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新型学徒制汽车维修工培养计划

企业新型学徒制汽车维修工培养计划

企业新型学徒制汽车维修(中级)工培养计划一、专业基本信息1、职业(工种):汽车修理工2、职业资格:汽车修理工(中级)3、学制:1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汽维修行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汽车专业知识,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并能吃苦耐劳具有创业精神和较强适应能力的中级技能人才。

三、职业能力、专业能力结构与要求(一)专业能力1、掌握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初步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具有读图、绘制简单零件图和零件检测的能力。

3、能识别和选用常用汽车运行材料。

4、能开展汽车维修接待。

5、能判断常见系统单项运行性故障。

6、能执行汽车安全性能检测的程序、项目和技术要求。

7、能进行单工位维修作业。

8、能实施汽车发动机和底盘一、二级维护及汽车零件修理作业(二)职业能力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2、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3、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4、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5、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6、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7、熟知汽车维修与检测的各项法规和条例,遵守汽车维修的作业规范和流程,具有安全生产意识,重视环境保护,并能解决一般性专业问题。

四、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1、通用素质课(校内学习课程)A1、德育通过公民德育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社会社会经济政治常识教育,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道德行为,增强法制观念。

A2、职业素质及养成训练培养学员积极阳光的心态、诚实守信的品质、有效沟通的能力、团队合作的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为学员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职业素养基础。

了解职业素质的基本内容,掌握职业素质训练方法与措施,运用所学,解决一些职业素质养成及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A3、准员工及礼仪教育通过强化礼仪修养的训练,践行礼仪规范要求,展示新学徒良好的礼仪修养和气质,提高学员人际交往、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能力,以及未来在各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使之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为学员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A4、计算机应用基础通过教学,使学员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及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方法,使计算机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有力工具,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为今后学习、生活奠定计算机应用的基础。

2、专业基础技能课B1、汽车机械识图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原理、公差配合和有关国家标准,着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能读懂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结合汽车维修业务学习零件测量、绘制机构草图。

掌握AutoCAD绘制基本图形、零件图、装配图、轴测图和三维图的基本方法。

B2、电工电子技术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知识;掌握电流的化学作用、光作用、热作用及电磁作用在汽车上的应用;理解逻辑控制基本原理和微机控制基本知识。

要求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规律;掌握半导体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和作用,初步具有分析汽车简单照明线路功能、测试元件性能和照明线路,以及排除照明线路简单故障的能力;了解逻辑控制电路和微机控制的原理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

B3、汽车机械基础了解构件的受力分析、基本变形形式与强度计算方法;了解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了解机械的组成;熟悉机械传动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结构及标准;了解液压传动机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初步具有分析一般机械功能和动作的能力;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

学习汽车维修常用的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以及汽车运行材料的性能与使用等有关知识。

要求掌握常用材料的牌号及其使用性能,掌握材料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的基本知识。

B4、汽车维护本课程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汽车基本的维护与保养的知识、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操作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使学生初步具备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所必需的汽车基础知识及有关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B5、汽车性能与检测本课程的要求是使学生熟悉各项汽车使用性能;掌握个汽车性能的参数、检测方法和分析方法、熟悉各种汽车性能检测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熟悉相关的维修及检测标准。

培养学生具有较全面的汽车性能知识,汽车性能的检测方法及汽车运用的综合知识,了解汽车性能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个使用方法,能够初步分析检测结果,为专业实习和就业打下必要的基础。

3、学徒项目课程C1、钳工工艺与焊接工艺掌握钳工常用工具、量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具有进行测量、划线、锯锉、钻孔等钳工操作的能力;理解产生电弧的条件,掌握电源的极性及应用。

了解常用焊接方法的原理,并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方法、焊接工艺和焊接材料的选择。

C2、汽车发动机维修在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汽车维修的基本理论以及发动机维护与修理的有关知识。

使学生掌握发动机各系统、总成和部件的功用、结构与基本工作原理,掌握汽车零部件耗损、检验、修复的基本理论。

初步具有发动机零件耗损分析,发动机维修、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

C3、汽车底盘维修在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汽车底盘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底盘维护与修理的有关知识。

使学生掌握底盘各系统、总成和部件的功用、结构与基本工作原理。

初步具有底盘拆装、底盘零件损耗分析、底盘维修、底盘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

C4、汽车电气维修在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汽车电气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其使用、维护与修理的有关理论知识。

使学生掌握电气设备的功用、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电气设备的使用、维护与修理的知识。

初步具有汽车电气设备拆装与维修、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

C5、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在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掌握汽车各电控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汽车故障诊断的思路,能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确定故障范围,掌握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检测流程,能对常见故障进行诊断。

掌握常见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能利用手工和设备进行故障自诊断,能对汽车电控系统元器件进行检测和对系统性能进行检验,能对汽车常见故障进行诊断检测与排除。

五、课程教学计划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它零件设计、汽车材料、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液压与气压传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它是联系《机械制图与公差》课程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纽带,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和热处理工艺的基本知识,为简单构件的强度计算提供力学理论基础,并且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基本设计方法。

培养学生学会运用些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零部件的受力分析;掌握液压阀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汽车零部件的机械原理、结构特点及基本设计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分析汽车零部件受力的能力;分析汽车部分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基本设计方法的能力。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研究精神、培养学生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竞争精神二、学时分配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教学大纲一、说明1. 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高级技工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

主要内容包括:汽车的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检测、汽车制动性与操纵稳定性检测、汽车其他性能检测个汽车公害检测等。

2. 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全面的汽车性能知识,汽车性能的检测方法及汽车运用的综合知识,了解汽车性能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个使用方法,能够初步分析检测结果,为专业实习和就业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的要求是使学生熟悉各项汽车使用性能;掌握个汽车性能的参数、检测方法和分析方法、熟悉各种汽车性能检测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熟悉相关的维修机检测标准。

3.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教学大纲中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课时进行适当调整。

(2)本课程的实用性较强,所涉及的仪器设备也较广,教学中教师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星光,补充器械本地区常用的仪器折本做例子,以满足实用性的要求。

(3)教学中应根据学生情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是直观的教学方法,做到讲演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4)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进行参观教学或课程学习,以加强教学效果。

二、课时分配表钳工工艺与焊接工艺教学大纲1. 课程的性质和要求本课程是汽车维修专业学员对钳加工和焊接加工入门实操课,通过实训使学员掌握钳工基本操作技能和焊接加工基本操作技能,为汽车维修技能训练打好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钳工常用工具、量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等钳工基本操作技能;认识焊接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常用焊接与切割方法、常用金属材料焊接等基本操作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等钳工基本操作技能。

(2)掌握钳工常用工具、量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了解常用焊接设备和切割设备的种类、型号、结构、工作原理、使用规则及维护保养方法。

(4) 了解常用焊接方法的原理,并掌握其操作技能。

(5) 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方法、焊接工艺和焊接材料的选择。

2.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教师要彻底贯彻行动导向的教学思想,结合具体的学习目标或任务,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技能实训为主线,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2)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根据行动导向型课程的教学要求,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3)加强直观教学,充分运用实物、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尽可能使理论教学联系实际,使教学形式生动活泼。

(4)进行技能训练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思想,养成坚持安全、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

学时分配《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是职业技术学院汽修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

该课程主要讲授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基本工作过程和特性,以及各系统和部件的维修、检测、故障诊断与排除等知识,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以及发动机维修和故障排除的方法,为学生学习后续汽车专业课以及将来从事汽车方面的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