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婚姻家庭咨询师考试复习提纲

婚姻家庭咨询师考试复习提纲

婚姻家庭咨询师考试复习提纲(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部分)默认分类2010-04-19 02:11:51 阅读9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婚姻家庭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第一章恋爱择偶咨询1、访谈::P3婚姻家庭咨询师通过与求助者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了解求助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一种调查方式。

2、访谈的特点:P3<1>访谈是咨询师与求助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整个访谈过程中,咨询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作用于求助者,而求助者通过回答、身体语言或表情反作用于咨询师。

<2>访谈是与日常谈话不同的、有特定目标的谈话过程访谈不同于日常的“聊天”,它是一种有特定目的和一定规则的研究性交谈。

3、访谈的类型:P4<1>按咨询方式划分:直接访谈。

即面对面访谈,咨询师和求助者直接发生相互的影响和作用。

间接访谈。

主要指电话访谈,比较适合内容少而简单的问题。

<2>按访谈对象划分:个人访谈。

也称个案访谈,是对每一个求助者进行单独访谈。

集体访谈。

也称团体访谈,是指一名或者多名咨询师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求助者进行访谈。

4、对求助者的访谈:P5-7<1>了解求助者的需求咨询师首先要了解求助者的需求是什么,他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只有了解了求助者的真正目的和原因,才能做好有效的咨询。

<2>了解求助者的性格特征、择偶倾向咨询师在了解求助者需求的同时还要通过访谈判定求助者的性格特征及择偶倾向,这两方面是进行后续咨询的关键。

<3>帮助求助者分析、总结性格特征、择偶倾向在倾听完求助者对于自身性格特征、择偶倾向的描述后,要帮助其进行分析,使其从积极的方面重新看待这些问题。

<4>根据求助者的性格特征、择偶倾向提供建议咨询师通过对求助者性格特征、择偶倾向的利弊分析,向其展现其性格特征、择偶倾向中积极的、矛盾的地方,并和求助者共同讨论出几种可以选择的解决方案。

<5>结束访谈访谈结束时,咨询师恰当的总结是必要的。

<6>工作记录在整个访谈期间,要做好工作记录。

工作记录分两种形式,一种是笔录,一种是录音记录。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称职的婚姻家庭咨询师,需要从各方面培养自己,从性格、人格上完善自己。

除了培养上述能力外,还要注意:懂得基本的咨询礼仪,学习各种婚姻家庭咨询的理论和咨询方法,定期与同行交流,定期接受督导,待人要谦虚,不以专家的身份接待求助者,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了“父母偶像”理论,他认为儿童在发展过程中有“俄狄浦斯情节”,即男孩会爱上自己的母亲,而把其父亲当作竞争对象来看待,在他长大之后,他会选择具有自己母亲个性品质的女性作为自己的伴侣;女孩则正好相反,会选择具有自己父亲个性品质的男性作为自己的伴侣。

在亲密关系交往中,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依恋类型,大体可以划分为安全型、焦虑型和回避型。

6、“需求互补”理论:P11美国社会学家温奇提出了“需求互补”理论,他不否认择偶需要在年龄、种族、社会经济地位、教育层次等方面相互一致,但他更认同从心理需求和个人动机方面考虑互补性的原则。

温奇认为人们在择偶时主要考虑彼此各种需求的相辅相成,如有支配欲的人想找比较顺从的人作为伴侣;想受人照顾的人往往会选择以照顾人为快乐的人作为伴侣。

虽然“需求互补”理论存在很多争议,但它对婚姻生活包括双方互相吸引、婚姻质量、婚姻冲突等问题还是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因此也可以作为择偶咨询中参考的理论之一。

7、“刺激—价值—角色”理论P12以美国心理学家默斯坦为代表的社会心理学家对择偶过程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择偶中双方关系的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可分为刺激、价值和角色三个阶段。

<1>刺激阶段。

在这一阶段,双方以“刺激”类的信息决定是否建立关系,将感官的信息作为判断依据,如外貌、年龄、种族等特征。

<2>价值阶段。

双方比较彼此的基本价值观是否相容,是否有共同语言,是否有相似的信仰等。

<3>角色阶段。

此阶段是判断是否深度“兼容”的阶段,双方评价对方是否符合自己的角色期望,在为人父母、居家生活等各项生活任务方面是否保持一致。

以上三个阶段中任何一个阶段出现问题,均会导致关系的解体。

这种取向的观点认为,人类的择偶标准、择偶观和择偶行为具有进化基础。

进化心理学的核心理念强调,由于进化与遗传的作用,人类具有先天的择偶心理机制。

<1>亲本投资理论。

此学说被誉为“迄今最有潜力的社会进化论”。

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投资”,基本假设是两性繁衍过程中,两性都有最低限度的绝对的投资,就是提供双方的生殖细胞。

该理论认为,投资多的一方在选择配偶的时候更挑剔;投资少的一方,同性内的竞争会更为激烈。

<2>性策略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男性和女性为了获取资源或配偶而赢得最终的生育成功,他们各自面临着不同的“适应性问题”,在解决各自不同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择偶偏好或行为方式。

<3>好基因模型。

该理论认为,在择偶过程中,有些外在的身体指标既是“吸引力指标”,也是“生存力指标”,这些指标说明了个性对异性是否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时也暗示该个体具有良好的基因,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4>二元模型。

二元模型既强调亲本投资,同时也强调基因因素,认为亲本投资和遗传基因这两种因素在男女择偶过程中同时起作用。

9、“社会学习”理论P14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性理学家海斯,他认为不同性别人群对于择偶的选择都源于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同及社会化的力量。

10、“社会交换”理论P14“社会交换”理论有时也被称为“资源交换”理论,该理论在择偶研究中是一个主流的理论取向,也是具有很强解释力的理论。

11、“择偶坡度”理论P14该理论认为,男性倾向于选择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职业阶层、薪金收入等与自己相当或比自己低的女性,而女性则倾向于选择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职业阶层、薪金收入等比自己高或与自己相当的男性,即婚配模式中的“男高女低”模式。

12、“相似性或一致性”理论P15相似性或一致性这两大原则是社会学家从社会结构角度解释择偶行为而总结出来的。

“相似性或一致性”理论中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1>第一个层面是完全先赋的因素,如种族和民族。

<2>第二个层面是价值观,它主要是指宗教和文化对人的影响和塑造,大到人生目标,小到个人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

<3>第三个层面是个人层面,它主要强调的是个人的社会属性,如个人的受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背景等。

13、择偶标准:P15即对择偶对象包括政治因素如社会地位和政治立场,经济因素如财产多寡与经济状况,以及其他诸如门第高低、家庭环境和背景、受教育程度、文化修养、职业、年龄、性格、爱好、贞操、道德品质、有无爱情等因素的重视程度。

择偶标准也可以简单理解为男女选择结婚对象的条件或要求。

国外研究把择偶标准总结为性别、民族、宗教、年龄、健康、相貌、教育、性格、职业、经济状况等因素;国内学者把择偶标准总结为生理条件、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政治观点、宗教信仰、为人品行等。

14、择偶心理的测量从测量的应用范围划分:P16一类是研究测量工具,即用于研究的测量工具;另一类是择偶辅助工具,即帮助个体实现择偶的测量工具。

15、择偶心理的测量从测量内容可以分为两类:P17一类是择偶偏好的测量;择偶偏好的测量是对个体的择偶标准、择偶观念和策略进行测量。

另一类是婚恋心理匹配度的测量。

这类测量主要是运用心理测量工具,对与婚恋有关的心理维度进行测量,再基于一定的匹配规则计算两个人的心理匹配度,匹配度越高,未来婚姻幸福的可能就越大。

16、婚恋心理匹配度的测量有两个关键点:第一是测评的维度确定,一定要和婚姻质量、婚姻满意度有很高的相关性;第二是匹配的规则,即在某个心理维度上,具有什么特征的人在一起更容易实现幸福婚姻。

17、幸福婚姻的特征:P18个性特征相容、价值取向相似、关系互动和谐三大特征。

18、婚姻有关的心理维度上存在四种核心匹配规则:P18分别为相似(如性爱观念、理财观念)、互补(如支配性)、累加(如包容性)、相似累加(如内外向),其中累加意味着双方在该心理维度上的倾向之和越大则越匹配,相似累加就是在累加的基础上要表现出相似的倾向。

19、结婚的必备条件:P22-23<1>男女双方完全自愿《婚姻法》第五条规定:“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人和以防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2>达到法定婚龄法定婚龄是法律规定的男女双方结婚必须达到的最低年龄,即结婚年龄的下限。

《婚姻法》第六条规定,我国现行的法定婚龄是男22周岁、女20周岁。

<3>符合一夫一妻制一夫一妻制是指一男一女结为夫妻互为配偶的婚姻制度。

20、结婚的禁止条件:P23-25<1>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婚姻法》第七条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2>禁止结婚的疾病《婚姻法》第七条规定,“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不得结婚。

<3>注意事项21、直系血亲:P23是指彼此之间具有直接血缘联系的亲属,包括父母与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外祖父母与外孙子女等,无论代数多少均不得结婚。

22、旁系血亲:P24是指彼此之间具有间接血缘联系的亲属。

23、爱情的发展规律:P30即晕轮期—认知与磨合期—理性与平淡期。

24、爱情心理的测量:P31-32<1>成人依恋类型的测量美国心理学家巴塞罗缪认为依恋风格可以从两个维度加以区分。

巴塞罗缪认为,人们对自己或对他人的总体评价可以是相对积极的,也可以是相对消极的,这两方面的结合就可以形成四种依恋类型:安全型;恐惧型;多虑型;超脱型。

<2>爱情类型的测量美国心理学家亨德里克编制了包含42个项目的爱情类型测量量表,来测量人们对爱情六种类型的认可程度。

<3>爱情三元理论的测量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把爱情分为亲密、激情、承诺三个成分。

<4>本土化的爱情心理测量华中师范大学的王娟认为,由于文化和国情的不同,中国人的爱情心理与西方人存在较大差异。

25、爱情三元理论的测量:P32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把爱情分为亲密、激情、承诺三个成分。

在爱的三元素中,承诺较为稳定,而激情最容易产生变化。

这三个成分之间的关联是:能够分享亲密的人更容易感觉持久的激情。

26、爱情心理结构的五个维度:P32关爱、激情、爱情价值观、接纳和浪漫。

27、沟通:P38即信息的交流,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

对沟通的定义可归纳为三点:第一,沟通是一种历程;第二,沟通是有意义的历程,这个意义是指沟通行为的内容、意图及其重要性;第三,沟通是双方的互动历程,沟通双方对于当时及沟通之后形成的意义均负有责任。

相关主题