中的一些乐趣和天赋很可能是由这种单词的细微差别的误用而产生的。

别忘了,如果你叫一个人"猫"或"卷心菜",虽然你不是表达字面意思,但它们会被曲解成许多意思。

关于语言的第三个误解是:每一种语言都被 --- 或者说应该被它的所有使用者到处同样地使用和理解。

当然,一般说来,使用英国英语标准形式的人都能理解其在美国英语中的对等词。

英语这两种主要形式相似程度极大。

这些国家的讲方言的人在互相理解对方时有严重的障碍,甚至到了怀疑他们是否真正使用同一语言的程度。

一个来自纽约布鲁克林的人与来自伦敦的伦敦佬交流有困难一位古板的英国上校不会和一个加里福利亚的嬉皮士谈笑风生。

然而他们都属于 20 世纪世界英语的巨大群体中的成员。

U10Bargains有时不是省 5 便士,而只是省 1 便士而已。

" 只要您购买香皂,洗衣粉,狗食或其他商品均可享受 1 便士的优惠。

这样的广告是一种让人难以忍受的屈辱。

"即使是最穷困的高龄养老金领取者也应当认为这是一种侮辱行为,然而却没有人这样想。

甩货是不能错过的嘛!而这1便士的礼物就像你应邀去参加一场丰盛的晚宴却只提供一粒烹饪考究的豌豆。

即使 1 便士真实地反映了产品的降价,可它仍然是一种侮辱。

然而,人们会说,反正我们不能没有洗衣粉这样的东西,还是买那个能省 1 便士的好了。

记得当我在匈牙利时,还是个孩子,有一个人就因为 1 pengo(等值于 1 先令)而被指控谋杀,并且他认了罪。

法官义愤填膺: "就为了 1 先令去杀人⋯⋯你还要为自己辩护什么? "凶手答道: " 这儿 1 先令,那儿 1 先令⋯⋯ "这也正是今天的商家所说:" 这儿 1 便士,那儿 1 便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