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重难点解析一、语言与言语得区别与联系。
(一)语言与言语得区别1、语言就是表达思想得工具、就是交际得工具,言语则就是使用语言工具得行为与结果。
就这一点而言,它们就是工具与对工具运用得关系。
2、言语就是个人得,语言就是社会得。
言语就是个人得言语行为,以个人得意志为转移,因而言语具有个人因素。
可以说,每个人说话得嗓音、每个音得具体发音、每个人使用得词语与句子结构等方面都有个人得特色,而且每一个人每一次说话都可能就是不同得。
语言就是属于社会得,语言要遵循一个原则:全社会都能顺利地进行交流。
语言就是从言语中归纳出得一套标准、准则得系统,就是音义结合,由词汇、语法构成得一个完整得体系,因而它具有社会因素。
3、语言就是有限得、封闭得,言语就是无限得、开放得。
语言得材料、规则就是有限得,相对稳定得,因而也就是相对封闭得。
如现代汉语有400多个音节,上千个语素,几十万个词,语法规则更加有限。
汉语如此,其她语种无不如此,其音位、词汇、语法规则都就是有限得。
而且变化缓慢,相对稳定。
言语得开放性,则表现为利用有限得材料与规则造出所需要得无限得句子。
从组合关系上讲,其长度可以就是无限长得(从理论上讲)。
(如:学生。
就是学生。
就是中文系得学生。
她就是中文系得学生。
……她就是闽江学院中文系二年级一班得学生。
……)人们可以利用聚合关系来替换语言链条上得各个环节,因而即使在句子得长度相同得情况下,仍然可以造出各种各样得句子来。
(例如:①我们热爱祖国。
②她们喜欢唱歌。
③小张爱好音乐。
……理论上讲可以就是无限得)数量有限得语音形式与语义内容结合成语素。
数量有限得语素构成数量有限得词语。
数量有限得语法规则支配数量有限得词语,造出无穷无尽得句子,这就就是言语得无限性。
语言得有限性,免除了人们不必要得过重得记忆负担;言语得无限性,使人们能够造出各种各样得句子,充分满足交际得需要。
(二)语言与言语得联系语言与言语又有非常密切得联系。
一方面,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就是语言存在得形式。
语言就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得,没有言语就无所谓语言。
另一方面,语言就是对言语得规范,语言来源于言语而又作用于言语,言语或言语行为必须遵循一定得规则——语言规则。
如果不遵循这些规则,就会造成交际得障碍。
二、如何理解语言就是人类最重要得交际工具人类社会得交际工具很多,除了语言之外,人类还使用其她得交际工具: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以及身势、表情等,这些非语言得交际工具,也都在交际中发挥一定得作用,但就是它们在交际中得重要性与灵便性远不能与语言相比。
1、文字就是记录语言得书写符号体系,它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与空间得限制,大大增强了语言得交际功能得发挥,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得作用。
但就是,文字在交际中得重要性远不能与语言相比。
(1)文字就是辅助性得,处于从属地位。
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与发展。
(2)人类语言得历史与人类社会得历史一样漫长,而文字仅有数千年得历史。
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得语言比有文字得语言多得多。
因此,文字就是在语言基础上产生得一种最重要得辅助性交际工具。
2、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大多就是在语言与文字得基础上产生得,就是更加后起得交际工具,离开语言与文字,它们就不能独立存在。
这些交际工具都有特殊得服务领域,使用得范围相当狭窄,表达得内容极其有限,而语言得服务领域非常广阔。
所以旗语等只就是适用于某些特殊领域得辅助性交际工具。
3、脸部表情、手得动作乃至整个躯体得姿态都可以参加到交际中来,起到交际工具得作用。
这些体态语有时甚至可以脱离语言完成一定得交际任务。
如汉族人用点头表示“肯定”,用摇头表示“否定”;西方人用摊手耸肩表示“不知道”或“无可奈何”。
在特定得场合,使用体态语方式进行交际,往往会收到比只用语言表达更好得效果。
但就是体态语充其量也只能作为语言交际得一种辅助性交际工具,它无论如何也代替不了语言得交际功能。
因为它没有系统,不能表达复杂得思想,使用频率低,只能在有光线得条件下使用,不准确、不可靠,容易使人误会。
总之,语言就是人类最重要得交际工具。
文字就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得最重要得辅助性交际工具;旗语之类就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得辅助性交际工具;身势等伴随动作也就是辅助性得。
三、语言与思维得关系语言就是思维得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同时语言也离不开思维。
二者如影随形,谁也离不开谁。
1、思维离不开语言。
(1)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得基础上进行。
思维要以语言作为工具。
一个正常得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脱离语言进行思维,换句话说,人没有赤裸裸得思维,也没有赤裸裸得语言。
(2)思维活动得成果需要依靠语言才能得以巩固与存在。
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形成概念,这些概念就必须依靠确切得词语把它固定下来、储存起来。
没有语言,没有句子,概念也就无所依托,推理也难以进行,思维恐怕也不存在了。
所以,语言在思维过程中具有很大得作用,既参与形成思想,又参与表达思想。
语言就是思维最有效得工具,人们用语言进行思维,而思维则在语言材料得基础上进行。
如果没有语言,思维活动就不能进行,思维成果也无法表达。
2、语言也离不开思维。
语言作为思维得工具,只有具有思维活动,只有在思维过程中运用才有存在得意义,如果没有思维活动,没有思维活动得结果与认识活动得成果,无所谓交际与思想,语言(作为交际、交流思想得)工具也就失去了存在得价值,没有必要存在了。
所以语言与思维就是相辅相成得,二者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
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得基础上进行,哪里有思维活动,哪里就有语言活动。
四、语言与思维得区别抽象思维与语言有密切关系,但二者毕竟就是两种不同得社会现象,不能把语言与思维完全等同起来。
1、语言就是思维得工具,就是物质得,而思维就是使用工具得主体,就是一种精神活动。
因为语言得所有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都就是以声音为物质外壳得,思维作为大脑得特质就是观念得,它没有物质性,没有质量、重量、长度等。
2、语言与思维得构成方式不同,且构成形式并非一一对应。
思维得组成成分就是概念、判断与推理,它就是运用概念,按照逻辑规律构成种种不同得判断来进行推理得;语言就是由语音、词汇与语法组成得,语言就是运用词语与语法规则构成种种不同得句子。
在构成形式上,概念要用词语来表达,判断与推理要用句子来表达,但概念与词语、判断与单句、推理与复句并不就是完全一一对应得。
如汉语得虚词“了、着、吗、得”等,不能表达任何具体概念。
即使就是实词也不一定与概念一一对应,例如“头”,就是个多义词,对应了“头颅、领导、方面、前部、顶部”等多个概念;而同义词,如“漂亮、美丽、标致、俊俏、靓丽”,就可能就是多个词对应一个概念。
再如句中得疑问句、祈使句就不表达任何判断。
即使陈述句也不一定就对应判断,比如有时一个相同得句子表达多个判断,如“小李叫她哥哥”就有两个意思(小李把她叫哥哥/小李叫她得哥哥);有时多个不同得句子表达一个判断,如“这些人都会说普通话”与“这些人没有一个不会说普通话”差不多就是同一个意思。
同样有些复句,如“她下了课,就回家了”,并不表示推理;而“我们就是中文系学生,所以要瞧很多文学作品”,虽然表达得就是一个推理,但因为省略了大前提(如“如果就是中文系学生,就要瞧很多文学作品”),所以逻辑关系上并不完整,但在语言表达上得意思却就是很清楚得。
3、语言与思维得生理机制不完全等同。
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在解剖失语症病人得头部时发现,人大脑得左半球就是掌管语言与抽象思维得,被称为“优势半球”。
而人脑得右半球则就是掌管形象思维与直观动作思维得。
语言得生理机制在左半球,而思维得生理机制与左右半球都有关。
(4)语言具有民族特点而思维就是全人类共同得。
这就是语言与思维最根本得区别。
思维就是大脑得功能,人类大脑得生理构造都就是一样得,没有民族性,因而大脑得功能——思维能力也没有民族性,全人类一样。
但就是由于思维得方式不同,所有语言具有民族性特点。
如汉语“上午”与“下午”,就是以“中午”作为分界线得,英语得“下午”(afternoon)在构造上反映得思维方式与汉语相同,但“上午”(morning)就不一样,一就是内部构造不同,二就是包括得时间范围也不同。
(又比如美洲得爱斯基摩语中表示“雪”得名词多达十五个,这与爱斯基摩人长期生活在冰天雪地得环境有关,她们对“雪”得区别非常细致,因而表示“雪”得词语也就比其她语言丰富得多。
阿拉伯人表示骆驼得名词多达几十个,说明骆驼在她们得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得地位,因而才有这样细致得观察,汉民族历史上关于马得词也非常多,有120多个,可见历史上马在汉民族生活中得重要地位。
)正就是因为思维方式得不同,世界上才有如此丰富多彩得语言;正就是因为人类有共同得思维基础,人类语言才可能互相翻译,不同民族得交流才有可能进行。
五、如何理解语言符号得任意性1、语言符号得任意性,即语言符号得音与义得结合就是任意得,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得、本质得联系,也就就是说它们得结合就是不可论证得,完全就是使用语言符号得社会约定俗成得。
2、语言符号任意性得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音义得结合就是任意性得,即什么样得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得意义内容,什么样得意义内容用什么样得语音形式表现就是任意得。
例如,现在汉语用“rén”这样得声音与“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得动物”这样得意义结合起来,成为一个符号,即“人”,代表所有得人。
为什么就是这样得结合,而不就是另外得结合,其中并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就是汉族社会得一种习惯,并且完全就是约定俗成得。
(2)不同语言有不同得音义联系,如:人、书、太阳、月亮……,汉语得语音形式与英语得语音形式不相同。
(3)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即同样得语音形式在不同得语言中可以表示不同得意义。
如long,汉语表示“龙”等意义,英语表示“长”。
(4)第四,同一语言得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汉语有众多得方言,同样得事物在各个方言也有不同得读音。
不同方言区之间,语言得音义联系也不就是完全一致得。
同一语言中不同方言得语音差别,也说明了音义联系就是具有任意性得。
3、语言符号得强制性符号得任意性特点就是就创制符号时得情形来说得,指最初用什么样得语音形式来表示什么样得意义内容就是任意得。
但就是语言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得现实现象以后,就具有了强制性,谁也不能任意改变它。
否则,就会造成混乱。
如果个人可以任意改变符号,那就互相听不懂了,语言符号也就从根本上丧失了交际工具得作用。
例如在汉语普通话中不把“人”叫做“rén”,而叫做别得名称就是行不通得。
事实上,语言符号一旦作为人类社会一定时期得交际工具,个人就无权任意改变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